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王夫,请多多指教(40)(完)
大羽这边派去与大燕交涉的人正是蓝心儿,蓝心儿虽然不是正经的官员,但她这个人很聪明,嘴皮子也很好,所以明瑾便让她当使臣,出使大燕。 蓝心儿接到这个差事的时候是不敢相信的,在京城她虽然名气比不上明瑾以前的纨绔名气,但也是京城数一数二的不着调的世家女子。
新女皇竟然让她代表大羽出使大燕?
蓝心儿一脸懵逼的问道:“陛下,您真是认真的?就不怕我丢人现眼,丢到了外国去了?”
明瑾听了这话,开心的笑了,“你不要担心,这出使大燕是为了向大燕国君索要赎金的,到时候你就狠狠的坑他一顿就可以了。就跟你上街买东西一样,讨价还价,不过这次是要你将价格抬得越高越好,就当是将燕南天卖给大燕,让他们多出银子就对了。”
明瑾这么一说,蓝心儿就信心满满了,别的她可能不会,但是讨价还价她最在行了,保证能坑死对方。
既然明瑾这么相信她,蓝心儿拍着胸脯说道:“这我在行,保证坑得大燕大吐血。”
明瑾看好蓝心儿,也相信她能将事情办好,为了保护蓝心儿的安全,还特意派了狼虎山的兄弟为她保驾护航。
本来明瑾是想让陈勇带队前去的,但前段时间因为陈勇和黄果这两个人互相看对眼了,过段时间刚好是他们两人的婚礼,所以就没有让陈勇去,而是让马成带队前去……
安排好出使大燕的事情之后,明瑾才把注意力放在了明扬身上。
第一次明扬谋反,明瑾因为看在母皇的份上,轻轻的将这件事给揭了过去,只是将人贬为了庶民,这一次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她的,只是还没等明瑾想好要怎么处置明扬,她就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花类。
宫里的一场赏花宴,韩景泽邀请了一些大臣的夫君儿女进宫,只是不知道为何身为庶民的花类竟然也混进了来。
明瑾在前去御花园的必经之路上被人拦了下来。
那人一身素净,见到明瑾立马跪了下来,“参见陛下!”
那人百转千回的嗓音娇娇柔柔的叫出口,明瑾觉得耳生,还在纳闷这是谁的时候,就见他缓缓抬起头。
“嚯!”原来是花类,如果这人不出现在这里,明瑾估计早已经将人忘在九霄云外去了。
只是这人是怎么进来的?按理说,此时他已经不再是二王夫,也不是丞相之子了,像皇宫这种地方应该是进不来的吧?
明瑾疑惑的看向身边的太监,那太监立马紧张的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但还没等他做出解释,花类的声音再次传来,也打断了明瑾的疑惑。
只听他戚戚然然的说:“求陛下放了二殿下吧!二殿下是您的姐姐,姐妹之间哪有什么隔夜仇,二殿下一定是被大燕的人给蛊惑了,她一定还是念着陛下您的,求您放了二殿下吧?”
明瑾不知道身为庶民的花类是怎么混进皇宫的,最终只能感慨,男主光环的作用真厉害了!
但,这会听到花类的话,明瑾不予理会,挥手让左右两名侍卫将这个混进来的人给赶出皇宫去。
然,花类还一点都没有感念明瑾没有治他个擅闯皇宫的罪,反而抱着明瑾的腿,不让别人将他带走。
花类带着哭腔说道:“陛下,只要您放了二殿下,我花类愿意为您做任何事。”
这话说得有点意思,什么叫做“愿意为你做任何事”?
他是怎么样的感觉良好?竟然觉得明瑾会为了他去做一些不明智的事?
而对于花类,当自己的爱人陷入困境时,首先想到的是向另一个敌对的女子求助,而非风雨同舟。他甚至打着委身于人的念头跑了过来,他难道就不考虑明扬的感受吗?哪怕明扬真的得救了,她会高兴吗?
还有他是哪里来的自信,觉得明瑾会要他?
又是怎么就认定了明瑾能为了他放过明扬?
明瑾嗤笑,“哼,就你也配为朕做任何事?”明瑾说完连看都不曾再看花类,直径迈着大步往御花园的方向走去。
独留花类呆愣在原地,他一向觉得自己是大羽第一才子也是第一美男子,不会女子能轻易抵抗得住他的魅力。
而且这个人还是以前追求过他的女子,他不相信他向她低头的时候,她还能做到无动于衷。
他来之前是信心满满,能够拿下明瑾的,却在看到明瑾冰冷得没有一丝感情的眼神和毫不犹疑离开的脚步时,大受打击。
整个人一动不动,像是长在了地上,直到被侍卫拖着离开皇宫时才恍然回过神。
很快明扬的处置就下来了,明瑾直接让她去给祖宗守陵,说白了就是将她给囚禁了起来,包括花类。
明瑾让他们这对苦命鸳鸯永远相守在一起,从此不会再有人打扰到他们感天动地的爱情。
……
解决完明扬的事之后,明瑾开始了很多改革,首先,特许男子进学堂,学习知识,提倡男女平等,开始选拔男子为官,甚至男子为将,可以上战场杀敌。
这一制度一出,全天下的男子皆是欢呼:“女皇陛下万岁。”
当然也有不少人反对,反对的那些人多数是些在朝为官的女子,她们担心男子开始受重用之后,女子的地位会受到挑战,而她们为官的机会也会少了很多。
但这些统统被明瑾毫不留情的反驳回去,并且明瑾手上握有实权,北城、狼虎山兄弟、兵部这些兵权都在她手上,自然也不会怕个别的大臣。
其中有些,尤其是文太傅的反对声音最大,对于这些人的意见明瑾根本不放在心上,带头威胁明瑾若是在这样下去,她们就罢官回家……
明瑾听到这话,开心的不得了,正好不知道裁掉谁是好,现在有人自己提出的,那明瑾当然予以通过。
连做戏的三辞三挽留都没有做,明瑾直接同意了文太傅的告老还乡,怕夜长梦多,当场就同意了。
看到明瑾不按常规出牌,那些带头请辞威胁明瑾的人愣住了,这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啊?
陛下不应该见有这么多人罢官回乡,心生惊慌,从而同意他们所说的事?
结果明瑾很痛快的准许了她们的告老还乡,这让她们怎么办?
这话儿,她们跟明瑾说这一切都是误会,求陛下收回成命还来不来得及?
当场有几个大臣被“告老还乡”了,其他本来也反对新制度的大臣现在一点意见都不敢有了。
而之后的一系列关于扶持民生,改革市农工商的政策也慢慢的推行了下去,却也没有任何人敢明目张胆的站出来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