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春天
是春天
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马上松软了表情,握着笔批改的动作没有暂停,池也只轻声回应:“你可以在我批改的时候悄悄跟我透露一下,等我改完了我们就专心上课好不好呀。”
虽然也很好奇,但是池也职业道德是不允许她在工作时间摸鱼做其他事情的,这是对小孩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但是看林逾栎一副再不找人倾诉就快憋死的纠结模样,她只得小小折中一下,也算了结自己的好奇心。
“小池老师,难怪我第一次见你就感觉你名字怎么那么熟悉!”林逾栎抓到开口机会,就竹筒倒豆子般噼里啪啦来了段rap,“我昨天在书房翻我哥初三复习冲刺笔记,才忽然想清楚了为什么了!原来我之前偷看我哥日记的时候看见过你这个名字!”@无限好文,尽在文学城
林逾栎越说越激动,见池也脸色淡淡并不是他预料惊讶神色,有点丧气,但是又看她手上批改的练习还有大半,急忙抛下重磅一句“小池老师,我怀jsg疑我哥很早就认识你了,而且有很大可能那个时候还暗恋你!”
越说音调越高,他的脸都给急红了,情感是酸甜苦辣的结合,话落到最后是一曲伟大的咏叹调。
池也需要紧紧咬着唇才能勉力不让情绪大水漫灌,握着笔的右手因为太过用力而在掌心嵌入弯月型指甲印,“怎么可能呀。”
池也深呼吸,只能说出口这五个字,却已经耗尽了她全身的气力,脊柱漫上了一层薄汗。
得到回应,林逾栎就愈发想分享他自认为堪比新世纪福尔摩斯的推理过程,先急匆匆起身跑到书房另一侧的整墙书架上翻翻找找,在飘零的灰尘中终于找出他的证据之一—周逾温初中的日记本。
说是日记本也有点夸张,其实不过一本草稿本,偶尔在边角落上几句话。
林逾栎献宝一样翻开某页递到她面前,池也擡起眼扫了一眼,心间一跳。
很潦草却又很有条理的数学草稿间夹杂着写吉他简谱随写,还有藏在边边角角的许多个不同情绪字迹组成的“池也”
脑袋里第一时间并不是对号入座,而是张筱筱推荐给她的那几本经典必看言情小说中避不开的白月光替身梗,于是池也又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林逾栎龙飞凤舞的字迹上,“可能是两个字很常见的字,怎么确认是我呀,你想多啦!”
说服他,也在说服自己。
林逾栎听此可不满意了,火急火燎地又举证,“小池老师,你是榆城人吧?”
“我不是榆城人,但是我的中学时代是在榆城度过的。”池也下意识地对“榆城人”这个身份产生排异反应。
“那也就没错啦!我哥初高中每个寒暑假都会榆城陪我奶奶过!你们是完全有机会认识的!”林逾越对自己合理的分析沾沾自喜。
“诶?”不曾预料的方向,池也险些将一题诗歌选择题改错,又重新凝神。
林逾栎开始细节阐释:“时间点也对得上,主人公也勉强算是正确吧,而且我印象里我哥初高中那段时间天天谈情歌,吉他水平真的算得上是飞速进步。那个时候我还以为他是大大大天才,才能学什么都这么快,现在想应该是爱的伟大激励作用吧!”
他双手捧心,感情充沛地流露在和周逾温肖像的五官上,再加上娇俏的偷偷翘起来的兰花指,很适合演莎翁话剧中的哭天抢地的悲催女配角。
深呼吸,又重新读了一遍他在背诵默写答题区上填写的诗句,明明每个字她都认识,可是拼凑在一起,池也却恍然,一颗心晃悠悠,不知道黑色字迹是否对应的是正确答案。
睫毛颤了一下,池也继续认真批改,语气是强装的轻松:“没有那么巧,不要想太多,好好读书才是目前正经事!”
撇了撇嘴,林逾栎一颗八卦的心仍是抑制不住的蠢蠢欲动,心中描摹几遍,越来越觉得小池老师与他哥哥实在般配。
可惜在接过批改后练习后,他脸上的笑容却突然变质而苦涩,什么乱七八糟的心思都没有,只觉得学习的挫败。
拿着只笔,对着卷子与他练习卷讲解半天,口感舌燥,池也的混乱思绪才被疏通,关键词无非是关乎“初高中”“寒暑假”“榆城”,但这是否能串联成一篇完整的扩写而推导出最终的或许已经褪色的记忆答案,她没有把握。
于是只加快了讲题速度与效率,将知识尽可能言简意赅地分析得让林逾栎的小脑瓜能理解,池也放下终于全部讲完的讲义,望了一眼已经超时的时间,在林逾栎疲倦却又充满顿悟的震撼的目光中如他所愿地讲出那句“那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下课吧!下节课我们以专题来复习!”
