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各有特色 - 农门娇女 - 今夕何夕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女生言情 > 农门娇女 >

061各有特色

“听话,安叔平时对咱们这么好,给婶娘买衣服咱们怎么能小气呢。哥哥攒下了几钱银子,等一会儿给你买好吃的!”牧歌细心地安慰她。

小花终于不情愿地,店里脚尖,把一两银子搁到柜上。

“得嘞!谁的钱都是钱呀,二两银子正好!您是就这么穿着呀,还是我给您打包?”掌柜的这回终于是给翠竹露了一个笑脸色。

“就穿着,让安叔瞧瞧!”

李长安在门外交集等待,她没有朝里面探看,也想象得出,翠竹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羞辱与窘境。但这是她必须要面对的,从奴才到人的转变,不仅仅是一件衣裳。还得有这样一个心理过程。

要是李长安去给她买,仍旧会被她当作是施舍。所以……

他们这就出来了。

翠竹这一身大红,真让李长安有些哭笑不得。真当作是嫁衣了?她出来时扭捏的模样,也惹得人频频侧目。这是出嫁的姑娘,怎么没见红盖头呢。

“不错吧,这是整个店里,最鲜亮的衣裳了!”牧歌得意于自己的眼光,说看了许多村里姑娘出嫁,会选一件嫁衣,那也不奇怪了。

“不错不错……”李长安尽量忍住不笑,但是乐归乐,这件衣裳的面料和做工那都是相当不错的。村里人谁家穿得起这样的嫁衣啊,不过是样式相似罢了。大过年的怎么就不能穿一身红了?那要配上盖头和凤钗,才能算是嫁衣。

“花了多少钱呀?”李长安问他们。

“没多少,没多少……算是我们对婶娘的一份心意!”牧歌拦住欲言的小花。

真是个小人精儿!这一点不计较,算李长安没有看错。

翠竹也看到了,两个小孩子是真的懂事。把一两银子给他们分分,让他们自己去玩会儿,别跑远了。

刚才还一脸不高兴的小花,也欢天喜地。

其实一两银子和半两银子,对小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巨款,反正他们也花不完。

“你也慢慢开始把自己当这个家里人了,瞧见了吧,这家里也是有好人的。”李长安对翠竹说。

“可这衣裳真的贵死了,二两银子啊!要是我,怎么都不会买!”

“但是好看呀,以你角度说说,这衣裳做工怎么样?”

翠竹一直拈着衣角,她从来没有穿过这么贵的衣裳。好看是好看,但如果给她同样的材料,她也是能做出来的,怎么都值不上二两银子!

这正是李长安要听到的,“加上手工,它就值得上二两银子。你明白自己的可为之处了吧。以后你做的衣裳,我还能卖出更高的价钱。这衣服,你绝对配穿得!”

翠竹似乎有些明白了,自己家穷,那是天生的。可并不代表着自己本身一无是处吧。奶奶说的话,是因为她不敢有这样的念想。李长安让她看到实物了,这不是念想。这是实实在在,拈在手里,穿在身上的东西!

“我看你这鞋,实在是不搭。咱们再去买双鞋吧,这回,就让你一个人去。”李长安说。

“你可饶了我吧!”

美好的事物一旦搭配起来,自己的内心也能上升到一个愉悦的境地。购物便是这种心态,往往一发不可收拾。

一开始,翠竹还有些怯生生的,可有李长安给的十两银子打底。加上她穿得很好,店家都对她客客气气的。翠竹胆子也就大了些。

再看,就不光是计较价钱了。还有绣面和做工。给十两银子,不是让你堂而皇之地全部花完。自然要货比三家,选最合适于最划算的。这也是购物的乐趣之一。

翠竹最后选了一双绣花棉鞋,还有些胭脂水粉。都是在李长安的鼓动之下,一身女儿家的东西亭亭落落置办下来,拢共花了不到五两银子。翠竹还说时间太紧,不然能更便宜些的。

“行啦,你已经够省的了。我看你们女儿家,似乎天生就有持家的天赋啊。没准儿,你这一家的主母,很快就能坐得稳稳当当。”李长安打趣道。

“还没给你买东西呢,你这一家之主,也得置办起来不是?”翠竹居然与李长安喝应起来。

看来她的心境是有所转变了,李长安十分欣慰。“全凭娘子一手操办呗!但我看来,这里任何一个店家的东西,都比不上你手工做的那件心衣。”李长安不喜欢逛街购物,可能是还没有培养起来吧。

“那当然了,光是用料,就比这些要好的多。”翠竹对这个还是很有自信的。

“那就不用买心衣了,我平时就这一身,还算利整。”

自己的东西差不多都置办起了,要开始选一些年货了。与两个小孩子汇合,正式开始逛年集。

和余县的年集,还是非常热闹的。虽然是一座孤县,但出于三省通衢之处,往来商客很多。偶尔会出现一些很名贵的东西,大多是卖不出去的,只是到这里打个名声。

年集,自然少不了那些卖艺耍把式的。各种吃的喝的,南北通货。

但是最有特色,聚集看热闹的人最多的,居然是那些卖儿卖女的。

活不下去啦,卖儿卖女,筹些钱过年。

分几等姿色,好的直接递到楼里,供那些往来商客消遣。最多给你五十两银子,想要赎回来,那就得翻上好几倍。一般是赎不回来的,能想到卖女儿到青楼。那多是烟鬼赌棍。

稍逊一些的,就卖作丫鬟,价钱基本在五两以里,不能再多了。

可这样也很难卖出去。

和余县的消费链十分畸形,因为商客多,这里高消费的地方只赚他们的钱,类似客栈酒肆一类的地方。其他人去不起。

剩下的就是些底层消费了。卖儿卖女的,人家商队走南闯北风餐露宿的,总不能带着丫鬟在身边吧。真有钱人家要买丫鬟,自己家乡还不多的是。何必要跑来这种地方,还得管沿路的吃住。万一死在半道上,那还亏本了呢。

所以商队啊,往来通商是需要冒极大危险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