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132章
第132章第132章
派去接触南夷高层的商人很快就察觉到王后非同一般野心,顺利的跟王后身边的人打成一片。
闻人笑收到消息后立刻送去了礼物还写了一封信,苏尼王后收到闻人笑的信后又叫来那个商人道:
“说一说你们这位难得的女城主吧,真是让人想见一面。”
于是那个商人舌灿莲花的对着王后夸奖了闻人笑一番,王后又问道:“知道你们城主送了我什么吗?”
商人回答不知,他知道是几本书,却不知道是什么书,不过显然苏尼王后很满意。
等商人走了苏尼王后又叫来了自己的妹妹,对着她道:
“这是中原送来的礼物,你拿回去好好看看,我知道我的亲妹妹不会是一只羔羊,我最喜欢武则天那个故事,你也看看。”
苏尼小姐不知道姐姐怎么突然会说这样的话,她对外的形象一向是柔弱娇气的小姐,没想到姐姐今日竟然会点破她的伪装。
回去后一看发现这些书籍都是一些她没听过的人物故事,各种女将、女相、皇后等掌权女子的传奇故事。
她姐姐喜欢的武则天更是从皇后成了女帝,以前苏尼小姐总是不知道未来如何,如今终于清晰了一些。
看来姐姐的目标很明确,那么她的目标就也明确了,她要扶持姐姐也做女王,随即就召开了一场宴会宴请各家小姐夫人,她要从自己熟悉的势力入手。
半年后闻人笑在南疆的基建也初见规模,她为南疆修建的府城比云梦泽还大,毕竟这里的建筑环境其实比云梦泽还强一些,又是自己地盘好发挥,当初云梦泽可是偷摸着建起来的。
府城建起来后大家终于有了种归属感,看着亭台楼阁的样子仿佛都回到了中原,虽然如今还是半成品,但是已经可以想象以后的宏伟了。
同时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火车也通到这里了,以后终于方面了。
南疆因为道路难走一直物资匮乏,有了火车以后这里商业就能起来了。
火车站建成的那一日南疆二十万将士很多人都哭了,他们虽然驻守在这里,但是大部分亲人都在中原,前几年想家想的发疯却不知道何时能回去。
没有人来换防,他们又不能走,那几年逃兵多的抓不过来,就是抓起来万宁也无法处置,因为这不是他们的错。
朝廷崩溃后他们无人管束野草一般的生存,万宁跟肖路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才稳定住这里,就是因为一起同甘共苦过所以肖路才愿意放权彻底让万宁统领这二十万大军。
毕竟他们内耗不起了!
万安跟肖路也是激动的回去暗地里流泪,之前除了本地人大家都想跑,现在府城建起来了,周围的村镇也跟着活泛了起来,大家都有了希望。
甚至也没人想跑了,因为这里火车通了后闻人笑直接发放了将士家属票证,将士们可以免费做乘坐任何一辆火车回去探亲,而他们的亲人也可以免费乘车过来定居,以后总算不用俩地分离了。
闻人笑跟万安商议让将士们赶紧探亲,因为根据南夷传来的消息,苏尼王后最多再有半年就会动手,到时候边界必然不安宁。
万安感动的想上前去拉闻人笑的手又想起不合适,只好亲自给她泡了一杯茶。
闻人笑道:“你不回去看看吗?这里暂时乱不了。”
万安道:“我已经让父亲带着家里人一起过来了,以后我们一家就住在这里,如今这里不比京城差了。”
万安是万家的长子,按理说要继承爵位的,可惜朝廷没了爵位自然也没了,他爹留在京城那个谈星河的地盘也没什么意义,自然追随儿子过来。
说完了将士们分批回去探亲的事儿俩人又聊到了当地人,南疆本地人穷的穷富的富,且因为环境恶劣他们都比中原人野蛮些。
闻人笑道:“这些人也不能在放着不管了,等学校弄好该上学的上学,该种地的种地,这里也不是开不出土地来,不然一天尽是鸡零狗碎的烂事一堆。”
万安点点头赞成,他不是很会弄这些,完全都听闻人笑的。
说到这里闻人笑又想起之前还答应给唐瑾墨送去一些人改善他们那里的风气。
于是道:“你选一些当地人去瑶光学习一下吧,那里的医院也算走上正轨了,等回来咱们这里的医院也修好了,还有愿意去挣银子的也送去,瑶光银子好挣。”
虽说如今这里也好起来了,但是愿意去瑶光打工的人还是不少。
自己地方的事情处理好闻人笑又去准备东西卖去南夷,毕竟最近建设南疆银子流水一般的出去,她又精穷了,如今就指望着从南夷多捞一些,那边贵族很舍得花。
一段时间后无数人上了从云州城到南疆的火车,他们都是南疆将士们的亲属,从各处赶到云州城再出发去南疆。
荷花一家子就是如此,之前朝廷没了荷花还以为再也见不到自己男人了,毕竟南疆离他们这里十万八千里远,他男人回不来她也没勇气没能力过去。
结果前几天突然有云州城的一队骑兵到了他们这里给各处送信,说是闻人城主把火车修到了南疆跟前,他们可以去探亲了,随着信还有一起送来的车票。
因为车票重要闻人笑直接派出骑兵送往各t地,就怕有人私下扣押了这票。
人家送信的见荷花一家子不识字还给他们念了信,信上荷花的男人说他如今被重用领着一队人马给城主做事呢,就不回来接一家子了,让他们拿着票自己去南疆找他,以后一家子就住那里,因为他分到了一个小院子。
等送信的骑兵走了,荷花一家子放声大哭,本来这年头送家里人去当兵就跟送人去死一样,朝廷没了南疆没人管后荷花一家子只当她男人死了。
结果如今峰回路转她男人不光没死还在那里混得不错,荷花又哭又笑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她婆婆因为思念儿子本来都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如今竟然也能自己下地了。
小叔子听说家里来人也从外面忙忙的跑了回来。
她公公终日愁眉不展的脸也终于能笑出来了。
荷花公婆一共俩个儿子,当年过不下去老大偷偷的去领了安家银子给家里就一去不回,剩下老的老,小的小,一家子日子还是难过。
公婆年纪大了,小叔年纪又小,所以村里人这几年也没少欺负她们家。
晚间公公对着一家子道:“既然老大让咱们去投奔他,那咱们就收拾收拾走吧。”
婆婆问道:“真的走啊,南疆跟咱们这里说是不一样呢,地也不好,这里可是咱们几辈子的根儿。”
公公叹气道:“这里地好有什么用,咱们家那几亩地每年的出息也就勉强够吃,遇上灾年还要饿死人,家里房子也破旧的修不起,没什么舍不得的。”
话是这么说走的时候还是各个回头半日出不了村子,这是他们活了一辈子的地方,甚至有种想放下包袱不走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