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85章 - 美人如意 - 丹桂飘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美人如意 >

第85章第85章

第85章第85章

翌日清晨,一行人终于依计划自永州启程。

孟如意坐在马车里,掀帘向外望去。

人生中第二次离开这座生养她的故地,此间情景叫她轻易便想起了第一次的离开。

她的处境早已翻天覆地般巨变,正心思百转间,被身边非要紧紧黏着她的夫婿抚了抚发鬓。

他在安抚她。

孟如意心想,往后的日子似乎也挺值得期盼的。

回程比去时快了许多,待再次回到西京,正巧赶上了端阳节。

这是个热闹的日子,侯府里的三位小娘子原都与人约好要去城外观龙舟赛的,但兄嫂归家,自然比龙舟更有吸引力多了,于是纷纷爽约,留在府中等候。

华丽的车驾近午时才停到了侯府正门前。

思嫂心切的嫣儿早领着姐姐妹妹在影壁后徘徊,听见门房的动静,急急拎裙跑了出来。

正见车帘微动,便迎上前去,“嫂嫂……”兴高采烈的话音刚启,就被迎面撞上的人堵了回来。

“大兄?”见到兄长自然也是开心的,只是有些措手不及,“你怎的在车里呀?”说着,探头道:“我嫂嫂呢?”

她还记得兄长从前从不愿乘车的,说是憋闷透不过气来,还隐晦地“嫌弃”过她车驾里有脂粉味。

裴宵没回答妹妹的话,只利落地跳下车,转身又掀开车帘,对着里头轻笑道:“好昭昭,别气了,妹妹们都来迎你了。有什么气,等我们回房再叫你出个够好不好?”

孟如意自然听见了外头的动静,又慌慌张张对着铜镜检查了一遍面上的妆容,这才狠狠瞪了裴宵一眼,本不想搭理他的,无奈他在旁挡着,没人来给她置马凳,只得不情不愿将手递给他。

待她出来,裴宵一把将人揽过来,拦腰抱了下来。

孟如意一路上早已习惯如此,只待双脚落了地,转头欲与妹妹们寒暄,却见妹妹们都傻了眼似的。

还是嫣儿反应最快,对上自家嫂嫂盈盈水眸的一瞬间,即刻一个激灵反应过来,上前两步来到孟如意跟前。见孟如意一只手仍被裴宵捏着,便转向另一边,挎起另一只胳膊娇声道:“嫂嫂你可回来了,我都想你想得不行了。”

身后紧跟着的娴儿和萍儿也是纷纷点头,跃跃欲试想往孟如意身边凑。奈何她们没法像嫣儿一样不管不顾,被裴宵生生止住了脚步。

孟如意挣不开手,改而推了推身侧的郎君,“你先去忙吧,我与妹妹们一道。”

裴宵虽舍不得离开娇妻,可眼下也不是腻歪的时候了,于是再捏了捏手心的柔软,依依不舍道:“你带着妹妹们先回咱们院中松快松快,我去给祖母请了安,再接你一道去二叔二婶那儿。”

孟如意点头,又听见一声“乖乖等我”,两夫妻这才算分开来。

娴儿自大婚那日后就没见过孟如意了,只当两人之间的亲昵是因为成婚了,关系变了,自然与从前不同。昭姐姐一直爱慕着大兄,大兄呢,他是自愿娶昭姐姐的,肯定也是中意昭姐姐的,再说了,谁又能不中意昭姐姐呢?

两情相悦的新婚夫妇,亲昵些也不足为奇。

而从兄长露面的那一刻起就觉得哪里不对劲的裴嫣,在一旁近距离观察了这对新晋兄嫂的交流后,只觉那种不对劲的感觉愈发浓重了。

她上一回见到兄嫂是在他们大婚第二日,那时两人虽也是相携着,可却决没有而今这种叫旁观的人都忍不住微微耳赤的粘腻。

虽不知这种变化从何而来,可她知道,这意味着大兄和昭姐姐两个人相处得甚是融洽。原本就因为与兄嫂重聚而雀跃的心情不由更加明媚。

尚不知事的小娘子们一知半解,作为过来人的戚氏却是明白得很。

裴宵和孟如意领着三个妹妹入了满桑院的动静不小,戚氏想念外甥女,早迎了出来。

入眼就见孟如意被妹妹们拥着,谈笑风生,裴宵则跟在她身后半步距离,眼神一错不错在她身上,柔软得不像话。

到了近前,夫妻俩这才走到一处,相携着向她行礼。

不必问什么,戚氏只需一眼就知道,小两口这是把话说开了,郎有情妾有意的,正是最最甜蜜的时候。

再看裴宵也就顺眼多了。

裴宵一去永州月余,政务耽搁了不少,原也只是来请个安,待寒暄几句后便将妻子留下,自己先行离开了。

他走后,戚氏打发了三个小娘子出去玩,只留孟如意一人在跟前,拉着她上下左右地看,一边看一边点头,不住道:“看来路上没受罪,气色竟比之前还好些。”

孟如意笑道:“是,这回坐的马车稳得很,不怎么颠簸。”

戚氏也笑,“侯爷有心了。看你们小两口蜜里调油的,我这心算是暂时搁肚子里了。”说着,拍拍孟如意的手道:“接下来,这府上中馈姨母慢慢交到你这个主母手上,我们这一房也不急着分出去,就觍颜在外甥女手下讨几年好日子过过。”

孟如意看着眼前满面慈爱的姨母,一时间眼眶发酸。

她哪里不知道,姨母这是放心不下她呢?

硬生生压下泪意,嗔道:“我永远也不让姨母离开侯府,咱们要永远在一块。”

戚氏笑弯了腰,往后如何谁也不知道,但这一刻,她觉得一切都太好了。

接下来问了问永州的境况,将大事说了后,孟如意犹豫一瞬,还是扭扭捏捏地将明家想让明玉珠来做妾,以及裴宵严词拒绝的事告诉了姨母。

当听说并没有北戎人求亲,一切都是裴宵捏造的,戚氏并没有孟如意想象中的惊讶。

“我一早就知道,他对你憋着坏心思呢。”

那时候一切赶得那么巧,很快就到了孟如意不得不嫁给他的局面,戚氏就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似的,只是没敢想他竟真的拿这种邦交之事做筏子。

如今听着了,一切反而都合情合理了。

就是可怜了她那个傻儿子,拗不过这个弯绕来,自婚约生变后离了家,至今还未回来过。

想来是天定的情路坎坷,从梅家的女儿到昭昭,无一处是顺的。

戚氏无奈摇了摇头,转而叮嘱孟如意,“此事不可再与旁人说起了,若传出去,于你、于侯爷,都不好。”顿了顿,到底还是继续叹道:“还有你那个稀里糊涂的表兄,连我这个做母亲的都摸不清他究竟是如何作想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