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新作坊动工
青砖定下来后,姜庭玉几人又去找工人。
之前村里的作坊都是姜安远在家时,村里人帮忙搭把手弄起来的。
那会人手多,作坊不大,加上知道盖作坊,大家干活的速度都很快。
现在的作坊是原来的十倍大,大部分都在作坊上工,那边的活计暂时不能停,所以就得找工人来盖。
姜庭玉还是找了张麻子,将这件事交给他。
张麻子道:“小姜大人,按道理来说,作坊比住的房子简单,但是这太大了,而且您给的时间还短,我这队伍里的人手不够啊!”
姜庭玉道:“我知道,你去招短工,越多越好,工钱我会给你,你给大家发,这盖作坊的事情就全部交给你了。”
张麻子这辈子接过最大的建筑就是姜庭玉家的房子,现在房子要排在后面了,这新作坊要排第一了。
“既然您这么说,那您放心好了,我一定给您干的漂漂亮亮的!”
姜庭玉笑着点头:“咱们合作这么久了,我自然是放心的。”
“我给你提点意见,你这建房队伍可以扩大一些,再招些人,后续我还有活计要交给你,另外入了秋,应该会有不少人找你盖新房的。”
张麻子立马明白了,招人这个事情不用姜庭玉提醒,他自己也考虑很久了。
林长贵家的房子马上就要动工,盖得是青砖瓦房,虽然不大,但是以他手下的人,也要大半个月才能将主体弄好。
除了林家,还有几家都排着队,就算姜庭玉不找他,这活计也排到秋天去了。
现在姜庭玉这么一说,张麻子立马决定招人,扩建队伍!
“您说的对,我现在手上的活计就不少了,人手确实不够用,回头我就招人!”
姜庭玉知道林家要盖新房的事情,最近几天陈瓦匠的青砖都送过去不少。
别的村她不知道,起码甜水村想盖房的不在少数。
就算今天不盖房,来年春了,肯定是大批大批人要盖新房的。
张麻子确实该扩大队伍。
离开张麻子家,几人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周学那边。
现在姜庭玉和周学也是老熟人了。
新作坊扩建,工具不能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石磨。
现在拉磨全靠人工,毕竟是吃食,要入嘴的,不好让牛马去拉。
而且新作坊面积大,一个屋子放的石磨就多,再弄一些牲畜进去,看着就不干净卫生。
人能听懂人话,耳提命面面命的提醒着,就会避免这些情况发生。
而且姜庭玉打算给新作坊加一个功能,加盟参观。
意思就是让有意向的老板商人,参观一下作坊,再决定要不要合作。
这样的话,干净卫生就更重要了。
跟周学表明来意,对方也是欣然答应。
现在能大批量定制石器的人不多,无疑姜庭玉是个很大的客户。
一切准备妥当,几人又马不停蹄的回了家。
最后是新作坊的图纸。
按照村里的作坊的布局,从最外缘先圈一块地出来,作为整个新作坊的范围,牌匾换成姜家豆制品作坊。
然后里面的布局依旧是各种豆制品分开,不同的是,每个独立的豆制品作坊里面,也会分成更小的房间。
当然制作的东西一样,只是分开会更加整齐。
每一层也有不同的管理人员。
比如整个作坊的负责人还是姜家,姜庭玉依旧是最大的权利人。
一些新的合作需要姜庭玉出面谈,当然现在开始培养姜庭蓉了,以后这些都会交给她。
宋惠兰和田春菊就是主要技术负责人,还要负责查账,采购原料,给工人发工钱等等。
每种豆制品的作坊也有相关负责人,负责豆制品的生产,销售,原料的消耗等等。
分成的更小的房间,也会有一名负责人,她会负责这个房间里的五到十人,甚至更多。
分工更加明细,意味着管理就要更加严格。
姜庭玉将这些负责人分为总管事,大管事,小管事。
工钱也都不同,总管事就是宋惠兰和田春菊,每人每个月五两银子的工钱。
大管事用的是方小婉、方翠云、李春霞杜氏等等在作坊待的最久的这批人。
她们分别负责一样豆制品,每人每月三两银子的工钱。
每个房间的小管事也是启用的原来甜水村的村民,只是时间和资历都没有方小婉她们高。
而他们的工钱定为每人每月二两银子。
其他的普通工人,工钱暂定每人每月九百文钱,也就是一天三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