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稳如泰山
郑开来的主饭桌十多年来,换了不知几次,刚开始是四方桌,后来变成了一米的圆桌。没过几年,吃饭的人经常互相挨挤得无法动筷子,于是又换成一米半、两米、两米半,如今他家的圆桌可以坐下二十个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可以请乡里的全部领导班成员围坐一桌。
郑开来在自己家里很好少敞开喝酒,这是他的原则。
如果有乡里的干部到郑开来家吃饭,等到大家喝酒差不多了,一些酒量好的村民就会不亲自到地前来敬酒,经常把乡里来的干部灌得酩酊大醉。而对郑开来,他们最多就是象征性地敬一下。因此郑开来始终稳如泰山。
乡里的干部,都爱往郑屋村走,干完工作,就在郑开来家吃饭、喝酒。
郑开来在郑屋村,几乎找不到反对他的人,每次选举,不管是换届选举,还是人大会选举,郑开来都是满票。有时候差一票,人们都知道那是郑开来故意不选自己。
金和乡的领导知道,在当下的郑屋村,没有人可以取代郑开来出任支部书记。这点,郑开来也明白。金和乡书记对郑开来提出不干的想法给予了批评。郑开来一副无奈的样子说:“承蒙书记对我这么厚爱,我实在是惭愧呀。”
郑开来选择郑绍华作为后备干部,不仅因为他是自己连襟的女婿,而且看中了郑绍华的年青和老实。不过,对于郑宝华,他倒是有些不放心……
郑绍华在培训会上,心不在焉。台上的老师在讲课,他的眼前不断闪现出郑燕群的面庞。宽敞的大厅里,郑燕群身着白色婚纱,像高贵的公主。一席白色拖地长裙,沿着红地毯,铺到了门口。婚礼按照西方的模式,由主婚人向新郎新娘问话。缤纷的彩纸飘飞,玫瑰、百合、蝴蝶兰、月季、满天星、情人草,各种鲜花铺满了大厅。
在培训后的考试中,郑绍华看着试卷,一脸茫然,全然不知道该怎么作答。好在旁边有郑宝华,把答案给他对照。郑宝华粗心大意,抄错了不少,加上字迹潦草,培训考试勉强及格。郑宝华字迹漂亮,而且满分。
组织委员找郑开来谈话:“据我们考察,你村里的郑宝华很有潜力,适合做后备干部,应该优先列为培养对象。”
郑开来等着组织委员说下一个郑绍华。组织委员却打住了,没有再说下去。郑开来很失望,最后终于提出了还有郑绍华。
“郑绍华,这个同志,我觉得还有必要让他锻炼锻炼……”
“不,不,不,吴委员,郑绍华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年青人,他更有必要优先列为培养对象。”郑开来坚持要把郑绍华一起列为培养对象。组织委员见郑开来如此坚决,也不好再拂他的面子,同意一起作为入党培养对象。
郑绍华对入党的事情,没有一点兴趣,甚至有种排斥的心。他很记得,当初在读初中时,他连对加入共青团员也很排斥。那时他学习成绩不好,自然没有资格被学校培养成为团员。看到那些加入共青团员的同学,胸带团徽,朝气蓬勃,他和一群不爱读书的同学却在背地里相约说:绝不加入什么团员。
郑开来对郑绍华的态度很恼火,一次在连襟郑元斌家里,对绍华狠狠地批评了一番,说要不是看在你是我姨丈女婿的面上,你试试看,我会不会培养你,年青人,一点上进心都没有。这是自从硅厂之后,郑开来第二次这么重地批评郑绍华,说得郑绍华低下了头。
这样,过了一年,郑绍华和郑宝华同时入了党。在村里的党员大会上,郑宝华朗读入党志愿书时,声音洪亮,气势夺人,字正腔圆。轮到郑绍华,他紧张得口齿不清,结结巴巴。
幸好那时入党不用投票,只是举手表决。表决郑宝华时,齐刷刷地大家一致举手赞成。而郑绍华表决时,大家稀稀拉拉,有几个人甚至把手只举到了一半,直到郑开来把手抬高了一尺,大家才跟着举手,算是勉强通过。
开完会后,按照惯例总是在郑开来家吃午饭。摆上四五桌,开会的人边吃饭边谈心,谈对新入党员的看法——会后大家聚在一起,都可以无所顾忌。郑宝华甩开膀子,一个个党员敬酒,又一次博得了大家的称赞。郑绍华不擅长喝酒,端了一杯啤酒敬大家,众人只是象征性地和他喝一口。
郑开来撸起袖子,忙前忙后,从客厅走到厨房,又从厨房走到客厅, 不时捋捋油亮的头发,指挥着郑思文上菜、上酒,脸上洋溢着笑容。看着大家吃得开心,他心里却在盘算着,今天开会要支出多少。
像其他村干部一样,郑开来虽然当了支部书记,但是每个月工资只有一百五十元,没有在硅厂当厂长后,邓万银曾经来找他,邀请他当厂长助理。他郑开来才不想呢。不过这样他一个月就少了五六百元的收入。一千余人的村,村财收入很少,仅靠争取项目,挪用一些资金,但郑开来的开支是惊人的。他每天至少要抽两包烟——当然主要是散给别人抽。家里人来客往。光是米酒消耗就十分惊人。他不得不叫妻子常年蒸酒。每月至少蒸上一百斤的糯米。另外还要啤酒,也是非常惊人的,那些年青人身强力壮,不用担心腰酸背痛,总爱喝啤酒。每个月郑开来家的啤机消耗量近百件,每件十二瓶,他父亲每月光是收购啤酒瓶就能收入四五十元。
这些支出虽然大部份可以村里出账,可是有时他难免也要垫些。也为此他经常手头紧张得很。为了缓解资金的压力,郑开来想了各种办法,甚至连贷款的办法也想出来了。
正月的一天,乡里国有林场的刘场长找到他家,告诉他郑屋村今年有一片五百亩的山林要砍伐。听到这个消息,郑开来顿时兴奋不已,知道赚钱的机会来了。中午,他请刘场长到乡里的春风饭店吃饭,提出了要承包砍伐山林的事情。
“郑书记,你乡里名气这么大,怎么会想做这么苦的活呢?”刘场长的眼睛滴溜溜地看着郑开来:“其实没什么钱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