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改变 - 农门娇女 - 今夕何夕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女生言情 > 农门娇女 >

053改变

“这就对了!如果他们一开始就知道我是女儿身,我总有千般的本事,也施展不开呀。是他们觉得我们女儿家在乱世,没办法靠自己的能力过活?我偏要做得比他们更好,让他们瞧瞧!”李长安不光是要争这一口气,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你真厉害,我一个人,几乎都活不下去。”翠竹说她爷爷死后,家里的田地就被人霸占了。找人做主,却说她一个女儿家没有继承权,还是早早嫁人的好。似乎她们女孩子,就只剩下嫁人这一条路可以走。

翠竹也到了嫁人的年纪了,可那些人觉得,翠竹身边有奶奶这么一个拖油瓶,现在出手不合算。等她奶奶死了,翠竹家境贫寒,花很少的代价,就能娶到手了。

“混账!”李长安气愤不已。纵使读过再多关于封建时代的书籍文献甚至野史故事,心里做再多的准备,也终究是无法适应。而她最为懊恼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苦难,她竟丝毫未曾察觉。

李长安本无心改变时局和陋俗,是现实一步一步把她往这个方向推。古来成大事者,皆为时事造就。虽然现在实力不够,但被逼到那个份儿上了,李长安也不惧,搞他一家伙!

“你以后就跟着我,没人敢欺负你。”李长安安慰翠竹道。

李长安目前在村里说不上一言九鼎横起来走,没人敢惹那是肯定的吧。

可翠竹的担忧,是她们两个人这种关系,十分尴尬,不能长久。

李长安当然不会永远隐藏身份。等她真正决定公开的那一天,就是时机已经成熟,任何人也说不出什么怪话来。当然了,他们本来也没有资格指指点点。要不是为了行事方便,李长安早就公开了。

翠竹有一份礼物送给李长安,是她织了很久的那件绒衫。

嗯……袖子有点短,李长安这几年发育得不错。不过翠竹只是目测,这误差已经控制到相当小了。但那做工,确实让李长安感到惊艳。小小的一件绒衫,至少用到了十几种针法吗?

不,是一个人倾注了爱意和真心的诚意之作。

这么说虽然有点肉麻,但绒衫是李长安那个时代很流行的中性风格,李长安穿上,也没有什么违和感。真材实料,保暖效果一流。

翠竹留在李长安的身边,不仅可以给她打掩护,生活也会有很大的改善。而且她必将成为李长安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人物。

从此翠竹跟了李长安。如果不考虑翠竹的家境问题,单看外表,这绝对是一对璧人。

各方面都很合适,跟了李长安,翠竹欠下的那些账也不算事儿了。

债主立刻找上门来,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错过啊。其实最初不过是十几两银子,这也足够一个食不果腹的农家女卖身偿还了。

幸好翠竹拿的不是印子钱,不过是欠了几药铺给奶奶抓药的钱。人家也没算什么利息,要回来是理所当然的。战乱时期,药铺的生意不好做。药铺的成药基本被溃兵洗劫一空,掌柜的还肯赊给一个孤女,这也算是一方善士了。

这样的人,李长安当然是爽快换钱了。反而是那些咄咄逼人的,吃利息都吃饱的人,李长安就偏要拖。她的性格就是这样,吃软不吃硬。

李长安替翠竹还了钱,翠竹就真的成了他的人。这样顺理成章的事情,反而没人风言风语,人们都表现得很友好。没人说翠竹是主动投怀送抱,只一晚上,就把李长安给搞定了。也许他们早就好上了,秋波暗投。只是很少有女孩能像翠竹做得这样彻底、大胆……

类似于这样的言论,总会有的,已经温和许多了。

始终人嘴两张皮,难堵住悠悠之口。

尤其是那些未能得逞的女孩子,对翠竹就更加是恶意满满了。

“也许他们是表示赞许,你根本不需要介怀,对不对?”这种事情对于“男方”并没有什么好在意,李长安只担心翠竹会有心理负担。

而翠竹却微笑着说:“我现在是你的人了,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你是男是女,我都不会在意的。”

好吧,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怪怪的。只要翠竹不在意就好了。

收到这样令人欢欣鼓舞的效果,宋氏开始为自己的当机立断洋洋得意。她劝李长安趁热打铁,把婚礼办了。入过李氏宗祠,村民就再不能说什么了。

宋氏前前后后的张罗,办聘礼和新房,这也是女人们最得意的一口。

要由她这么折腾下去,又是没完没了,李长安不得不说了:“您让我找个姑娘,我找我。我和翠竹,两小无猜,举案齐眉。你又立马让我办礼,尔后呢,是不是立刻催促我要孩子呢。说句不中听的话,您这样,是不是有些得寸进尺啊?”

这话确实不中听,宋氏立马就拉下脸来。也知自己确实有些过分,不敢发作,只埋怨的一句:“怪我,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了!”

“大伯母,您别吃心,让我细细解释给您听。您看,眼下咱们的豆腐坊还没开坊呢。这买卖才开张,八字没见一撇呢。家里的空房都占着,根本腾不出来。我是寻思着,等以后挣钱了,给咱两家都修一座大宅子!到时候再完婚,这也算不委屈了人家好姑娘。至少也要等到开春,咱们再张罗这个事情。您琢磨一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李长安终于是弄明白和这些亲戚的相处之道了。

人都不坏,还是讲理的。要么恫吓要么讲理,只要不把事情弄得更糟,就一定有回旋的余地。

“那,那你得让闺女到咱们家一起过个年。”

“那必须的,必须的,一家了嘛!”

“好好,这也好!这我就放心了!”宋氏这才喜笑颜开。按村里的规矩,新媳妇进家门,吃了这顿年饭,事情也就算定下了。

宋氏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怕夜长梦多,这也是替李长安考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