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南北榜单 - 大明:开局卖烧饼,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 山村黑猪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百一十七章南北榜单

赵勉彻底对朱环的看法变了。这年轻小子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商贾那么简单了,他肯定还有隐情。

莫非,这吴商是老皇帝以前遗留在外的私生子的后代?

赵勉脑中闪过这么一丝念想,但是随即他又赶紧将自己的杂念给摒弃掉。

他心道。

我们这老皇帝可是千古一帝,他推翻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光复汉家河山。

就凭这一点,他的功勋可都是远超前宋太祖,可以和汉高祖他们媲美的人物了。

单凭这一点,我们这老皇帝就算在外面有私生子又如何,谁敢在史书上拿这一点来抹黑老皇帝?

所以我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乱想,而是要想着该如何跟吴商搞好关系才行!

至少在目前,老皇帝对吴商可是很不错的!

赵勉就在心里已经作出了一番决断。

而这时,朱环的查账还在继续进行,他拿出第三本账簿,也就是他刚刚看完的最后一本账簿。

他拿着账簿说道:“这本账簿是山陕两省的账簿,我从这里也看到了五笔开支,其中三笔开支是支出到陕西,两笔支出到山西!”

朱环翻开账簿,将这几处都指了出来,然后继续道。

“都是从礼部支出的,也都是对官学进行修缮和新建的,一共五十万两,加上之前山东的三笔开支,一共八十万两!”

“礼部今年新增的八十万两开支,就是出自这里!”

朱环说完,包厢内彻底安静了下来。

这八笔开支均摊在陕西、山西和山东三省,根本就不会引起注意!

但是朱环通过本福特法则,直接找出了这八十万开支的异常,如今细细品味起来,别说朱元璋了。

就连赵勉和刘三吾也都觉得这开支有些蹊跷。

但是,此时还只是在账务上有些疑惑,两人也都不敢在此下定论,只能呆呆的看着账簿。

赵勉更是想直接扇自己一巴掌,这八十万开支有问题的很,我怎么当时就没注意到。

我户部的这一群主事都是干饭的么,害的我现在这么尴尬!

想起当初礼部被问占城和吕宋事宜时,陈迪的尴尬,赵勉如今感同身受了。

“朕记得,皇上曾经说过,北方被胡人统治太久,汉学日趋薄弱,因此在立国之后,皇上便要求加强对北方的教化!”

“所以,北方新建官学比南方要多,皇上的良苦用心难道诸位没看出来?”

“礼部拨出去的这八十万两银子,咱回去就要禀告皇上,叫皇上好好查查,看这八十万两银子真的是新建或者修缮了官学么!”

朱元璋冷冷的说道。

朱环此时听到这番话,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他猛然看向了刘三吾,顿时反应过来了。

后世朱环看过明太祖时期的电视剧,他对于一个时期印象很深,但是他具体不记得是洪武多少年的事情了。

就是南北榜事件!

当时也是一场科举,科举过后,录取的学子均为南方士子,北方士子无一人上榜。

之后他记得,刘三吾就因为这事情被罢官,皇上还杀了不少人,之后就促成了南北方分开考试,考卷也分为南北方考卷。

可以说后世高考的地方卷和全国卷,似乎也就是从这里学出来的。

这南北榜案发生在哪一年,朱环是记不清楚了,但是此时刘三吾还在这里做官,那说明这案子还未发生。

虽然这南北榜案还未发生,但是朱环却也不希望这事情发生,毕竟在这事情过去后,刘三吾也就被免官回乡了。

这老头子朱环对他印象还不错,便也想着帮一把吧!

于是,朱环便朝着黄老爷子以及刘三吾他们三人说道。

“这新建官学的确是促进北方汉化的一个很棒的举措,但是成效还是慢了很多!”

“如果皇上真的是为了消除南北隔阂,促进国家统一,那么我认为还有更好的办法!”

“哦,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朱元璋听到朱环这话,也顿时来了兴致。

这北方胡化的问题,一直也是朱元璋心中的一大患。

毕竟,自从前宋靖康耻之后,这北方长期胡化,这三百多年的胡化,使得北方不仅仅汉化程度比不过南方。

在许多饮食生活习惯上也出现了差异。

因此,朱元璋也一直害怕,因为南北方的差异,导致国家再次出现分裂。

而刘三吾在听到朱环这话时,也来了兴致,两人便均看向朱环,只有赵勉还在查看着账务。

这户部尚书此时还有一个疑问,但是不敢开口,所以便自己在查看账簿,想看看这朱环到底用什么本事,能够在这浩瀚的账簿上找出这些疑问出来的。

朱元璋和刘三吾已经做好洗耳恭听的准备了,这时朱元璋看到赵勉还在那里看账簿,压根没拿自己大孙子的这话当回事,便眉头再次皱起,开口训斥道。

“赵勉,你还在这里看什么,这是咱大孙子的本事,你一时半会学不出来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