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入吴
第二天一早,文种就回到了越国,他一见越王就将吴国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
越王听完,庆幸吴王没有杀他的意思,并且就是让他去吴国当马夫,越王也没有十分反感的拒绝。
文种一看,就知道这两天范蠡一定对越王做了许多的说明工作。
与越国这边意见统一不一样,吴国的宫廷内分列出了两种意见,一派是以吴王和伯嚭为首的纳降派,一派是以伍相国为首的灭越派。
这两排在宫廷内吵的不可开交,本来既然是吴王决定放越王勾践一马谁也不能有所阻拦,谁让他是大王呢?
但是伍相国这一边又不能不予考虑,因为伍子胥德高望重,又是前朝老臣,并且吴王夫差的父王阖闾在死之前要求夫差大小事情一定要听伍相国。所以,吴王在这个问题上有些首鼠两端、不置可否。
但是,随着吴王年龄的长大,他已经不甘心在做一个俯首听命的皇子,他要做的是普天之下,唯我独尊。因此,伍子胥在他的眼里是越来越不合时宜,可是伯嚭这一边就不一样,他每次都会顺着自己意思来,每当空闲的时候,伯嚭还会找几个美女来让大王享受一下,吴王因此在心中还是比较靠近伯嚭这一边的。
又过了几天,文种又带着几箩筐金一珠宝和几个绝色越过美女找到伯嚭,伯嚭一看,顿时心花怒放。
这时候,文种走过来,拉着伯嚭的衣袖悄悄地说道:“大人,从今天起每个月我们越国都会向吴国贡献礼品,而这些礼品都先送到您这里……至于怎么往上报……就看您的了,我们越国一点意见都没有!”
伯嚭一听,心中大喜,这也就是说,无论以后越国送什么礼品给吴国,他随时都可以砍一刀,而且砍得神不知鬼不觉,这么一来,越国向吴国成臣,最大的收益者就是伯嚭了。
这对于伯嚭来说是何等的诱惑和惊喜,如此一来,他将成为吴国的隐形太上皇。
于是,到了第二天的朝堂之上,伯嚭则是更卖力的与伍子胥争讨起来,一时间,吴王的宫廷内分裂成了两派,争吵的无休无止。伯嚭为了自己的利益跟伍子胥顶起牛来,将伍子胥气的浑身上下手脚乱斗。
这时候,吴王夫差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劝了几句。
可没想到,伍子胥竟然在朝堂之上,将吴王训斥了一顿,弄得吴王一点脸面都没有。
最后,吴王夫差不得不表态,“吾将有大志于齐也!”
他一说完这句话,满朝的人都不说话了。
大家知道,吴王这时已经对于南方荒夷之地不感兴趣了,他所希望赢取的是北边的齐国,因为只有吴国击败了齐国,那吴国才能耸立与众诸侯之中,成为真正的一方霸主。
与此同时,文种则是将吴王有心存越的好消息一点点派人透露给越王,越王这里的气氛是越来越高涨。最后,吴王在伯嚭的一再劝说下,决定放越王勾践一马。
这时候,文种很快就将吴王的命令带回了越国。越国的文武大臣在听完文种的报告后,除了脸色一丝不变的越王勾践,剩下的越国群臣,无不愤慨。
是啊,一个堂堂的大王,怎么能够去当一个马夫呢!这时候,就看到勾践低声的说道:“好了!大家不要再吵了!我已经决定前去吴国。为了越国能够复兴,就是当马夫我也要去吴国,不知有谁愿意跟我一起去?”
越王勾践的话一说完,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此刻,勾践看了文种一眼,他似乎觉得只有文种跟他一起去才会妥当。
这时,范蠡也就是燕十三,突然想起史书中记载的事情,是范蠡陪在越王勾践身边去的吴国,并且帮助勾践又从吴国安然的回来。
所以,范蠡这时不能不有所表示,只见他走到堂前,大声地说道:“大王,我愿意跟您去!就让文种留在越国主持这里的一切吧!”
勾践看着范蠡,说道:“为什么?”
范蠡也看着越王勾践朗声答道:“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种不如蠡也!”
勾践听完,觉得他说话很有道理,再说范蠡和文种都是从楚国来的,他俩曾经一见如故,这么多近年来,又是在越国朝夕相处了这么久,彼此间已将达到了心灵相通,一个语言,一个表情,彼此都能读懂其中的意思。勾践一想,当初留下他们两个是多么英明之举。
最后,越王勾践发话了,“好吧,那就让范蠡跟我走一趟!”
越王说这话的时候,就好像不是去当人质,而似去旅游一般。其实,此刻勾践心中的煎熬,又有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