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7章
宋杰看了看八贤王,然后道:“王爷贤名在外,说您慕名前来听诗诗姑娘弹唱,就算是有您欣赏的周邦彦亲自为诗诗姑娘谱写的诗诗令做借口,相信的人也是有限的,比如我就不信。”
八贤王唇角上扬,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只要是熟悉地人都能感觉得到,这话八贤王是喜欢听的,真心高兴,只是哪句得了他的心,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宋杰继续道:“只要王爷留在扬州城一天,有些人就不会真的放松下来,想来王爷自己也知道,旁边那条街上,今天是格外的热闹吧?”
八贤王点点头道:“本王过来,本来就是为了帮着包拯他们吸引那些人的视线,也给狄青回援调配匀出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宋杰慢悠悠地走,也能赶上八贤王他们的原因,八贤王出来,对外地说法是帮着边境调配押送物资的时候遭到暗算,引起旧疾复发。
正巧神医安道全在扬州这边儿有了踪迹,另外,王爷一直赞赏有加的著名诗词大家周邦彦亲自为江南名妓李师师写词作曲。
于是,八贤王就跟着过来巡察盗银案的包拯一同上路,一边儿听曲儿养伤,一边儿命人寻找安道全的踪迹。
一时间,安道全的名声大噪,很多家中有病人的也都开始寻找打听他的下落,但心中有鬼的人,却不是很相信这个。
于是,在八贤王出行的那一刻,他的行踪就被人盯上了,不过,当他们发现,这八贤王还真就到了扬州城就叫开了李师师的院门,院外时不时的隐隐传出李师师咿咿呀呀地唱曲儿声。
但那些人又怕八贤王给玩儿个金蝉脱壳,李师师这里的下人,也许也有人一直看着,而这院子的四周小贩儿,已经刚刚宋杰逛的街上,宋杰可以确定,那大半都是临时客串的。
不说宋杰五感灵敏,单说宋杰顺手跟那些小贩儿手里买下的东西,有的时候给介绍的就驴唇不对马嘴,宋杰好笑地同时,也顺手打听到了不少消息,还捡了些小漏。
那些人监视八贤王,八贤王怎么可能不知道,所以,那条街上发生的事情,其实也早有人报给了八贤王。
所以,宋杰享受齐人之福,之后又享受了一把一家有女百家求的大舅子感觉,八贤王自然都是知道的,甚至跟宋杰提亲地人里还有八贤王的人跟着凑热闹。
想当然的,宋杰大肆采买,停靠在巷子里的马车险些装不下的消息,八贤王也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于是,八贤王笑问:“看来安乐伯这次守护颇丰啊。”
八贤王知道他在商铺那边儿的举动,他一点儿也不稀奇,他去问的几个小贩儿,主要也是帮着八贤王这边儿的人做个提醒,因为有几个人隐藏地实在隐秘。
宋杰笑道:“收获了不少好东西,其中有几样是要交给王爷的,利国利民地好东西啊,正好王爷跟我一同去趟十字坡,将人都给引出扬州城,包大人这里的压力也会更小些。”
八贤王点点头道:“安乐伯果然不仅才华横溢,这运道也当真是颇受老天爷偏爱,帮着试探些探子,都能找到这么多好东西。”
宋杰一听,开玩笑道:“还别说,就看我现在的运气,谁说我其实是老天爷的私生子我都是相信的。”
八贤王有些不赞同地道:“这些话,还是不要随便开玩笑的好,以免糟了神明的厌恶坏了运道。”
古人对迷信的事情,多多少少都是有些迷信的,而八贤王认识地神棍又真的不少,所以更加信些。
宋杰虽然觉得八贤王这有些想多了,但也领情,于是道:“好,听王爷的,不过,其实神明也好,天道也罢,哪有时间去关注这些小事儿?”
