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修炼幽默口才的速成法(2)
第34章修炼幽默口才的速成法(2) 一个小孩在父母的朋友面前弹奏了几段蹩脚的钢琴曲,听得客人皱起了眉,但这个小孩的母亲却浑然不觉,还兴高采烈地向客人炫耀道:“我的儿子非常有音乐天赋呢,他简直是个神童,才学了一年钢琴,就可以弹曲子了,怎么样,弹得不错吧?”一位客人回答道:“是的,他弹得太好了。真应该让他到贝多芬面前去演奏一番。”
这位客人不好直言说弹得难听,只好幽了一默,点到为止,表面上好像在夸奖那个孩子弹得好,应该到大音乐家贝多芬面前演奏,实际上却是在暗指贝多芬失聪,当然听不到如此难听的弹奏了。如此出人意料,自然含蓄而幽默。
反弹琵琶也可以应用于对别人的无礼而进行反击时,造成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幽默效果,让无礼者哑口无言。
有3个男人正在观看足球比赛,在看台上,这3个男人正好坐在3个修女的后面。由于修女头上戴着高高的修女帽,遮挡了他们的视线,于是,其中一个男人开口说道:“伙计们,我真希望我住在俄亥俄州,那里只有25座天主教教堂。”
另一个男人马上明白了同伴的意思,也嘲讽道:“噢,我真希望我住在爱达荷州,那里只有20座天主教教堂。”最后一个男人也加入进来,说道:“噢,我真希望我住在俄勒冈州,那里只有15座天主教教堂。”说完,3个男人哈哈大笑。
看到这一幕,一位修女转过身来,幽默的说:“那你们为什么不去地狱呢?那里可是一座天主教堂也没有哦。”
在修女的幽默中,她利用了语意递减然后突然转向,只一句话,立刻便让3个男人哑口无言。这次,轮到了3个修女哈哈大笑。
总之,反弹琵琶就是要突出一个“新”字,要有创新,就要让思维突破常规,不按逻辑出牌。越是出人意料幽默感越强。但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创新也要注意语意的顺延,出人意料的话语必须是脱胎于原来的语言,就好像高高在天上的风筝和手之间必须有一条线来连接。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手机不可以掉进马桶里?”答:“因为机不可失(湿)”。问:“为什么冰山只有一角?”答:“因为另一只角被铁达尼号撞断了。”像这样看似完全不搭噶的两句话,因为其中的某一点相连在一起,所以才造成了强烈的幽默效果,既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
大智若愚,出奇制胜
大智若愚幽默术之所以能产生强烈的幽默意味,就在于愚笨的形象能降低对方的警戒,一旦反击,则会出人意料,让对方措手不及。
很多极具幽默感的人,常喜欢把过人的智慧隐藏在痴呆木讷的外表之下,让对方透过表象,品味到浓浓的幽默之趣。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是一种即兴幽默技巧。
一天,一个有钱的美国人与一个穿着普通、愣头愣脑的中国人在一架长途飞行的班机上比邻而座。
美国人想:“都说中国人笨头笨脑的,很容易唬弄。我何不借机戏弄他一下以打发这漫漫的无聊旅程呢。”于是,这位自认高人一等的美国人便向这位中国人提议:“咱们何不来玩一种有趣的游戏消磨时间?”
中国人想推辞,因为有点累了,想闭目养神,可是这位美国人仍是不依不饶,怂恿的说道:“这样吧,你来问我问题,我若答不出来的话,就给你500美元。然后由我来问你,你若答不出来的话,只需给我5美元就行,你看如何?”
这位中国人看出了美国人的心思,为了让美国人闭嘴,中国人勉强答应了。
于是,美国人开始问了:“你知道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吗?”
中国人不经思索,一句话也没说,就拿出5美元递给了美国人。
轮到中国人问了:“你知道什么东西在爬山的时候用三条腿,可是在下山的时候却用四条腿?”问罢,中国人就闭上了眼睛,小睡去了。
美国人立刻用手提计算机上网查阅资料,并发出电邮给世界上所有他认为跟他一样聪明无比的朋友寻求增援。可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折腾,还是找不到答案。最后,这位美国人只好把身旁的中国人摇醒,很守信用的将500美元递给他。中国人不慌不忙的把钱装进口袋,休息去了。
这位自诩聪明的美国人心有不甘,他又推醒了愣头愣脑的中国人问道:“好吧,你能告诉我什么东西在上山的时候是三条腿,下山的时候是四条腿吗?”
