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安乐窝
这么说来,杜玲珑其实也算一个狠角色了。
“意思是说,杜玲珑联合外人,逼死……至少是逼走了她的兄弟姐妹,独霸家产?”李长安皱着眉头说。
“照我说,没有那么夸张。在河间府长大的人,有谁不知道杜家呢,那是河间府最大的地主。哪能在几年之内就迅速垮掉,肯定是和平分家的。杜玲珑只是守业,没有得到太多现款。”朱老大说。
“守业守成了甩手掌柜,守到和余县定居了还行。”李长安说。
“她的那些田地,一部分交给乡下的佃户种了,以前一直收着租子。搬到和余县之后,就很少回来,这租子也不收了。更大一部分的田地,想是卖给裕康搞开发了,所以她现在手上应该很有钱,再怎么挥霍无度,加上在裕康的股本,想是一辈子也花不完的。至于那些祖宅,就都留在这里了。杜玲珑对吃穿住行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朱老大说。
“你对她还挺了解的。”李长安笑了笑。
“早年她刚搬到和余县的时候,经常会回来探望,后来就慢慢少了。近几年,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我夫人时常挂念着她,每次我出船路过和余县的时候,都会给她带一些家乡的土产。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不回来了,这是人家家里的事情,又是别人的私事,旁人怎么能说得清呢。你对她这么感兴趣,是不是跟她有过言语之外的接触啊?”朱老大这样问的,似乎是另有其意。
何止是言语之外的接触,李长安在她手里足足借了二十万两现银啊。但是这个,肯定是不能跟朱老大说就是了。
“只是有一些生意上的来往,怎么,有问题么?”
“没什么,如果是做生意的话,杜玲珑的眼光还是值得相信的。当年裕康到和余县来立旗,根本就得不到本地人的支持。杜玲珑的加入,就不光是一个投资的问题了。”朱老大说。
原来所谓的原始股,就是这么来的。重点不在于杜玲珑究竟投了多少钱,她那时候手上应该也没有多少现款,裕康也不缺钱。重点是裕康借助了杜家在本地的声望,光是这一点,就足以保证杜玲珑的原始股无比厉害了。
哪怕只有一点点,别人也打不得她的主意。因为到现在河间府还是有很多人靠杜家吃饭的,基本上是免费种了杜家的地。杜玲珑要是突然回来算一下这几年的租子,那也是不小的一笔钱了。
杜玲珑就很大气,都知道她住在和余县,可她一直不谈说收租子的事情,把地给你们种算了。
“这跟听到的完全不一样,杜玲珑告诉我,她爹是个医生,住在永金镇。而且是祖传的医术,怎么就又成了地主了?”李长安说。
“她的身世,我们河间府无人不知。他父亲确实喜欢研究医术,不过说到祖传,那也就是打个招牌罢了。外面挂的幌子,还不是由你怎么写,不写厉害一点,怎么会有人上门呢。”朱老大说。
也许是这样吧,不过朱老大所述,与杜玲珑说的故事前后出入较大,李长安也不知道信谁的。
朱老大算是很了解杜玲珑了,那杜玲珑怎么会冒险让李长安上他的船呢。也许杜玲珑自信,李长安最多也就是搭个顺风船而已,不会与朱老大有其他的接触。她也了解朱老大啊,很古板的一个人,对搭顺风船的事情一直颇有微词。
杜玲玲是没办法料到他们会遭遇水贼的。
杜玲珑的父亲在家道中落之后就去永金镇当了医生,杜玲珑不想提及自己当年的黑历史,就给李长安讲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只能这么解释了。
但还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杜玲珑和父亲的关系,他们的争执,好像焦点并不在家产上。杜玲珑在河间府仍然拥有房产和地产,怎么会把老父亲赶到永金镇当一个乡下游医呢。
杜玲珑如果想要隐瞒什么,大可什么都不必跟李长安说,完全没有必要编出一个另外版本的故事。
这里头事儿啊,而且肯定与当年杜家的财产争夺有关。李长安实在是想不通,杜玲珑势单力孤,是如何实现这种完美逆袭的。
但你来这里,是谈生意的,不是来挖人家八卦。这世上的事情,要多乱有多乱,想多了没用。
还是着眼于当下,好好找一顿晚饭吃吧。
李长安当然是找个酒店对付一下,方便嘛。但朱老大坚持要请她吃一顿家常饭,还说外面的饭菜,哪有家里做的好吃。
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是吧。李长安并不觉得,因为已经多年没有吃过家常饭了。虽然跟白心慕组建了家庭,但是两个人都不会做饭。
但李长安知道,人们所眷念的家常饭,是那种特殊的氛围。一家子围在一起,温馨的感觉。
朱老大的家,不是普通的农家院。这是按照裕康的设计施工,稍微缩小一些,也是两进的大宅子了,在老城区也是独一份。
其实李长安觉得农家院反而更加温馨一些,是不是啊?
朱老大自己也表示,如果按照他的主张来盖房子,肯定不会搞得这么张扬。咱们都是普通人,住什么大宅院啊。空空荡荡的,有什么好。
“不就是鼓励你多多开枝散叶,把船把头这个行业发扬光大吧。若干年后,这也会成为一个大家族的。到时候你只会觉得不够住了。”李长安说。
说到这个,朱老大脸沉下来,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去跑船,跑船太辛苦了。读书好,别搞得像他一样目不识丁。
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书的,朱老大有三个儿子,只有一个中了秀才。另外两个,都在裕康的培训班里,等着接过父亲的衣钵呢。
朱老大很想创造一个不一样的结果,但他能力有限,没办法让儿女们去尝试太多。好赖不济的,至少跑船也是一份营生啊,也能结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