八贤王还是坚持道:“小心无大错,还是注意些好。”
这事儿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于是宋杰点头应是之后道:“那王爷准备一下,一会儿直接跟我一起出去,坐我的马车。”
八贤王点头,这样可以让人看着他离开,更容易吸引视线,也正好看看宋杰找到了什么利国利民地好东西。
到了马车处,宋杰找了找东西,将要找的东西单独留出来,剩下地东西叫人整理一下,雇个马车直接带回家里,等他回去弄。
八贤王自己坐在厚厚地羊毛毯上打着棋谱,自己跟自己下棋,等宋杰进来的时候笑道:“安乐伯这马车实在舒适。”
宋杰自己从后面小炕上拿过来一个软枕靠在身后,又拿出一盒干果砸着吃了两口之后回道:“我这人天生懒散,是个好享受的,受不得你们这样苦行僧一般的严格要求自己。”
八贤王看了看宋杰地动作,自己也拎过一个软枕学着宋杰的样子,只是歪靠了一下之后,又将软枕放回去,苦笑道:“习惯了还真的学不来你这样的洒脱行径。”
宋杰笑了一下,砸了几个松仁出来放在碟子里递给八贤王道:“人生在世,需及时行乐,否则有再大的权利和再多的金钱又有什么意思?”
八贤王其实真的打心眼里羡慕和欣赏宋杰的恣意潇洒,只是他自己实在做不到,也不勉强自己。
他捡起一颗松仁放入口中嚼碎咽下之后,对着咔嚓咔嚓嗑瓜子地宋杰道:“你说的利国利民的好东西,不会就是你端过来的这些个吧?”
宋杰点点头道:“这些东西都是粮食,是外国的主要粮食,产量极大,是那些跟着商人远航地水手们给从遥远的异国带回来的。”
八贤王看着眼前球球蛋蛋,大小不一,还有些干瘪的东西,又看了看那个挺大个杆子,稀稀拉拉地长了些颗粒的东西,有些不以为然。
宋杰一看,当即笑了:“就是因为咱们这边儿地百姓都跟王爷一个想法,所以才让这些东西跟营养不良似的,白白糟蹋了好东西。”
他将装东西地簸箕拿过来道:“这东西在异国被称作红薯,这个是白薯,我是习惯了叫它们地瓜和土豆,这个叫做玉米。”
“这些东西若是好好耕种,精心些,一亩地能出水稻和小麦地三四倍产量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到了咱们这边儿,这东西都是穷苦人家在房前屋后种下些喂猪的,也不尽心,结果就变得越来越差了。”
“其实这些东西吃起来还是很美味儿的,就是吃多了会涨肚排气,所以让人觉得上不得台面,也没有人去重视它们,更没有人去研究它们。”
八贤王很信任宋杰,但他对这些不了解地东西还是没办法去想它们怎么出产三四倍的作物,但若真的能有这般高的产量,于百姓而言,却是实打实地福音。
于是道:“大宋看似富饶,吃不上饭的人却比比皆是,若是能有这般高的产量,无论味道如何,都是可以推广的,至于食用后的不雅反应,在饱腹面前,百姓根本不会在意。”
宋杰笑道:“其实真的很美味,我这人,历来是个好享受的,能被我注意到的,一定是能让我觉得喜欢的才行。”
“华叔已经命人去点炭火了,一会儿送到灶膛里,我就将东西做上,咱们中午的时候也用不着找村镇停脚,今儿晚饭就吃它们。”
有宋杰陪着,八贤王也不怕自己中毒什么的,于是点头道:“好,那本王今天就尝尝这些番邦人的吃食,到底有多美味能吸引安乐伯。”
没多大一会儿,华叔带人端进来一个炭盆,打开桌下的小门儿将碳挪了进去,又翻开桌面儿放上一个装了水,摆着隔帘儿的小锅,就打发了人之后跟八贤王的长史官一起坐在外边儿赶车。
宋杰一边儿将洗干净的地瓜、土豆和玉米摆上去,一边儿道:“这个地桌看来还是应该改良一下,要是下面能烤地瓜和苞米,那才是最佳吃法,咱们现在只能吃这种蒸熟的尝尝味儿了。”
八贤王看着忙活地宋杰有些好笑道:“据本王所知,宋员外的产业,说不上富可敌国,但也绝对不会缺你吃喝啊,你这怎么还自己动手烹饪了?”
宋杰不在意地道:“有时候做饭也是种乐趣儿,尤其是当你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做饭就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好方法。”
他这说的是他自己的前世在孤儿院的时候,被小朋友排挤,被工作人员同情的时候,他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个饿死鬼求他帮着给做一顿好吃的,让他了了心愿去投胎,但孤儿院的人怎么可能听他的给什么鬼做饭?
宋杰没办法,只能自己去将自己的饭食偷出来,然后悄悄地跑到没人儿的地方热了给那个饿死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