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大明:开局卖烧饼,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 山村黑猪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八十六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听到朱允炆殿下的声音,黄子澄二人立即停止了讨论,而是整理好神色。之后,黄子澄语气正常且平稳的朝着朱允炆说道:“殿下,请进来吧!”

朱允炆缓缓的走进了翰林院,朝着二位老师施礼,神色如常。

看着朱允炆的表情,黄子澄二人也暗自松了一口气,显然,朱允炆没有听到他们刚才的议论。

“不知殿下来找我们二人有何事?”

黄子澄沉声问道。

朱允炆这时说明来意。

“此次科举考试在即,今日学生特意前来,想要邀请两位老师一起前往皇爷爷那里,让皇爷爷审阅此次科举的试题,不知二位老师是否愿意一同前往。”

去找皇上审阅此次科举试题!

这可是件好事呀,黄子澄和齐泰闻言,都面露喜色。

黄子澄和齐泰对望一眼,一同朝着朱允炆说道:“吾愿往!”

……

夕阳透过重重屋檐,斜斜的照在了御花园内。

朱元璋此时正在花园内散步,一边走着还一边和刘三吾闲聊着。

而黄三狗则在后面亦步亦趋的跟着。

“三吾,这次训斥黄子澄他们,他们的态度如何?”

朱元璋朝着刘三吾问着今天的事情。

这时,走到御花园的一个凉亭,朱元璋坐在石凳子上,示意刘三吾也坐下一起闲聊。

刘三吾依言坐下,而黄三狗知道在这地方没自己坐的份,老老实实的就站在凉亭外。

“皇上,黄子澄态度还算恭敬,他毕竟是当世大儒,还是有那份涵养的。”

刘三吾回道。

朱元璋闻言,叹了口气说道:“咱也知道黄子澄是大儒,有涵养,像黄子澄这样的文人,咱们有时候要敲打他一下,但是更多时候还是要拉拢。”

“这打天下需要武将,治国还是要靠这群文人才行呀!”

朱元璋貌似在说着治国的道理,但是眉头却没有一丝喜悦之意。

刘三吾没有回话,他知道,朱元璋此时的这番话表面上是说给他听的,但是实际上是自己在对人生进行感悟!

而且,作为和朱元璋年纪相仿的耄耋老人,刘三吾也知道朱元璋在登基这二十多年对文人的态度的转变。

朱元璋刚登基称帝的时候,江南一带由于是张士诚曾经的地盘,加上张士诚一直笼络文人,因此朱元璋在立国后,对江浙一带的文人多采用流放和处死的行为。

但是,朱元璋这么做了一段时间,发现并没有多大效果,这帮文人领袖死了一个,又会冒出来一个。

死了饶介,又冒出个姚润,杀了姚润,又冒出个高启。

杀光了浙东四先生,江浙的文气一点都没有衰减。

根本原因还是江南一带自宋朝以后,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了。

而文人掌握舆论,朱元璋依靠的这帮武将,以及劳苦百姓,虽然能征善战,也能替他朱元璋种地,修水渠。

但是话语权他们掌握不了,而且大明虽然得国最正,但是依旧有不少言论称宋亡之后无中华。

说大明是胡化后的汉人王朝。

这些舆论,不得不让朱元璋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慢慢的由最开始对江南文人的压制,变为了拉拢!

而黄子澄他们,便是朱元璋立给这些江南文人看的,意思就是只要你们向朝廷屈服,那么我依旧会善待你们。

这也就是为何有时候黄子澄他们做出一些和朱元璋相违背的事情,朱元璋愤怒之余,只要不触及朱元璋的底线,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一方面是朱元璋在登基以后,也发现了这些大儒也不是真的一无是处,他们是读书人的领袖,也是一个社会舆论的掌握者。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江南赋税重地,外加江南士人底蕴深厚,你不得不对他们妥协。

刘三吾和朱元璋各自想着一些心事,而这时,在夕阳余晖下,朱允炆和黄子澄以及齐泰三人朝着他们走了过来。

真是说什么便来什么呀!

刘三吾心道。

而这时,朱允炆他们已经走到了凉亭这里,刘三吾连忙起身朝着朱允炆施礼道。

“参见殿下!”

“先生免礼!”

朱允炆客气的朝着刘三吾回礼,然后朝着朱元璋说道:“皇爷爷,今日孙儿带着两位老师一同前来,是想给皇爷爷看看这次科举考题的。”

“哦,可以,给咱看看!”

朱元璋笑着看着朱允炆,以及身后的黄子澄二人。

“大家不必拘礼,现在不是在朝堂,而是在咱的花园里,大家坐,就当一起聊天即可。”

朱元璋看着黄子澄二人,丝毫没有在提今日的事情,而是依旧热情的招呼着他们。

黄子澄和齐泰见朱元璋没有提今天那事,便也各自松了口气,连忙谢过,找了个凳子,端端正正的坐了下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