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处理琐事后
池渊度过了他自打出生以来,最痛苦的一段日子。
每天起床,想的都是中文和日语,每晚睡觉,都要听小人鱼的在脑海中把今天的知识点过一遍。
他向于归洋抱怨自己从来没有这么疲惫过,不是身体上的疲惫,而是心灵的疲惫。
于归洋却告诉他:“在中国,所有七岁到十八岁正在上学的小孩,都要经历你现在所经历的这一切。他们不仅要学语文和外语,还有其他不同的学科。”
池渊愣了好一会儿,才嗫喏道:“人类幼崽也太惨了吧?”
“所以说,只用学习两个科目的你,已经非常幸运了。”于归洋总结道。
池渊被他一顿忽悠,也收起了自己的小情绪,更加认真地学习两种语言。
虽然比不上于归洋的进度,但也还算可以了。
两个月后,于归洋已经基本掌握了口语中常用的日语。
此时正值八月中旬,怀孕的雌人鱼们也陆续生下了人鱼幼崽。得益于妇产科医生们的悉心照料,人鱼幼崽无一夭折,母鱼也平平安安。
这对于人鱼而言简直是神迹。
大自然对众生是公平的,譬如人类,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却要经过十月怀胎才能诞生新的生命。而生产在医疗不发达的时代,对于女性而言不亚于在鬼门关前走上一遭。
于归洋心想,大自然大概也没想到,人类会发展得那么快。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生育已经不再是影响出生率的最大难题,反倒是人类的思想,成为了制约生育的最重要因素。
有时候他都要怀疑,大自然是不是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当人类社会的文明继续发展,人类就会不再像以前那样将繁衍视作头等大事,进而降低出生率,维持生态平衡。
但不论如何,人类苦于繁衍久矣,在漫长的岁月里,生育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
人鱼也是如此,比较好的是人鱼的体质强悍,母鱼在生产之后伤口会迅速愈合,死亡率也没有人类那么高。
但受孕条件的苛刻、生产难度的制衡,让人鱼的数量很难有突破性的提升。
显然,这一次新生的近百条人鱼幼崽,已然是历史性的突破。
这不单单是因为于归洋种鱼计划的推波助澜,还有经验老道的妇产科医生全程守护,以及国家的鼎力支持。
在这物产丰富的南沙群岛海域,人鱼不用为了食物而奔波,人鱼幼崽的成活率自然就上来了。
于归洋每天都会花一点时间,陪这些小宝贝玩上一会儿,劳逸结合。
看到他们稚嫩的、肉乎乎的脸蛋,再多的疲劳都被冲淡,要是他们愿意笑一笑,那他整天的心情都会很好。
可惜池渊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他压根没有时间休息。
于归洋感叹了一番知识改变命运,便和小宝贝们道别。
总不能为了新欢,冷落了旧爱吧。
被冷落的旧爱还在小屋里头背课文,俊美的脸上写满了忧虑,眉头紧锁着,那双绿眸更是散发着幽深的绿光。
仿佛下一秒他就打算把眼前的课本撕烂,然后吃下去。
于归洋被自己的联想逗笑了,他摇着轮椅来到池渊身边,将他的书本夺走合上。
池渊困惑地看向他:“洋洋,怎么了?”
“别背了,”于归洋心疼地吻了吻池渊的脸颊,“背书让你感到痛苦,还背它做什么?”
池渊沉声道:“我没事,我还能学。总不能比人类幼崽还差吧?”
他好笑道:“你和人类幼崽比什么?再说了,就算你学不会,我也会罩着你的,乖。”
池渊却坚持要学习。
于归洋拗不过他,只好把书还给他:“那我陪你。”
“洋洋,”池渊打开书本,看到里头的字,额头上的青筋不住跳动,“学习太难了,以前我总是嘲笑加奥笨,可是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会觉得我比他更笨。”
加奥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中文越发的好了。
反倒是池渊,因为中文和日语一起学,导致他现在说起话来,颇有点池大佐的味道。
于归洋忍俊不禁,池渊这番吐槽,简直说出了中华学子共同的心声。
至于发音什么的,以后慢慢改就是了,他不嫌弃。
对吧池太君?
人鱼幼崽的珍贵影像,在于归洋首肯之后,由粱灿辉通过电视台的微博账号发布了出去。
同一时间,许久没动静的人鱼专栏,又出了新的更新。
上一期的更新停留在了人鱼妈妈待产阶段,下面的评论一水的祝愿,也有致敬医护人员的。
对于新生命的诞生,人们总是不曾吝啬自己的温情。
人鱼幼崽就在万众期待之下,闪亮登场。
“我的天,人鱼崽崽也太可爱了吧!啊啊啊,那条红色尾巴的人鱼崽崽翻了个身!快到妈妈的怀里来,妈妈爱你!”
“为什么小人鱼刚出生就这么好看,我儿子刚出生就皱巴巴的,这不公平!”
“让我成为那双手,要是能抱上小人鱼,那该有多幸福啊!”
彼时,粱灿辉身在电视台,将这些评论逐一念给了于归洋听。他要把照片和录像上传,必须得去电视台才行,后续的剪辑工作还得他和同事一起完成。
所以他还得留在电视台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