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家子气 - 农门娇女 - 今夕何夕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女生言情 > 农门娇女 >

262小家子气

李长安听了想笑,居然真让自己料中了一半。他们果然有所动作,只是不知道是常山河还是白老九了。原以为他们会直接派人来,没想到竟想到使钱。使钱你也倒也大方一点嘛,五百两就想买我李长安的命,实在是有些可笑了。

似这般小家子气,不像是白老九能干出来的事,那一定是常山河无疑了。

李长安笑道:“我是惹了些官司,但您想想,能拿钱买命的,能是什么善良之辈么?我的个商人,与他在买卖上有些矛盾罢了。真要动这个心思,五百两我还不放在眼里。就这么点钱,就想买我的命。你说那人是谁,我出一千两让他调转枪头。”

“话不是这么说的,钱数不在多寡。真遇上一个亡命之徒,你给几十两他也一样可以铤而走险。而且五百两,在我们永金镇,这价格已经够得上最顶尖的刺客了。”镇长说。

“您刚才不是说,永金镇从来都没有拿钱买命的事情么?”

“这是以前道上的标价,自我上任以后,就没有了。你别把我当作一个花瓶似的摆着好看,永金镇的黑白两道,一举一动都在我的眼底。这五百两还没到差人的手上,就被我给截了,所以你说那个人是不存在的。只要我在任一天,就不能开这个口子。”

这镇长还是很有本事的,她是为了永金镇的安定,可对于外人来说,永金镇就成了一个绝佳的避世之所。此间的黑道更不如和余县那么强势,传统的大买卖都让镇长给劫了。只能开个赌场,放些印子什么的。都是本乡本土的人,镇长也不能把人家的活路全都断绝了。

虽是为了永金镇的安定,但是惹了麻烦就来永金镇躲避,又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所以镇长对外人人的把关才很严格。一般人是轻易不肯发他文牒的。

现在李长安有文牒在手,镇长又未提及,只说她做了镇长十年,截了不少的买命钱。还从未见过有谁出五百两的大数目呢。这至少是丧家灭门的仇口,镇长她实在是不敢容李长安。

看来五百两对永金镇来说是一个大数目。可永金镇比和余县富有啊,和余县的那两家人却挥金如土,不把五百两当回事情。也不是常山河小气,是此地的刺客价格,最高也就五百两了。五百两全套,干净利索,连售后都保了不留后账。

服务是一样的,但是消费水平大不相同。

总体上,永金镇当然比和余县要富裕了。但它地方大些,财富的分配相对平均。和余县真正有钱的,不就是常白两家么。他们垄断了各们的生意,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而永金镇做这门生意的不止一家,价格自然就降了下来。

但镇长上位,有心杜绝这门生意,所以现在这门生意也算是有价无市了。

到底说来,常山河居然能行这一手,实在是让李长安打心眼里小瞧他。他自己就是干这一行的,还要托他人。出了五百两银子,只当是打了水漂。更加不可能知道实时的进度,来送钱的人,也被镇长给扣下了。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常山河对永金镇不了解,慌忙行此一计。大概是李长安走后,他真的气急了。

等等,如果说这五百两已经是明面上的顶价的话,那就很难判断到底是常山河还是白老九的所为咯?

“送钱的人还在么,我想见见。”李长安对镇长说。她想知道是谁的人,以后会和余县也好有所防备。

“我当下就发落了,并不曾留他。”镇长说。

“如何发落?”

“扣了银子,发还回和余县呗。即使人还在,我情理上也不会让你见的。我看你不像是个恶人,想知道是谁所为,无非是回去之后伺机报复。冤冤相报何时了呢,他既未成事,也好就此作罢了。”镇长说。

原来镇长还有几分圣母心呢,劝李长安向善。

“狗要咬我一口,我不可能咬回去。但我要知道这狗是谁撒出来的,以后也好有所防备呀。你劝我向善,我想从善。只是这世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李长安说。

“哦,那是我考虑不周了。该把人扣下,让你私底下见见,也好心里有数。”镇长说。

“罢了,此计不出那二人,反正都要防备着些的。”见或不见,对于李长安来说也没什么大的所谓。因她忽又想到,出这钱的人,不大可能是白老九,还是常山河无疑。

因为李长安来买船,是与常山河争锋在先。此消彼长,白老九此时应该坐观风景。让李长安死在外头,与他没有半点好处的。

这就算是心里有数了,回去之后,该让你见识一下我的手段。

李长安暗暗发狠,镇长看出些端倪,又劝她道:“若和余县不是久留之地,你可以搬来永金镇住。”

呃,镇长这态度转变得有点突兀啊。“你现在就不怕我惹了一身官司,四处有人来寻仇么?”

“你们谁对谁错,谁善谁恶,我分不清。但我最看不惯,他们想欺凌一个女儿家!”镇长这是出于私心了,她忽然觉得,李长安一个女儿家也不容易。更重要的是,裕康钱庄的人也只是让她探探李长安的风,并没说李长安是个危险的人,需要防备着。

而且她是坐裕康钱庄的船来的,裕康的船的可是轻易不载私客。那怎么说,李长安与她,也算是同道中人了吧。

这好一个同道中人。永金镇是母系氏族,镇长当然更喜欢强势的女子。但见这李长安眉目俊秀,又有走南闯北的本事,心中自然就生出几分偏向与好意了。

“这么说,您能提前给我一个批签,把这文牒免了一年的适用吧。”见镇长态度好转,李长安与她商量着。

“这规矩不可破,一年的时间又不长。你若真能搬来,一年之内规规矩矩的,讨个好彩,我自然会给你正是的批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