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愚忠之忠是否为忠 - 猫的第七世 - 仲夏开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猫的第七世 >

第44章愚忠之忠是否为忠

今日是看了一个故事有感。

古印度有一个故事,名字太冗长,简而化之,大意是有一个享誉全国的老师,收了很多弟子向他学习,有一名学生名义,义恳请这位老师向他授课,希望这位老师能收下他作弟子,可惜事与愿违,这名老师不愿意招收他为弟子。

而义也不死心,自己转入竹林中自学射箭之术,并用泥巴塑了一个老师的雕像,终日顶礼膜拜,恭恭敬敬,不肯有一丝懈怠。

苦心人,终不负,义在刻苦学习下,射箭之术小有所成,名声传到老师耳中,包括他为老师塑像膜拜之事也人尽皆知。

后这名老师亲自接见了义,向他说:“你还想拜我为师?”

“当然,这些年我一直都将您当做我的老师。”

“那你为我做一事,我便答应。”

义听闻此语,喜出望外,称:“无论老师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那你便砍下你右手的大拇指。”

要知道,对于所有擅长射箭的人来说,如果失去了大拇指,那么想要用力拉开弓弦就会变成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为大拇指在拉弦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和着力点,更是力量传递的关键环节。可以说,一旦大拇指被砍掉,那就等同于彻底放弃了射箭这项充满魅力与挑战的运动。想象一下,当一名优秀的射手突然失去了大拇指,他手中那原本得心应手的弓箭瞬间变得陌生而难以驾驭,曾经引以为傲的精准射击技巧也将无从施展。这无疑是对一个射箭爱好者最为沉重的打击,仿佛一下子剥夺了他们追逐梦想、展现技艺的权利。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大拇指对于射箭而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可是义听完老师的话,便当即砍下自己的大拇指。甚至都没有思考过后果。

当然,义也如愿以偿成为了老师的弟子,可是他高超的射箭之术也便不复存在了。

听完这个故事之后,人们不禁会联想到我国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那个令人感慨万千的尾生的故事。传说中的尾生,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可谓感天动地。

那时候,尾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桥下会面。然而,命运却偏偏捉弄了这对有情人。女子因故未能按时赴约,但尾生却始终坚信她一定会到来。于是,他便静静地站在桥下等待着,任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随着河水不断上涨,眼看着就要淹没到脚下所站立之处了,周围的人都纷纷劝尾生赶紧离开。可是,尾生却不为所动,依然紧紧抱住桥柱不肯离去。最终,汹涌的洪水无情地将他吞没,而尾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松开抱着柱子的双手。

尾生以这样悲壮的方式诠释了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其事迹传颂千古,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每当提及尾生抱柱这个典故时,人们无不对他那种坚定、执着的精神表示钦佩与敬仰。

可是仔细想想,尾生抱柱何尝又不是一种愚忠呢?就如上文说到的义一样,为了成为老师的弟子,砍掉自己射箭的大拇指,尾生为了守约而丢了自己性命,这约虽然是守住了,可是付出的代价是何其大。

我愿称之为愚忠。信守诺言和听从老师的要求,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忠诚的表现。然而,如果这份诺言或者要求意味着要付出自己的生命,亦或是失去极其宝贵之物时,我们又该如何抉择呢?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当面对这样艰难的选择时,首先涌上心头的或许是那份对承诺和师长权威的尊重与敬畏。毕竟,长久以来形成的道德观念告诉我们,言出必行、尊师重道乃是美德。然而,与此同时,内心深处也会响起另一个声音:生命只有一次,而那些极其宝贵之物可能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情感与寄托。

若盲目地遵从这种以牺牲生命或珍贵事物为代价的诺言或要求,我们真的能心安理得吗?也许有人会说,忠诚就应该是无条件的,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无比珍贵且不可替代的财富,轻易舍弃它难道不是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忽视吗?同样,对于那些极其宝贵之物,它们往往代表了我们过往经历中的重要片段,放弃它们所带来的痛苦与遗憾恐怕也是难以承受之重。

那么,究竟该怎样权衡呢?这似乎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有些人可能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诺言和服从要求,将个人利益置于脑后;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保护自己的生命和珍视之物更为重要。无论是哪种选择,都反映了个体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当时所处环境的复杂性。

总之,当面临需付出生命或极其宝贵之物来践行诺言或满足老师要求的困境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应当深入思考其中的利弊得失,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和具体情况,谨慎地作出最符合自己内心的决策。因为这个选择不仅关乎当下,更可能影响到我们未来人生的走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