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快累死了
年底,朱星宇他们搞的最后一个新产品要开始试产了。正是最需要人帮手的时候,他招来的技术人员不干了,嫌工作太繁杂了。
不得已之下,简书枚又跟着朱星宇熬了好几天。生产线上的打件就不提了,打完件,剩下的几个后焊零件,简书枚和朱星宇,一人一块板子慢慢焊着。
等零件全部焊完了,就要开始测试了,测试的治具,还是边用边改的。实际上,测试治具也是要朱星宇自己设计的,所以他都要忙疯了,恨不得自己长了几个脑袋,几双手,一个人要完成好多工作啊。
画好图发出去洗板,这还得有个过程,所以洗回来的板子如果有问题,还只能自己这里加条线,那里再割断一下,改来改去的,勉强先凑合着用用。等把功能搞出来后,再完善好电路,重新画图发出去洗板。
所以,简书枚认认真真的在实验室帮了朱星宇一个星期的忙。
等到两人总算把新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做出来,功能验证得差不多了,朱星宇才松了口气,对她说:“暂时可以休息一下了。这几天真是把你也拖累了。”
“没事,我也跟着学了不少东西呢。反正我现在也专门跟着你干活了。”简书枚笑道。
接下来,朱星宇又开始改电路,画图,然后等着PCB厂家把新的板子洗出来,再重新来一次以上的所有过程。
因为是加急的洗板,朱星宇也就轻松了两天,第三天洗好的板子就拿回来了。
然后,简书枚又跟着他忙着试产第二版。
好在这次已经把上次发现的各种问题都解决了,新产品基本达到客户的要求。剩下的一些小问题,是可以慢慢调整的,而且也需要客户看看觉得哪里还可以再小小改动一下。
郭老总松了口气,说:“总算能赶在年前,把样品给客户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年后一上班就会发出批量生产的订单了。”
“希望这个产品,能有持续的生产单子,不然光是只搞个样品,太亏了。”简书枚说。
“是啊,我们收的研发费用很少。如果客户没有后续的批量生产单子,我们就是纯亏本的。”郭总也说。
不过这一点,朱星宇反倒蛮看的开,“大家都是这样想的。但也不是每个产品设计出来,客户都有后续的生产单。”
简书枚上次已经听他们说过了,也很明白,但总是忍不住觉得这样就是不对的。不能人家辛辛苦苦的把你要的东西搞出来了,你又不要了啊。研发费用,如果付的足够多,我也无所谓,因为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回来了,甚至有赚的了。
但是,国内的研发费用都很低,甚至很多人觉得一个产品你只不过是稍微改动一下下,就要这么多钱,太不合理了。
不懂行的人,才不知道研发人员花了多少心血才能做出来呢。
就比如上次的那个小开关面板,生产了两个批量后,客户又要求再改动。
可是你只要涉及到电路的改动,就是大改,朱星宇烦的要死,客户还不肯给钱。
还说:“我们只是改一点位置。这对你们来说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朱星宇给对方解释了一大堆。对方完全不以为然。
他觉得只改了一点点位置,但朱星宇整个布线,甚至零件位置都要重新调整,得重新画图,重新洗板,如果是已经生产过的板子,再来生产单子,人家PCB厂的价格也便宜一些,如果是新的,他们也要再加收一次测试架的费用。
而且生产时,简书枚他们也得重新开钢网,甚至连测试治具也得重新做。这一切都是需要成本的。
解释了一大堆,反正对方就是不想给钱,还巴不得他马上改出来。
朱星宇快气死了,直接对郭总说:“这种客户,怎么完全说不通呢。前期研发费本来就少,改来改去的,好不容易定好了,才生产两个批量就又要改,还好像我该给他干的。”
郭总也很烦,干脆直接了断的拒绝了,“要么出新的改版费用,要么不做。”
客户还挺生气,压了他们的一笔货款不肯付。
幸好朱星宇不用去讨钱,郭总却不得不三天两头的找对方要货款。硬生生的拖了这么久,才收了一半的款回来。还剩下一点钱,人家就是不给。
简书枚忍不住和程秋华张进波吐槽,“郭总这次只怕快气疯了。一半的货款要了这么久。”
“要帐真是个很烦人的事情。”张进波说。
程秋华也连连点头,他俩都经历过一次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去收货款的事情。公司也动不动就有货款不能按时收到手的。甚至拖欠货款是很多人客户爱干的事情。就没有几家客户能按合同上规定的时间付款的。
简书枚基本没去要过货款,虽然她以前也听程秋华和张进波吐过槽,但郭总显然是第一次见识到这种赖皮的人,真快要气死了。
程秋华说:“遇到这样的人,只要两个办法,一个去法院起诉他打官司。二个就是自认倒霉,这点钱不要了。”
公司也一样有这种收不回来的烂帐,在吃过几次这种亏后,程秋华和张进波后来一直都非常小心。上一笔货款不收到手,就不会做下一个订单。卖机器出去,还一定要先收到一半的款,才给机器,而且另一半钱如果收不到,就直接去厂里坐着要,不给就威胁要把机器拉回来的,而且前期的费用也不还了。
一般搞工厂的,如果没有机器了,就搞不成生产了,订单也完不成,而且你天天在他那里坐着要款,客户来了也不好看嘛。所以他们多讨几次,人家一般就把钱给了。毕竟正经做生意的人,都要图个和气生财的嘛,再就是机器也还要他们去维护的嘛。关系好一点,大家都好做事,也会互相给个面子。
这样,你有困难时,人家也能理解,大家互相帮助嘛。
所以,相对来说,新三角公司还没有遇到过格外赖皮的客户。他们一旦发现这样的客户,就不会再继续交易下去了。吃一次亏就当是交学费了。
不过,现在各大公司都有非常严重的拖欠货款的问题。甚至很多公司搞出了什么三个月结货款,甚至半年结货款的新玩法,还慢慢形成了一个明正言顺的做法,搞的其他人也纷纷跟着学。
其实大家就是把供应商的钱拿在手里,当自己的资金用。
这样的做法,很有可能一家公司倒闭,受牵连的下游供应商就倒掉一大片。因为你再也要不到自己的货款了。
但有些生意就是这样做的,有些公司不得不配合,否则你就做不了这些公司的生意。新三角公司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客户,而且大家也商量过,不要接这样的客户。因为他们亏不起,也经不起别人压半年的货款,他们宁愿少赚点。
而且他们公司的性质也难得与这样的大客户打上交道。
但郭总的公司性质,就很容易与这样的公司打交道。
所以,程秋华和郭总闲聊时,也提醒过他。
郭总也很清楚这种事情,说:“我现在也不敢接大客户的单子,就我和朱星宇两个人,也干不了多少活。”
“他一个人是忙不过来。要不,你们一次性多招几个人,一个人也很难得留下来的。”程秋华提议。上次的技术员就没呆多久,其实还有人来了就走的。
“你以为我不想啊。不要成本的吗?现在公司接到的单子不多,而且多还是些不赚钱的业务。养不起多余的人啊。”郭总叹气。
真正自己搞起这一行了,他才发现,真他妈的不容易。
以前他和朱姐夫一起搞的那个玩具厂,因为订单大部分是出口的,生意真是好做多了,利润又好货款又好收。国内的有些的客户真是完全不讲信誉的。他以前与这些客户打交道太少了,现在才明白客户与客户之间的区别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