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皇太极! - 变明 - 白马赵子龙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变明 >

第261章皇太极!

第261章皇太极!

“调兵?”  “没错——”多尔衮就是坚定的道:“我在信中对皇帝详细的写了这次入关的战事,并且恳请他调兵!”

“因为现在是消灭玄甲军的最好机会!如果错过这次机会的话,以后我大清再不可能聚起如此多的兵力!玄甲军也再不会有如此疲弱的时候!我军困难,敌人更加困难!所以错过这次机会,我们会遗憾终生!”

“有道理啊……”阿巴泰听了就是连连点头,在历史上,阿巴泰也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武夫,他在满人中也算是有些脑浆的,并且经过这些天和玄甲军的交手,也深深感觉到对方的可怕!所以能趁着现在对方大伤元气的情况下,消灭掉玄甲军,那的确是最好的机会!

“只是大将军,那你想要调多少兵马呢?”阿巴泰就是问道。

“最少要调4万兵马!实在不行,3万也可以。”多尔衮就是毫不犹豫的道,毕竟想要彻底解决玄甲军,兵力不足是绝对不行的……只有有了充分的兵力,才能够堆死他!

“什么,这不可能!皇上不会同意的!”只是阿巴泰听了之后,却像是被火烧屁股似的直接跳了起来!

毕竟他身为饶余贝勒这样的高层(王爷一级下来就是贝勒),可是很清楚如今大清国的真正情况的!别看如今大清已经立国,可是所有的兵马相加起来,不过是十二三万(这还包括全部的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而这次入关就整整派了10万大军!这要是再调三万兵马入关的话,那都要动摇国本了!

而且兵都派光了,国内怎么办?没有兵马压制,那些已经臣服的蒙古八旗会不会又生出异心,这都是很难说的。

“哎——”多尔衮听了就是叹了一口气,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呢,可是拼着再死掉三万勇士,也一定要消灭玄甲军啊!不然的话这次不下手歼灭,以后再任其发展,我大清说不定就会断送此人之手!

而且多尔衮提出这个建议,其实还是有过考虑的,所以看着阿巴泰震惊的样子,多尔衮就是说道:“其实还是有办法的,今年我八旗不是又快到征兵的季节了吗,可以把征兵的条件下调一点嘛……原来身高需要达到五尺(一米六五),才可以应征入伍,现在身高可以下调到四尺半嘛(约一米五),这样上万兵源不就是有了吗?”

(满洲八旗在征收自家子弟兵的时候,就是弄根标杆,达到这个身高的,就应征入伍,达不到的等下一年)

“啊!这更不可以了!这是饮鸩止渴啊……而且那种娃娃兵就算招进来(一米五的很多还是十四五岁的小孩子),又有什么用呢?纯粹是给明军送人头啊!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来今年招的兵是多了,可是明后年又该怎么办呢?”阿巴泰就是着急的说道。

“哎——”多尔衮又是一叹,他何尝不明白这些道理呢,可是有些丧气话他都不能对阿巴泰说呀……我大清人口太少,这本身就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啊!

和明国相比,土地面积仅有对方的约二十分之一,人口更是只有百分之一!(我大清人口百万,可是我大明人口上亿!)所以想要对抗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本来就是兔子搏狮!是在冒险走钢丝啊!再加上又出了玄甲军这个异数,所以现在不下狠心的话,拼着国力大损也要干掉玄甲军!不然以后真的没机会了。

当然,对此他和阿巴泰都无法做出最终决定,决定权在皇太极手里。

所以他在信中已经写的很详细了,并且把此番大战中玄甲军造成的危害,都详尽的描述了出来!甚至都有夸大之嫌!他本人是万分希望调兵的!至于最后会不会如愿,就看皇太极的决断吧!

要知道多尔衮都已经有了一个疯狂的作战计划,只要能有三万雄兵在手,这样他就能逼得玄甲军再次和他决战的——因为到时候他会直接攻打京城!明国皇帝所在的地方!看到时候杨山芦会不会来救!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多尔衮也知道现在大清国处境艰难……国内还能调动的八旗精兵,差不多也只剩下皇帝亲领的两黄旗了(约二万精兵),可这是他的命根子!是他的立身之本!(皇太极就是依靠着两黄旗,才能登上皇帝的宝座的,不然早就被多尔衮给掀翻了)

所以最后如何取舍,还是由皇太极来决断吧,而多尔衮唯一期盼的是,他这位同样算得上是才智之士的皇兄,能够发挥出他争夺皇位时的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吧……

其实多尔衮还不知道,皇太极要做出正确的判断,远远要比他想象中的还要艰难!因为此刻我大清国内部,也并不太平!一支敌后武工队,一支海上游击队,正活跃在辽阔的白山黑水之间!

而且这支杨山芦早就埋下的棋子,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他们还有具体分工!

具体来说,以李定国为首的敌后武工队(都是清一色的马军),就是负责在内陆烧杀!例如看见小的鞑靼部族(千人左右的那种),那就直接上去掀翻他!

杀光他们的牛羊!烧光他们的粮食!乃至那种能够应征入伍的满人也不放过!(砍掉一只手!但留下一条命,不可否认手段略有残酷!但是在民族危亡,国家大义面前,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愿意背负起这个骂名!)

