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君臣离心
第88章君臣离心
翌日。
袁军大营中。
正是袁绍宴请营中将士之时,营外旌旗吹得猎猎作响,营中美酒佳肴,酒醇肉糜。
郭图见袁绍此时已然微醺,举酒相贺:“图恭贺主公,不久之后可攻破曹军,称霸北方!”
彼时沮授已然默默坐在席位最后的位置,此时虽然几近滴水成冰的时候,袁绍却正是春风得意。
袁绍笑道:“曹操势寡,兵力又少,不如我袁绍家底雄厚。攻破曹军自然是不久的事情,根本用不着拖到以后了。”
此言一出,宴席上诸人都纷纷朝着席末看去。气氛一下子凝滞,只听郭图又说道:“我河北男儿骁勇善战,又富财多粮,曹军何能敌也?”
主臣二人一唱一和,但是一字一句都是夹枪带棍,讽刺着什么。
几个月前,曹军击破了袁军,退回官渡。虽然局势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沮授对袁绍说:“河北兵虽然人多势众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的粮少而财少过河北;河南利于速战速决,河北利于缓慢战斗。缓慢抵抗,拖长战事。”
他知道河北河南的优劣,又清楚曹军和袁军的强弱,洞悉无遗,建议以持久缓进的战术来消耗曹军,但袁绍却并不听从。
后来,郭图建议袁绍主动攻曹操,初战胜,又起高楼射箭入曹营,但后为曹军发石车击破。
不久,因为袁军的疏忽,使得曹军击破袁绍运输队,袁绍于是命淳于琼领军带领运输车,据守乌巢。
粮草乃是军中要物,更何况乌巢囤积的几乎是军中所有的粮草,事关重大,沮授又建议派遣蒋奇护送,以防止曹军攻击,但袁绍又不从。
一来二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沮授的进言被一一排斥,绝不是因为其言不行,而是奸人在侧,袁绍疏远了真正的有识之士,忠贞之臣。
---------------------------------------------------
子时三刻,袁军军营之中正是寂静一片,军营中央的篝火点燃了整个漆黑的夜晚。柴火噼里啪啦直响,衬得整个大营更如同沉浸在凉水一般的死寂。
士卒的营帐之中,每个人都脱下甲胄,放下兵器,肩膀挨着肩熟睡着。
这里,是袁军囤粮的大本营,本应该是整个袁军中守卫最为森严的地方。但是这样深的夜晚,这样松懈的守卫,竟然不像是处于战争期间似的。
整个军营都沉睡下去了,睡得鼾声大作,睡得毫无防备。
危机往往就是这个时候来临的。
漆黑的夜晚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白光。那是战甲在月光下反射出来的微光。曹军假用袁军的旗号,躲过了盘问,进入内围之后,在距离乌巢还有半里地的时候就熄灭火把,保证不会惊动乌巢的守卫。
两千精锐骑兵,轻骑先行,摸着黑冲进了袁军的大营。卫兵甚至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被迅速杀死。
警号吹响之时,曹军已经进入了大营中。猛然被惊醒的袁军这才一骨碌从榻上爬起,穿上甲胄,拿上兵器。
可这时已经完全迟了。
曹军点燃火把,烧毁帐篷,惊慌失措的袁军士卒如瓮中之鳖一般,被杀了个人仰马翻。等到战至酣处,却见曹军灵活行军,脱出袁军慢慢有溃散之态的包围圈。
袁军这才如梦初醒:原来曹军偷袭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与袁军作战,而是囤积在大营中中央的军粮。
骑兵至屯粮处,直接将手里的火把抛至其中。紧接着,又用火把点燃了不知是什么东西,绳线被点然后直接丢入袁军各处,数量不多,却也有数十个。
之间这物体抛入后一阵浓烟释放出来,火光四射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响声。整个大营都沉溺在一片火海中。
曹军很快撤退,但留给袁军的大火却彻夜不灭,成了他们心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场大火。
驻军在与曹军遥遥相望处的袁绍刚才接到传报,说是乌巢被烧,气得无以复加,两眼一黑几欲吐血,就听到哨兵禀告曹军夜袭。
惊怒之下少不得让乌巢被烧的事情被传出去,这让袁绍军中军心大乱。
曹军的全部兵力几乎都投放到了这一场战役之中。攻势凶猛,锐不可当,袁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守。
这一场最后的大战,曹操只留陈群、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
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立刻想要派骑兵救援,却不想曹操已经率先发起进攻,他手下地位重要的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
最后,一直到破晓时分,袁绍只能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
官渡大战,以曹操的胜利落下了帷幕。
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沮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一直深得曹操赏识,曹操下令赦免他并且以上宾之仪对待他。
另有袁绍手下的许攸投降曹操不提。
再说早在战争时期,曹操就知道军中有人心生叛意,此次大破袁军,也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道:“此乃人之常情,日后在不追究。”于是下令将信件当众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很快冀州地区发生反袁的动乱,袁绍只能率军平定。
---------------------------------------------------
大战结束之后,意味着这偌大的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就成为了曹操的囊中之物。这让曹操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加强,足以傲视群雄。
处理完战后诸事,曹操从官渡班军,赶回许县,行军速度算作是不急不慢,三天一驻扎,一直到十日后才赶回到许县。
许县中天子已经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前迎接,下令犒赏三军,在宫廷中大办宴席。
浩浩荡荡的仪仗回到宫中,引起了轰动。
宴席上,刘协向百官宣告封曹操为丞相,其余人以战功封赏。而曹操上表请求天子封赏的人之中,陈群陈长文本是位居第一,却被刻意忽略。
除却陈群,其余人皆有封赏。
一场宴席下来,陈群在自己的廷尉府中听到了这件事情。相较于本应该的愤愤不平,他反而态度异常平静。
只因刘协这样的举动,反而暴露了这位天子对他的态度。这是一种警示,更是一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