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的探索与奋斗(8)
我喜欢上了泰勒斯威夫特的歌,因为我原本就喜欢美国乡村民谣,有种梦回初中的错觉。这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是全社会甚至全世界的焦点。老师说汶川大地震后外国想派援救队过来,说政治归政治,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但是由于担心国家安全的原因没有同意,并说担心我们国家的基因库被国外知道。我当时对这种说法极其不理解与诧异。而四川人的一些举动令我感觉特别奇怪。有打出“国家可以负川,川人永不负国”的口号的,让人觉得他们受到了莫大的委屈。由于汶川大地震事件的发生导致一切娱乐活动被暂停,而有一些同学竟然在篮球场地板上画骷髅,还大肆诅咒,令人感觉是不是骷髅会的。一些四川人在操场上点起了蜡烛,双手搭着肩围成一团以寄托哀思,令人觉得动容。学校发动与组织同学们捐款,我根本对这种形式不抱希望。因为我觉得这笔资金可能又会被挪作他用,这让莫关鑫等四川同学无比疑惑。我说如果直接捐给灾区和受灾群众还可以考虑,通过层层部门真正发到受灾群众手上的钱和物资少之又少,我在初中高中时期也搞过捐款,由于我是班干,都是我直接把钱给需要的同学的,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不然捐款的钱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学校里似乎有个同乡的学姐,但我从未见过她。而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歌《北京欢迎你》的强大吸引力震惊了国人。奥运火炬活动来到了学校附近。张恬等同学近距离感受了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她们将脸贴得花花绿绿的去呐喊助威。她们问我为什么不参加此类活动,我回答说自己对她们这种行为和过分的热情有比较多的保留意见。
我和舍友的关系开始变差。他们似乎很嫉妒我,或许是因为我的学习能力——我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因而备考时完全可以不要靠划重点轻松应试。在这一学期中我的成绩特别好,没有任何其他的人或资料相助。我自己独立写出一段程序代码,却被任勇拿去炫耀,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我无比的气愤。欧广文、陈鸿福、李诚明各有各的所长。欧广文善交际,人缘不错,他居然在演讲时说自己年方二九,让人笑掉大牙,他也喜欢打篮球,但无奈个头实在太矮,组织后卫都很难胜任;陈鸿福喜欢摆酷,他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不是有种说法叫做“男人过于注重外表往往会忽略其它更重要的东西”,他老是提在嘴边的是“我们宿舍的四个大帅哥出马就能所向披靡”,他也喜欢篮球,喜欢投三分;李诚明是一个比较内向不知道怎么自我表现的男孩子,他是我们班年龄最大也是个头最高的,女生们都建议他打篮球,但他的篮球技术实在不怎么样,姿势不规范,三两下就犯规。他也不清楚如何做好表率,因为他想当旗手和宿舍长。他有点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我对他不是很认可。四人个性各有不同,共处在一室难免有所冲突。比如我和欧广文就有些看不惯陈鸿福和李诚明地方色彩浓重的做派。而我由于大嘴巴和不了解所在地江苏省省情也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争端和非议。在不断的相互试探中我渐渐落了下风。在对比切磋中终于比起了家乡经济。我们县是一个小县,总人口不过十四五万,农业旅游业发达,工业建筑业也不弱。陈鸿福与李诚明都是乡镇及农村的,非要比较gdp,苏南地区的乡镇确实都不弱,陈鸿福还特意强调他们的“苏南模式”,我特地查看了相关资料依然没有看懂。我是县城的,实在不了解拿县城与乡镇做比较有何意义。 陈鸿福列举了苏南江阴、丹阳、昆山等百强县,又说他们的县级市是百强市,一定要说得自己牛逼哄哄,但我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可比性,直到后来我才拿我们省的晋江市作比。不比较自己家庭情况硬要比较所在地域我也是服了。而另一个来自于大城市的同学林为诚也说了什么地方都有穷有富,他家乡虽然生产总值高,但他家不太富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讨论许久,也分不出个伯仲,只是他们自己也承认苏南、苏中与苏北差距较大。我们省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却主要是由于方言的因素造成的地域歧视,像张恬的观点就是福建人是说不好普通话的。后来才发现地域歧视其实非常普遍的存在。除去经济上的差距,对生活各方面的看法的不同也使舍友之间产生了矛盾。而在详谈了有关兴趣爱好的话题之后,发现我跟陈鸿福、李诚明还是有许多共同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我们都喜欢音乐,陈鸿福是周杰伦的铁粉,他喜欢情歌,而李诚明是beyond的铁粉,他喜欢乐队,虽然觉得他有点想当然,他整天就说“莫欺少年穷”。他到吉他培训班免费旁听,一直希望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但直到快毕业的时候他都没能自己谱出曲子。陈鸿福不仅喜欢吹嘘自己的家乡,而且他还一直认为自己很高贵,就是他认为自己的“陈”姓非常的高贵,他说只有“陈”这个姓既为姓氏又为国号。他总是说陈霸先,而我却总是说陈后主和《后庭花》。后来我才在翻阅了一些资料之后发现陈霸先竟然是广东肇庆高要人,好像跟他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