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陈年旧梦
“青儿!”
妇人大哭的声音响起,小院中挤了不少人,一个发丝微乱双眼红肿的妇人扑到昏迷不醒的女童身上。
女童面色苍白,紧闭着双眼,浑身衣衫湿透,鼻息虽弱但仍算平稳。
有好心的邻居早已去请了大夫来,大夫仔细看过,女童性命无忧,只是受了寒气,要尽快把衣衫换上干净暖和的。
小院中的人闻言都松了一口气,帮着妇人七手八脚地把女童抬进屋内。
妇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扑通一声跪在一名身穿青裙的女子身前。
“小民一家多谢姑娘救命之恩,如果不是姑娘出手相救,我的女儿就没命了!“汉子说着,痛哭流涕。
白君烟青色的裙角也湿透了一块,只淡淡嗯了一声,道:“她身上有个珠子,还请取出给我。”
汉子愣了愣,反应过来这个“她”就是他的女儿青儿,忙连连答应,进屋果然在女儿身上找出一枚淡黄色的珠子,忙又出去双手捧给白君。
白君接过珠子看了看,没再说什么转身就出了小院。
汉子和其余人看着她离开,只觉这容颜清绝的少女性情冷淡,但愿意出手从那深湖中救出青儿,是个好心的姑娘。
青儿三日前跌落湖中,多少人下水去找了都没找到,都说凶多吉少,他的妻子眼睛都快哭瞎了,是这姑娘本事通天,不仅找到了,还将人安全带了回来,怎能不叫他感激?
白君手里捏着那颗珠子,珠子原本温润的光华已退,她舒了口气,又完成了一个任务,可以回花月楼喝口甜汤了。
听银团团说花婆婆今日煮了银耳莲子甜汤,甘润不苦,她得赶紧回去尝尝。
入夜,辽都城城西,一处破庙。
“仙家娘娘,老朽这就去寻大人,您……您千万别急。”身形有些瘦小的老庙祝有些踌躇。
屋内传来女子低低的抽泣声。
“你且去吧,反正我也破不了这阵……”哭了几声,那女子哽咽着说道。
老庙祝推开已有些嘎吱作响的大门,开出一条小缝正好容他一人走出来,又回身朝黑洞洞的门里望了望。
这是仙家啊,得罪不得。
他小心翼翼地掩上门,朝更为繁华的城东走去。
大顺从不设立宵禁,此时街上行人摊贩都还有许多。在历代君王的治理下,百姓安享太平,大顺国力昌盛,周边诸国早已更迭几个朝代,只有大顺仍是最开始的那个大顺。
许是因为夜黑,眼神不太好使,他走得不快,经过人声鼎沸的茶馆,侧耳听了听里面的热闹。
似乎是说书先生在说着那件,大顺国史传说中最让人难以置信的灭门惨案。
这件案子,老庙祝从上一任老庙祝口中听过,发生在平顺三年。
大顺北境其实不缺雪,辽都作为北境中心城,每逢冬月初始,初雪便会落下。
然,自三年前,素有战王威名的西南将军长孙信率七万西南军攻破辽都,斩和荣帝和太子于朝明殿前,登上帝位,从不缺雪的大顺北境便接连三年粒雪未下。
这是有载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异象,直到三年后才洋洋洒洒下起了细碎的雪。
彼时,晋国公府唯一的嫡出小姐白君兰正在自己的院子中,看着贴身侍女苏苏和小丫鬟们戏雪玩闹,一张小脸在颈边一圈雪白狐毛领的映衬下,愈显肤白如玉,眉目如画。
她抬起头,看着低沉的天哈出一口白气。
长孙信登位后改国号大顺,年号平顺。
晋国公说过,前朝皇帝昏庸无能,为寻长生枉顾百姓疾苦,做下不少人神共愤的事,而长孙信登位后,以雷霆手段整顿朝野安顿民生,换来整个国境风气焕然一新,很是得民心。
而白君兰自小聪慧,三岁识文断句,四岁诗词歌赋随口成章,五岁便开始读史记类的名记典故,一看就懂,一点就透。
晋国公全府上下唯恐她慧极必伤,十六年来只说体弱多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此对长孙信的了解也多是从阿爹口中知晓的,她并未见过真容。
蓦的,院外忽然响起一阵纷乱的嘈杂声,夹杂着几声惊惶的尖叫声,惊得大家猛然一顿,立即有仆妇出去查看发生了何事。
白君兰心头忽地起了一阵强烈的不安,顾不得苏苏的阻止,快走几步行至院门前,未等她看清外面的情形,那一大片鲜艳的猩红就已映入眼帘。
是的。
一大片一大片的鲜血,仿佛还冒着热气。
昭示着这是刚从鲜活的人体里流出来,带着那流逝的生命力,就铺洒在素白的雪地上,融了雪后又汇成猩红的血流。
四周空气里浓郁的血腥气,激得她喉间滚烫,激得她水眸泛起一片朦胧,刹时间不能视物。
凄厉的尖叫声此起彼伏,昔日荣光无限的晋国公府此刻尸横遍地。
随后她看见了,一团明黄的光影向她走来。
普天下能以明黄作袍的人只有一个人。
长孙信。
长孙信走到她面前,缱绻地唤了一声:阿南,我来接你。
声音陌生又深情,却让她心中一阵胆寒,随之而来的是从灵魂深处呐喊着的抗拒。
她摇头,想说我不是阿南,我是白君兰,喉中却像被堵了大团棉花,滚烫又艰涩。
未及出声,就听到苏苏在旁惊叫了一声,那声音短促又惊恐,刚出声就像被人捏住了喉咙一般,迅速消失,再无声息。
突变来得又急又快,她回头,只看见苏苏睁着不敢置信的眼睛,在她面前软软倒下。
她看着眼前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