@无限好文,尽在文学城
于是兴高采烈地奔出书房,林逾栎还不忘回过头对池也执着落下一句“小池老师,我感觉我哥喜欢你!真的!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他未来一定也喜欢你!”
池也精疲力尽,无力再纠正他话语中的病句错误,只背起又装得满满当当得单肩包,礼貌告别林莉娜,挨不住林逾栎突然嗷的一声里面感情山路十八弯的“小池老师,再见哦!”而默默在太阳底下红了脸。
脑袋是浆糊,池也反复对自己说可能是昨晚没睡好的缘故,可另一方面却又无比清楚地明了,其实不过是那张还残留着些温度的电影票、一张说不清道不明的截图、一段含含糊糊的不理性推理共同熬制而成的。
明明还在春天,可气温却被夏季提前攻占,池也被晒得蔫蔫的,也没什么胃口,只一路地铁公交步行轮流转后直奔宿舍,随便举着张折叠得硬邦邦的纸片躺在床上扇着风,然后在微弱的人造风中沉入梦境。
重回夏天。
榆城的夏天。
不过几周,池也就把街角那家“小小书店”的书籍布局摸得一清二楚。
摆在入店最显眼位置的是最热销的各式教辅和斑斓习题;而后整齐摆放的是过道满满当当两面墙的儿童文学,关于会说话的动物,关于无限懵懂友情;再深入些就是些文学著作,是几千里外的红高粱,是摇摇晃晃的岛屿,是陌生而浪漫的漫天大雪。
池也会将一整个上午奉献给被拆封供浏览的各种教辅,然后把下午留给文字中未曾谋面的一切。
李小芬与林来都靠着退休金过活,虽然有池也妈妈的那笔钱,却都心知肚明的没有动,存在最为信任的银行中攒着留给他们最爱的小也做嫁妆;老两个一般都是随便过过,花不了多少钱,可着多了个小乖,可就精细多了,日子也过得稍微有点紧巴巴。
不舍得给两人买土鸡蛋的李小芬会去进口超市给亲爱的小乖买她虽然喜欢吃但从不开口要的啥劳子樱桃;衣服永远够穿的林来会骑着自行车路过镇上热门女装店后又折返为乖孙女买一件衬她的漂亮裙子;老两口用着缝缝补补却又崭新的爱宠着池也,每周的零花钱永远不落下。
但这钱让池也怎么舍得花呀,在遇见“小小书店”前她总是偷偷攒着钱,在外公外婆生日那天为他们买条中华,买件新衣。
可遇见“小小书店”后,池也的零花钱就多了个新去处。
虽然书店里拆封的样书大家总是默认可随意阅览的,可每天都泡在书店里搞得看店阿婆都认识她且会为她搬来一只小板凳让她不要蹲在地上看书的池也如何就这样蹭书看呀。
于是池也每周攒下来的零花钱就会去换一本书,阿婆也会很贴心的以进货价帮她结算。池也就这样度过了她的高中生活,每个周末花费的时间最后幻化成了房间里堆积无数的书与语文作文上被反复表演摘录成范文的句子。
在“小小书店”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池也与阿婆也渐渐熟稔,池也会给阿婆带几把李小芬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阿婆也为池也准备了一把专供她读书的小板凳,茶水无限饮,甚至看她大夏天汗流浃背读书的可怜模样,还斥巨资把书店内破破旧旧的风扇换成了最新款空调。
初二暑假某个汗涔涔的午后池也推开挡着冷气的书店玻璃门,吱呀一声,摇着蒲扇坐在摇椅上昏昏欲睡的阿婆循声望去,刚想招呼池也坐下看书,但好像又忽然想起什么,有点不好意思地向池也说:
“囡囡呀,要不然今天你看喜欢什么书,拿回家看吧,看完再还回来吧。我大孙子回榆城过暑假,楼上桌子太低不方便他写作业,我就先把你的小凳子拿上去让他坐了。等阿婆买的新桌子到了,我再把小凳子拿回店里方便你看书。”
阿婆如此诚恳一说,本就不太好意思天天在这蹭书的池也就更加羞了,只连连摆手表示没事,从包里掏出几颗洗净的果子递给阿婆,只席地而坐认真学习起来。
然后忽得一声,有青春期干涩男声从二楼传出,唤了句“奶奶,你把我吉他收哪啦?”
阿婆忙甩下蒲扇连忙起身望二楼奔去,脸上的笑和李小芬望向她时的笑一模一样。
过了片刻,“小小书店”里边漾出磕磕绊绊的吉他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