这位中国人一句话也不说,就把5美元递给聪明的美国人了。
聪明的美国人和愚笨的中国人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在这个故事中,看似愚笨的中国人其实有很高的智慧,他用一个胡乱编造的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题目来考美国人,制造了浓浓的幽默效果。
大智若愚常常形容才智出众,但表面上却愚笨、不露锋芒的人。这种幽默方式之所以能产生强烈的幽默意味,就在于愚笨的形象能降低对方的警戒,一旦反击,则会出人意料,让对方措手不及。
大智若愚者也常常会用“故作天真”的方式,来活跃气氛、缓和矛盾,制造幽默效果。
一次,与丘吉尔共事的保守党议员乔因森希克思正在议会上发表演说,看到丘吉尔在摇头表示不同意,他便说:“我想提请各位尊敬的议员注意,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丘吉尔却对答道:“我也想提请演讲者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丘吉尔的幽默口才是出了名的,他的意思是既然你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那我当然也有摇自己的头的权利。丘吉尔以变应变,以故作天真之语让乔因森希克思哑口无言,自讨没趣。
美国总统林肯的口才也绝不输丘吉尔。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位将领从前线发回电报给林肯,林肯觉得这个将领在电报上的战况介绍太过简略,便回电要求他今后做战报时务必详尽。
这位将领是个急性子,看到林肯的电报后很不高兴,不久他就拍了个电报给林肯:“缴获母牛6头,请示如何处置。”林肯看了这份电报,又好气又好笑,他知道这位将领一定是生气了,便立刻回了一封幽默的电报:“速挤牛奶。”
将领看后,被林肯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顿时怒气全消。
从这则幽默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林肯的谦虚大度与机智风趣,这故作天真的一语看似痴愚,却隐藏着风度与智慧,令人叹服。
大智若愚若应用在朋友之间的交往上,可以让谈话更富有情趣,为生活增添更多欢乐。
一天,一个音乐家与好朋友一起在公园散步,这位音乐家的好朋友是一个批评家,二人在一起时,常常喜欢互相打趣。
二人正走着,这时,一只黄莺突然停在枝头,发出婉转的叫声。
批评家看到黄莺突然灵机一动,便指着这只小鸟笑的说道:“在我看来,它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才能的音乐家啊!”
音乐家没有答话,过了一会儿,一只乌鸦也叫着飞过来。于是,音乐家便指着乌鸦说:“在我看来,它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批评家呢!”
话音一落,二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朋友之间的戏谑常常是斗智斗勇的,相互开玩笑也是以不伤对方面子为前提。在这里,两个人都是故作痴语,表面上看似在谈论黄莺和乌鸦,实际上是在暗指音乐家和批评家,这种幽默的交锋只有在心有灵犀的时候才碰撞出欢乐的的火花。
大智若愚的幽默技巧,如果被某些反面人物利用的话便立刻会变成狡辩,产生另一种幽默效果。
有一个人犯了偷窃罪,被关进了监狱。有人问他:“你到底犯了什么罪被关进监狱呢?”“唉!”犯人长叹一声,委屈地说,“人若是倒了霉,连喝水都要塞牙的。昨天我偶然在地上看到一条草绳,心想以后可能会用到,便随手拾了起来,就这一点小错误就给人捉住了,你说可不可怜?”问的人也十分奇怪,又问他:“你不过拾了一条草绳,这能算是犯罪吗?”犯人这才继续说:“最倒霉的是绳子的那头,还绑着一头牛!”
无独有偶,西方也有一则类似的幽默对话——
法官问:“你被指控犯的什么罪?”
被告答:“我被指控过早地采购圣诞物品。”
法官说:“那并不犯法啊,你什么时候买圣诞物品的?”
被告回答:“在商店开门以前。”
在这里,两个罪犯都是用谲辞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歪解和诡辩,也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巧作对比,话中藏趣
一般来说,对比双方的差异越明显,对比的时机与媒介的选择越恰当,对比所造成的不协调程度越强烈,对比所造成的幽默意境也就越耐人寻味。
著名作家莫言很有幽默感,一次谈起北海道,他滔滔不绝:“我对北海道的向往,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温泉的向往。那里的温泉,我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很多次。有很多猴子在里面泡了以后,皮毛油亮,面色红润,我就非常羡慕它们。”之后莫言话锋一转:“我泡一年温泉可出两部长篇小说,比猴子的收获也不差。”
“皮毛油亮”与“两部小说”看似毫不相关,但莫言却将之拿来对比,通过“泡温泉的效果”这条线连起来,造成了很强的幽默效果。这种方法就是对比的幽默技巧。
对比能制造幽默,幽默的对比就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揭示其差异之处。从这些差异中表现出生活中一些荒谬的现象或有趣的哲理。也就是让人们在貌似正常的现象中看出不正常的现象,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