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山区小学(一) - 岁月流歌 - 淮上文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岁月流歌 >

第二十七章山区小学(一)

王元初老人是在80年的春学期恢复工作的。

区教委考虑到他已51岁,再干几年就退休了,原本打算把他安排在本村的晏冲小学。

这所小学堂也是他当年初创的,离家就又近,很是适合在那养老。

可王元初坚决要求去条件最艰苦、最缺师资的山区小学。

希望能在最后十来年的教师生涯中,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以此来报答党和政府的再造之恩。

正好辖区内有一所叫红石湾的小学缺国家教师,王老先生的主动请缨,也算解了教委领导的燃眉之急。

还给他官升一级,增加了一级工资,兼任红石湾小学的校长。

王世川送老父亲前去赴任,父子二人一早出发,翻过十几座山头,又坐了十几里路的渡船,才在黄昏时分来到了这处群山深处的乡村小学。

一栋四五间土坯草顶的茅庐,便是这个学堂的全部建筑了。

泛白的泥石操场,有几个女娃学生在跳方块,见到他们两个山外来客,都好奇的围上前来。

操场边的古槐树下,悬挂着一块废旧的铁犁铧,应该就是这个学堂上课下课的信号铃了。

雾霭蒙蒙的夕阳下,一缕炊烟袅袅升起,还能隐约闻到饭菜的香味。

这所小学堂的老师们,正在为新来驾到的王校长准备着接风宴呢。

“爸,这个山旮旯太偏了!在晏冲老家教书多好!”

王世川挑了一担子老父亲的行李,看着山腰上的红石湾小学,不无惋惜的笑道。

“比我想象中好多了!你等着瞧吧,两年后我就能让他大变样!”

王元初双手杵着竹杖遥看前方,满眼满脸的憧憬和深情,就像是见到了久违的初恋一般。

“这哪像学堂啊!我们生产队的牛棚都比它强!哎!爸,你真会选地方!哈哈哈!”

这个山区小学真是太小太破了,和山外岗上那些围子里的乡村小学没法相比,连王世川这样的农民都看不上眼了。

“山色空濛,夕阳如烟!这地方好好拾掇拾掇,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王元初环视四野,高声的慨叹道,一边迫不及待的加快了脚步。

同样的山色和草庐,他与半文盲的儿子,所见的感悟自然天壤之别。

“你回晏冲也不方便!下个月我把娘送过来,给你做个伴!油盐酱醋啥的,我从山外给你买!”

王世川贩运木材,每天都来往穿梭于大别山的内山和外山之间。

但如此偏僻的山旮旯,他还是第一次进来过,也不禁为老父亲的日常生活担忧了起来。

“你们不要担心!你老子我这辈子啥苦没吃过啊!在这红石湾小学我肯定能多活几年!呵呵,世川!你下次过来给我带一套木匠工具,我有用处!”

重新恢复教书先生的公职,令王元初充满了斗志和激情。

人人嫌弃的生产队猪倌,成了受人尊敬的一校之长。

人生机遇的如此变化,生活上再大的困难,在刚刚翻身解放的王老先生看来,也不算个事了。

父子俩谈笑之间,已有教工热情前来,接下王世川肩上的挑子,迎接他们的王校长了。

第二天是星期天,王元初组织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也是教师生涯中断二十年后第一次履行公职,令他百感交集。

他发现红石湾小学的处境和困难,远比先前想象中大得多。

全校连他在内就四位员工,其他三人都是民办教师。

小车老师是个女娃,红石湾大队书记的闺女,两年前刚刚高中毕业。

吴老师和张老师,都是有着十多年教龄的老同志了。

先前主持学校工作的吴老师,向王元初简单汇报了学校的一些情况。

全校目前总共有四十多个学生,五个年级,但这些年来基本上没有向区里的初中输送过几个生源。

绝大多数的娃们念书就是小放牛,隔三差五过来一趟混混日子,还没到小学毕业就全都辍学了。

学校校舍的后面,有五六亩山地的学田。

当年小学初建时,大队负担不起教育经费,就把这片山地划给了学校,由老师带领学生们半农半学,以此来保证学校里日常的开销。

那个时候的乡村中小学,好像都有学田,五亩十亩的不等,这也是从旧时代保留下来的一种传统。

既可为学校食堂提供蔬菜和粮食,也让学童们有了一方劳动实践课的基地。

让他们自己动手,全程参与耕耘、种植、收获的全过程,小小年纪就能懂得稼轩之苦。

这种学田制度在过去的年代里教育意义不大,农家孩子放学回家,没有不做家务农活的。

但在当代,娃们离祖先留下的农耕文明越来越遥远了,正是学田制度在文化传承、培养学童耕读精神等方面大显身手的时候。

而这种知行合一的教学传统却早已不复存在了,着实令人可惜也!

区里每隔两年都会派主持工作的公办教师来红石湾小学,但这儿太偏远了,买斤粗盐都要走上几十里的山路。

所以这所小学根本留不住人才,过来的教师基本熬上一学期半学期后,全都想办法托关系调走了。

“老吴,我们这山里不缺石头、木材和粘土,大家为啥不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多盖几间土坯校舍呢?这样也就不要占用学生的教室作为教师的宿舍和办公室了!还有这课桌,都是土坯青石板垒的,怎么能行呢?也不安全啊!还有那些学田坡地,我看都撂荒了!这些旱地又没有公粮上交,带学生们收拾好,我们教师一日三餐就有着落了,还可为家远的小孩补贴一点中午的伙食!”

听完吴老师的介绍之后,王元初有一肚子的疑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