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发布会
“昨晚执行任务的时候她救了我,我们就…”王学军吞吞吐吐地说道。“可以理解,可以理解!人不风流枉少年嘛。”方永南呵呵笑道。
王学军想分辩两句,却不知从何说起,闹了个大红脸。
“小王,你昨晚的事办得怎样?”方永南看了看秋山若叶,警惕地问道。
“大使,不用在意她,她信得过的。昨晚她就在现场。”王学军解释道。
王学军把晚上发生的事详细地跟大使说了一遍,只不过把自己的绝世武学说成了特异功能。
听到王学军说到三口组几百人被闪电击成飞烟,方永南惊愕失色,嗫嗫嚅嚅地说道:
“这么多人凭空消失,岛国政府肯定会调查的,小王,你这祸闯大了。”
“我这里有小林建夫的供述录像和他亲手写的招供辞,大使您过目一下。”王学军从衣兜里掏出数码相机和纸条递给方永南。
方永南先展开纸条看了看,看完后点了点头;接着又打开相机,播放王学军录下的视频。
“小王,真是难为你了。有了这两样东西,小林建夫和他的属下集体消失的事也就说得通了。”方永南兴奋地说着。
“你这次算是给侨胞们报了大仇,而且岛国还会因为小田建夫的‘潜逃’对我们理屈。好,好!”
方永南话里满是欣喜,但王学军也看出这位大使对自己生分了许多。这也难怪,自己屠杀几百个三口组成员是事实,换谁都会对自己有些忌惮。
“大使,当时情况紧急,我是迫不得已。我也不想伤害那么多条无辜的人命。”王学军对方永南说了一句。
“小王,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你也不要多想了。这次你干得不错,中午我请你们吃饭!”方永南拍了拍王学军的肩膀,离开走廊,往院子里走去。
方永南果然守信,中午的时候果然请两人到明古湖饭店吃了饭。只是在席上秋山若叶表示自己不吃肉食,让无肉不欢的王学军很是为难。
下午两点,新闻发布会在明古湖市政厅正式召开。
主席台上坐着四个人,分别是方永南大使,爱知县知事,明古湖市长以及负责灭门案的服部警视。
岛国的三名官员分别介绍了灭门案的案情和侦破进展,并痛心疾首地表示一定会追查到底,让逝者得以安息。
记者纷纷发问,特别是华夏国的几名记者,提出了几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主席台上的三名岛国官员面面相觑,含糊地把话题带过。
华夏国记者十分不满,言辞越来越激烈。几名维护秩序的岛国保安见场面失控,走到记者席把几名华夏国记者架起,试图强行带离现场。
华夏国记者挥手向主席台上的方永南求救,方永南脸色铁青,拍案而起,用岛国话吼道:“堂堂一个新闻发布会,记者却连自由言论的权利都没有,这成何体统!赶紧把人放下!”
保安被方永南的威势所迫,只能乖乖地放开记者,站回到墙边。
方永南脸上怒气未消,示意工作人员拿来一个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投影仪。
工作人员七手八脚地把设备调试好,方永南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从衣兜里掏出一个u盘,插在笔记本的usb接口里。
主席台上的几名日本官员有些不解,询问方永南u盘里是什么东西。方永南摆摆手,示意他们噤声好好看视频。
方永南点开录像,会堂雪白的墙上立刻出现了微微跳动的画面。
录像里小田建夫刚介绍自己是三口组明古湖分部的负责人,主席台上的三个岛国人就开始抹汗了。
然而更让他们头疼的还在后头,小田建夫逐渐把自己纵容手下强征保护费,以及手下不受约束,砍死华侨商户满门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整个会堂哗然一片,几个华夏国的记者更是大骂三口组残忍冷血,岛国政府昏庸不作为。
主席台上的几名岛国官员满脸羞惭,捂住脸不知所措。几个想搞事的明古湖记者还不死心地质疑录像的真伪,方永南适时亮出小田建夫亲笔写的供述状,用投影仪放大在墙上。
看到小田建夫特有的签名和印章,再没有人敢质疑灭门案的真相。
“大使,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些证据的?”《读卖新闻》的记者小心翼翼地问道。
“小田建夫已畏罪潜逃,这两样东西是他临走前托人交给我的。至于他是良心发现,还是有恃无恐地宣扬自己的恶行,我就不知道了。”方永南沉着地答道。
新闻发布会草草结束,三名日本官员表态一定会全力缉捕小田,匆匆逃离现场。会堂里只剩下方永南毫不厌倦地解答一众记者的提问。
突然,方永南浑身颤抖,双眼翻白,一头栽倒在主席台上。
会堂里又是一片哗然,王学军从人群中挤过,走到主席台上,俯身对着话筒用岛国语说道:“大使这几天不舒服,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然后一把抱起方永南,在众人惊异的眼光中走出会堂。
一辆黑色的商务车里,刚才晕倒过去的方永南竟神采奕奕和王学军谈着话。
“大使,您的演技真是太好了。刚才连我都当真了,以为您身体里的鬼咒没有驱除干净,余毒又发作了。”王学军钦佩地说着。
“小王,我倒想夸夸你。你临走前说的那番话非常到位。”方永南笑着说道。
“我跟着若叶学了半个小时呢,大使。”王学军幽幽地说了一句。
明古湖之行的目标顺利达成,方永南跟总领馆的全体工作人员道完别,带着王学军乘上返回京都的电车,当然王学军身后还跟着他的“岛国妻子”
一路上,方永南表现得病恹恹的。有人过来搭讪,方永南也都是有气无力地回着话。
回到大使馆后,使馆工作人员纷纷过来嘘寒问暖,大使表示并无大碍,却吩咐小赵过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