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城西文会
时间流逝极快,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时辰。
僻静的街道忽然变得嘈杂起来,酒垆外挤满了人,几乎成为一股洪流,不断朝着城西涌去。
陈群还未说些什么,曹操已经迅速站了起来:“看来是开始了。”
郭嘉甚是没有形象地来了个大弯腰,拍了拍膝上的灰尘和被压出的褶皱。陈群相较于他便文雅许多,快而轻地把衣服抚平。
曹操看他二人全然不同的动作,深邃的眸子看上去笑意越深,其实心里仍然在比较他二人的性情。
他们结了账走出去,已经落后于人流之后,曹操身手敏捷,迅速地朝前闪躲。陈群二人倒也不急,郭嘉拉着他的袖袍偶尔向前挤,倒也不至于一会儿被人群淹没。
城西人迹极少,但是因为文会的缘故一下子有了被填满的风险。到那儿也只需要一炷香的功夫。一起去观望的大多都是身穿儒衫头戴方巾的读书人。
他们都想趁着此次“月旦评”,让自己扬名。可是以许劭的眼力怎会看上庸徒,因此每月即使有很多人去也不过是无功而返罢了。
那文会在府邸中举行,门外还有专门迎客的仆从。说是迎客,其实也有分别哪些人能够进去,哪些人不能进去。
郭嘉拉着他几步走上台阶,正准备回头提醒陈群注意,莫要被绊倒了,下一秒就被人撞得一趔趄。
那个撞了人的青年人脸上带着怒气去,愤愤低骂了几声,甩袖走了。临走时门前的仆人对着他的背影啐了一口。
郭嘉倒也没在意,心里想的是不必为这种连门都进不了的人见识。
陈群擦着旁边的人走到门槛前,那家仆换了一副面孔不着痕迹地拦住他:“敢问阁下名讳?”
陈群轻声回答道:“在下许县陈群,这位乃是我的朋友——阳翟郭嘉。”
许县陈氏大名自然是响亮,陈群又点明了郭嘉出自阳翟郭氏,自然就不费吹灰之力地进去了。
院落整洁雅致,亭台楼阁之间翠树错落有致。
听人言此处便是许劭兄弟的住所,平时也常有人因其名而上门请教,所谓门庭若市便是如此。
今日更甚,陈群与郭嘉并肩而行,齐齐往布置好的院落入场,期间已经有不少文士入座,互相之间攀谈讨教。
“嘉弟待会儿欲见许劭,需找个显眼的地方落座。”
陈群一眼便看见角落里那个僻静的地方,别人不会注意到。免得待会儿有人以攀谈讨教为由,说一些如四书五经这些他自觉不太擅长的东西。
古人的好学程度,他深有体会,当即便叮嘱了郭嘉,要与他“分道扬镳”。
郭嘉道:“嘉此番来不过是长长见识,那许劭虽有名气,不过是因为他善于评价的缘故,我与他又何必求那一面之缘呢?”
陈群言道:“嘉弟此番来,难道不也想求个评价?”
郭嘉知晓是自己一言误导了对方,好声好气解释了一番,才让陈群明白:我是为了约你出游,不是为了见许劭。
他为人不羁,又何必去迎合那许劭而求得一个虚名呢?
陈群才知道自己对郭嘉有误解,但也不能怪他么,谁叫郭嘉说了一句“我这无名小子,他能怎么评价”?
他说出之后郭嘉却噗嗤一笑,道:“阿正,你怎么这般认真?”
陈群也不恼,与他一同坐在角落。
好些时候,场中逐渐安静下来,一些得志之人便一一报出自身的名号,以求在圈内显名。郭嘉跪坐于毡毯之上,一面侧耳听着场中人的戏码,一面品着桌上已经备好的茶水。
陈群眼睑微垂,乍一眼看上去是在认认真真观察场中的动静,实则是在发呆。
席间多名士,然人性情不一亦有那等聒噪之人,将气氛活跃。
陈群与郭嘉本是坐于角落,然他二人相貌不凡却又一语不发,难免不引人注目。
其中一人看向他们,“二位兄台,为何坐于角落不语?”
郭嘉道:“我二人并非此县人,不与在座的各位熟识,自然无话可说。”
陈群不禁侧目看向郭嘉,这话乍一听怎么不是个滋味?
那人有些不快:“莫非阁下觉得自己才学高于在座的各位?不屑与我们交流?”
郭嘉听他有意挑起事端,也不在意,挑了挑眉面露不屑之色:“非我口出狂言,像阁下这般自然入不得我眼,还是莫要自取其辱了。”
陈群分明有心劝阻,但是却忍不住露出笑意。他心里一边好笑一边想着要遭!
“你是何人?竟然也能进入文会?”
郭嘉的声音不大不小,“阁下又是何人,在下与你无仇无怨,何故非要在下与你一般见识?”
陈群见那人脸气得一阵青一阵红,头顶上好像隐隐能够冒出脑子不断斗争而产生的里噼里啪啦的黑气,连忙站起身来打圆场。
他态度不卑不亢又谦和有礼,幸而在座的不时都像某些人那般,也没有与刚才争吵的二人一般见识。
陈群重新坐下,不过一会儿又见一人从走廊而出,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人走到面前与他们“拼桌”。
这人下颚留着一小撮胡子,相貌周正,目光有神颇有侠客之风。
陈群只是趁着空档草草打量了对方一眼,便觉得有些熟悉。他心里那股好奇又是不要命地涌上来,但是又不好意思开口。
郭嘉见他频频抬眼,面露思索之色,而目标正是这个“拼桌”的人。
“阿正,怎么了?”郭嘉凑过来在他耳边小声问道。
陈群被他呼出来的热气挠得有些痒,伸手自然“地揉了揉耳朵,又歪过身子凑过去:“我觉得此人似在何处见过,但不好意思相问。”
他重新坐正,等待郭嘉给他出个主意。然而却没听见什么动静。陈群疑惑地看过去,郭嘉眉宇之间流露着愉悦,但是偏偏一语不发。
陈群正准备问,只听这个“拼桌”的人开口道:“在下徐福,此前与公子有一面之缘,见场中实在无空,在下冒昧于此落座,希望两位公子不要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