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 洋槐之羽 - 君子如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洋槐之羽 >

第54章

第54章

可他知道,自己要理智,要隐忍,他要为奶奶和自己,以及他逝去的父母,要回尊严和做人的底气。

他一把拿出口袋里的一叠红票,往那案板上一拍,“老板,就按你刚刚说的,一斤六块,给我算账。“

老板讥讽的笑还在脸上挂着,下一刻却愣住了,手上的大刀差点滑落,那一叠崭新的大红票,闪亮亮的多么诱人。

老板愣愣的,“啊..啊...啊?“他怕自己听错了,身边的老婆不知何时闻讯赶来,用手推了他一把,用眼神示意他快算账。

她生怕眼前的财主变了卦,老板还在回神思索中,“还不快去算账!“老婆命令的口气,令他立刻清醒过来。

“小兄弟,你这大哥就这脾气,你千万别跟他一般见识啊。”老板娘一脸赔笑的对王洋说。

王洋缓了缓脸上的肌肉,轻扯了一下嘴角,算是给了老板娘一个面子。

老板算账可是一把好手,“兄弟,算好了,总共两千九百一十六。“

他咧嘴冲他赔笑道:“那零头十六就不要了,就当大哥给你赔不是了,兄弟,你看行吗?“

“那我就多谢老板了!“王洋浅笑。

“还得麻烦老板帮我把这整头猪的猪肉,平均分割成四十八份,每份十斤。“汪洋不急不慢的说着。

周围挤满的人群见没有热闹可看,纷纷散去。

老板听的有些懵了,这不够分啊,他心想,一个猪头都将近二十斤了,为难的老板,就把刚刚自己心里想的话说了出来。

王洋随即一愣,是啊,自己怎么忘了猪头的事了呢,去了猪头就不够分了,但是他可以单独去买二十斤肉,但这猪头怎么办呢

奶奶和他自己可都不喜欢吃猪头,“是啊,这该怎么办呢?“王洋一时也发愁了。

一旁的老板娘灵机一动,“哎呀,我说孩他爹,李家猪头肉馆不一直让我们给他家留个大点的猪头吗?你怎么给忘了呢?”

“噢,瞧我这脑袋!“老板啪的一声,怕了下后脑勺。

“什么记性?”老板娘在一旁怒瞪他一眼。

“兄弟,你等我一下,我拿上猪头去李家馆子问问,你等着我啊兄弟。”老板回头冲王洋嘿嘿一笑,就抱着割下来的硕大的猪头,消失在了人群中。

其实老板说的是客气话,他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又怎会亲自跑去。

等了大概十多分钟,满头大汗的老板,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小跑着回来。

精明的老板,这猪头肉在他手上,就这么一转手,就净赚了二十多块钱,

今天这老板和老板娘真是开心的快要蹦了起来,这样的运气一年还遇不到一次呢。

老板分割肉的时候,习惯性的计算着,猪的哪个部位,能分割出多少斤肉来,这样算着,他总觉得哪里不对。

直到刀碰到硬邦邦的骨头,终是想起来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兄弟,就算再买二十斤猪肉,这一头猪也肯定平均分不了十斤肉出来,光这些骨头就剔去了不少呐!”

这倒是提醒了王洋,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老板提醒的是,我怎么又忘了骨头这茬了。“王洋感激的谢过老板的好意提醒。

“兄弟,你看这样行吗?”老板脑子转的非常快,一眨眼的功夫,就有了主意。

“老板,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说说看。”王洋焦急的看向正剔骨头的宽大的后背,他又向前一步,侧过身朝黑黝黝的脸,疑惑的看去。

“兄弟,你看这样啊,我把骨头都剔出来,尽可能的分割出八斤左右的肉块,分割到最后,哪块如果不够八斤,就拿剩下的小肉块补上,然后我把排骨、腿骨、脊柱骨还有其它部位的骨头尽可能的剁成大小差不多的块,最后平分成四十八份。”老板歇了口气。

“但是四十八份估计怎么都不好分,要是按照四十六份的话,我粗略算了一下,能平均分成四十六份的肉,骨头大约也能分四十六份,每份大概六到八块。那个等最后,我给你去掉二十斤猪头钱,你再用那个钱去买两份肉,再加两份骨头的话估计你还得往上添点钱。“老板自信的笑着拍着胸脯保证道。

“如果能这样那就太好了,老板你真厉害!”王洋听到老板说的办法,非常贴合自己的心意,于是他对个老板这个人暗暗欣赏起来。

没想到这老板刚开始虽然有点傲慢,但最后还是很为自己的顾客考虑的。

分割到最后,王洋一份一份的放称上称了称,果然每份相差不到二两,剁好的骨头,也平均分成了四十六份,又如那老板所说,每份六块,剩下的一些杂碎的骨头,他只能留着回家自己吃。

看着老板人还算不错,毕竟帮他解决了难题,刚开始的不愉快,他也就不再计较了,除了猪血和猪肝,其它的他都留给了老板一家,以表示对他的感谢,毕竟活在这世上,每个人都是为了讨生活而已,谁又何必去刻意为难谁呢。

分割完肉,老板给他的木板车上铺了一层塑料袋,那是套猪肉防尘土用的。

老板和老板娘把这一份份猪肉和猪骨装都装在一个个白色的塑料袋里,然后又把这些统统装到车上,连盖肉的一大块遮灰的白抹布都送给了王洋。

最后她把盆里凝结成块的猪血分切开,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再拿一个大袋子装好猪肝,老板把这些都装在木板车上,又用白抹布盖好,最后算账找钱。

老板果然厉害,这才没多久的功夫,一切都被他收拾的利利索索。

这家乡的集上竟然卧虎藏龙,王洋对老板又生出了一些佩服,还有几分敬仰,他多次道谢后就拉起车,挑人少的地方走去。

老板娘欢喜的擡头看了一眼天空,太阳还远远的在东边挂着呢,她哈哈哈的笑出声来,“他爹,这还是咱俩卖肉以来收摊最早的一次,这头猪肥的很,咱们收的价格便宜,虽然少赚了一点钱,但是一下子卖完一整头猪,这感觉真好!我带孩子去买点好吃的来,你快点收拾摊子,好早点回家。“她说着就去邻家摊位叫自己家的孩子去了。

“嘿嘿,好,听我媳妇的准没错!收摊,回家!”他说完,开心的哼起戏曲来。

旁边的商户们很是羡慕,他们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碰都这么一个大买卖就好了,也能让他们体验一下,揣着一大把钱,早早的收摊回家,那该多好。

集上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有些拥挤,老年三轮车,还有新式的电动两轮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等填满了集市上的各个缝隙。

很快熙熙攘攘的集市被各种车和人群堵的水泄不通,如果站在高处俯瞰,就会发现集市南头的大路上,正有几辆小汽车挤向热闹的人群。

人们摩肩接踵,有的扛着麻袋,有的双手拎满了东西....

有的背着婴儿,有的牵着孩童,更有蹒跚的白发老人。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不热闹。

拉着木板车的王洋,额头上被挤出来密密麻麻的细汗,他用破旧的袖子抹了一把汗,他今天特意穿了一件旧衣服,这是奶奶给他做的,只是被调皮的老鼠咬了个洞,奶奶又给补好了,其实补丁和衣服是一个颜色,远远看着根本瞧不出来。

他用左手把从右肩上滑落的拉车绳,往肩上扯了扯,这条墨蓝色的拉车绳,是以前奶奶用旧衣服和麻绳做的,只是肩膀那一段是用衣服搓成的绳子做的,其余的都是粗细均匀的麻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