第三十七章欲盖弥彰
2008年?那不正好是十年前吗?
叶音一边思考一边嗫嚅着。
叶灵参与的那场实验正是发生在十年之前,而附录中关于叶灵的记载正好也停留在了十年之前。难道说书中所说的就是那场关于记忆和永生的实验吗?
从时间和事实的情况来看,似乎是这样的。但是从逻辑上来讲却解释不通,因为通过刚才看书得到的信息,叶音已经基本清楚了记忆科学相关实验的原理。
叶灵参加的实验是关于记忆复刻的,虽然这个实验听上去非常荒诞、不切实际,而且在历代科研人员的反复实践中没有过成功的先例,但其基本原理却十分清晰。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记忆复刻,其本质就是一种将人脑中的记忆信息提取出来进行转码,转变为电信号或是数字信号,然后再将这些信号存储在其他载体中,并借由这个载体,将信号重新转码,输入人脑。
而这个实验的关键就在于将人脑中的记忆由一种生物神经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或是数字信号,这一个过程的关键则在于充分调动和刺激人脑的记忆神经,并将之进行转换和储存。
这种实验的难度和失败的可能性虽然很高,但是却绝不至于导致什么重大的疾病,可如果是这样的话,书中所说的“叶灵在实验中身染重疾”又该怎么解释呢?
所有纷繁复杂的线索,在叶音的脑海中转来转去,最终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叶音也帮助了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网站,用之前程修发给她的账号和密码登录进行搜索,却没有发现在2008年之后,关于叶灵的任何动态。
莫非书上所说的“身染重疾”指的就是叶灵在那次实验之后的沉寂吗?
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么所谓的“身染重疾”也不过是一个托词而已,结果也只是欲盖弥彰罢了。
而一句“或命不久矣”更是把叶灵的动态说成了一桩“悬案”似的。只要有这句话在,或许所有人都不会再去追问叶灵到底怎么样了,只是觉得,只要叶音的讣告没有公告天下,那么她就是在安心治病。
这种手段真是既高明又卑鄙!叶音暗暗咬牙,这样的事情又会是谁做的呢?
叶音把书翻到最后一页,只见这本书的出版社是“科学研究出版社”。出于好奇,叶音又查询了一下关于这家出版社的信息。
“居然是科学院的官方出版社!”叶音不禁惊叹出口,但因为现在已是深夜时分,叶音刻意将声音压得很低。
其中必有蹊跷,是什么力量能够把当时的真相压了下来,让科学院的官方出版社都跟着一起改变口径呢?!
叶音早就知道这个实验会牵扯到许多利益集团,但是从未想过居然会牵涉到如此高层的机构,叶音打了个冷战。
现在一切的调查都只开了个头,继续调查下去,还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只希望自己能够坚强的挺住,跨过一切难关,重新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叶音把一切书籍资料都收拾好放到了桌上,无精打采地垂着双臂躺回了小床上。
她想好好睡一觉,把精神养足再来应对未知的明天,但却偏偏翻来覆去地睡不着,直到闹钟快响的时候才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
拖着疲惫的身躯,叶音满脸倦容地走下楼来,双肩书包在背后垮垮地挂在胳膊上,整个人状态看上去就像是逃学去网吧熬夜打游戏的坏学生一样。
站在楼下给程修看到她的样子,既觉得心疼,又莫名觉得有些好笑。
“叶音,早。”程修说着,很自然的从她手中接过书包,闲闲地搭在了自己肩上。
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似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用“叶灵”这个名字来称呼叶音了。
“早啊!”叶音懒洋洋地问候着,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又伸手指了指自己的书包。
程修双眉一挑“嗯?书包怎么了?”
“里面有几个三明治,其中一份是你的。”叶音说话时半眯着眼,还是一副要醒不醒的样子。
“想的真周到,谢了!”程修十分惊喜地笑了笑,这可是这么多年来,除了自己的助手之外,第一个给自己准备早餐的人“我现在可以吃吗?”
“当然,就是让你现在吃的!”
程修将书包从肩上拉下来,取出了一份三明治。两片全麦吐司中间夹着一份煎蛋、一份火腿、玉米、青菜和肉松,还有奶酪沙拉酱。
程修大大地咬了一口,简单的食材,味道却很不错。
“很好吃,是你做的?”
“怎么可能是我做的?”叶音摆了摆手“那是我妈妈做的。我跟妈妈说,我这次生病了,有几个关系好的同学特别关心我,我想感谢他们,所以妈妈就帮我做了三明治。”
叶音并没有告诉程修,另外的两份三明治,是给陈熙熙和郑轩意准备的。
事实上,在把郑轩意列入感恩名单的时候,叶音也一时间忘记了,程修曾经告诫过自己要和郑轩意保持距离。
程修点了点头“你妈妈很爱你。”
“是啊,我也很爱妈妈。所以我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顺利完成这件事情,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好好生活。”
“嗯,一定会的。”程修的语气中满是柔情。
虽然他从小到大都没有体会过什么家庭的温暖,有时甚至看到有一家三口经过身边时都会感到心酸。
但此时,叶音的话却并没有让他感到什么不舒服,反而还给了程修一种温馨和祥和的感觉,即使这份温馨祥和与他毫无关系。
“你昨天凌晨发给我消息我已经看了,怎么熬夜到那么晚?”
“是啊,一看书就刹不住了,不知不觉就到了那个时候。”叶音说着,自己都忍不住笑了笑“当然了,看书刹不住的是叶灵,叶音那个天生讨厌看书的学渣可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两人在谈话间已经到了学校,然后便各自忙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