如果遇到大的部族,上万人的那种,那就绕过去(不论敌后武工队还是海上游击队,都有接近二千人的实力),而在鞑靼境内,依然还是以小部族为主的,所以在敌后武工队出击的短短几天以来,已经有三个满人的小部族灭亡,把个皇太极弄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啊……

而以老将金日观组成的海上游击队呢,则是依托渤海湾这个沿海,频频向鞑靼靠海的堡寨发动攻击!(就像目前被鞑靼控制的塔山,杏山,松山等诸地堡寨,例如有名的大凌河堡等等)

作战方式则同样是欺小扰大(好保证自身的兵力不遭到削弱),对于那些弱小的,驻军只有数百的军堡,那就毫不客气的直接拿下,然后解放出更多的阿哈(也就是奴隶,大多是历次入关之战中,被鞑靼掠到关外的汉人,还有朝鲜人等),一起来造反!

而对于那些实力强大的军堡,则是以骚扰为主,反正我大清‘陆战无敌’,海战狗屁!所以根本不用担心的,真要是惹得鞑靼急眼了,派兵来追,俺就拍拍屁股走也!你能奈我何!

所以这样一来,两路奇兵发动之后,我广袤的大清国境内,那是处处烽火,硝烟遍地啊……那些求援的文书,都要把皇太极的御案给堆满了!

而更要命的是,尽管意识到了事态的严峻,可是皇太极却根本没有兵力可派的……十万大军已经去征战明国,哪里还有兵力可派呢?就算是他手中仅存的两黄旗兵马,很是精锐,可那是要拱卫盛京(鞑靼的伪都,等同于大明的京城),确保绝对安全的呀……

所以说,眼下皇太极已经焦头烂额,在接到了多尔衮的求援信,要求增兵三万之后,他脑袋都大了一圈,将面临的是同样两难的考验……

不派兵,维持现状,现在能过下去,但是日后嘛,我大清国堪忧啊!派兵,消灭掉玄甲军这个心腹大患,但是我大清同样也将打残,男人都绝种了!日后也同样堪忧啊……

*******

辽东,盛京。

盛京原来是大明的沈阳,崇祯七年被后金攻占后,这里就作为了大清国的伪都,并修建了不错的皇宫,皇太极就在这里登基称帝。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皇太极这个人物还是相当厉害,有谋略,和他的老爹努尔哈赤相比,他调整了对于汉人的政策,不再大肆屠杀,而是相对柔和许多,让辽人的起义不再变得那么频繁。

又例如他重视农耕,他称帝后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确立下来,他规定地里庄稼不准偷损,母猪,母牛不许杀,并且几乎每年都把督促耕种作为重要活动,满清入关前一般不缺粮食,和他的这种努力有直接的关系。

另外皇太极还改进了国家的机构设置,后金时代是没有监察机关的,皇太极登基后就成立了都察院,监察百官,进一步加强了对于整个大清国的控制,除此之外,在他统治期间,满清的铸造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例如盛京城中著名的实胜寺,就有一口重达千斤的大钟,显示了冶铸业的发达。

不过就算这样,此时在皇宫内,这位被后世满遗鼓吹为千年一出圣宗的皇太极,心情却是很不好的……因为从今年开始的这场特大旱灾,不仅对于大明,对于满清来说,同样是一场大灾难!草原退化,牲畜掉膘乃至不断死亡……

所以皇太极在面临这种困局之下,他又按照惯例打起了身边那个老大帝国的主意……派出10万大军前去薅羊毛!反正这已经成为了这几年来的常态……吃穿不够,就去明国抢上一把!

只是,以往的数次入关,都是满载而归,可是这一次呢,派了重兵入关,得到的消息却是不太好的……北路大军居然一上来就吃了一个大败仗!不仅被消灭万余勇士,就连堂堂的贝勒爷都被人家生擒活捉了!(也就是杜度,还是老奴的长子长孙)

所以等到皇太极收到这个战报之后,气的都是当场掀了桌子……混蛋!什么时候我大清居然会吃这样大的败仗了!这都是和明国交手以来,近二十年都从未有过的!

只是在暴怒之后,皇太极却还是只能平静下来,进而把希望寄托在南路大军上面!毕竟那里的领兵大将,可是他的亲兄弟多尔衮!虽然他这个兄弟因为才能出众,都对他这个皇位产生威胁的!不过眼下既然是在对付明军方面,他倒是希望他这个睿亲王兄弟,能够斩获大捷的!

只是,等到皇太极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南路大军的战报之后,也就是多尔衮的亲笔信,却是嗓子一甜,直接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因为这上面写的内容实在是令他太过惊骇……甚至要不是送信的信使是如假包换的满人,信上还盖着多尔衮的亲王大印,他都要怀疑这是不是明军使的奸计了!

只见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南路大军入关之后,同样是损失惨重!5万大军战到现在,只剩下了2万都不到了!因为要突出消灭玄甲军的重要性,所以多尔衮不敢有丝毫隐瞒,只能把实情全部告知。

可是这样的实情,却是让皇太极痛彻心扉的……天哪,他寄予厚望的睿亲王,却是败得还要惨!整整3万大清勇士就这样没了吗?要知道我大清国一共才有多少勇士,可是现在呢?整整三万勇士就这样没了?

如果再加上北路大军损失的1万人,这次入关的10万大军,都差不多战死一半了呀……这种巨大的损失……

不过正因为损失如此巨大,所以多尔衮在信中反复强调的一点,皇太极还是认同的……那就是无论是北路大军或者南路大军,给他们造成重大损失的,都是这个玄甲军!然后再观看他的成长性,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祸根给铲除掉!

只是,真的有兵可调吗?皇太极开始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中……不过皇太极毕竟是皇太极,这样长考之后,最终决定,要给予多尔衮最大的支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