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 我在三国说评书 - 离机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七十八章

郑玄与姚珞的关系并不复杂,在高如容看来两个人与其说是师生,还不如说像是忘年交的模样。十几年前她见到姚珞,只是感叹这个小姑娘真是讨人喜欢;等她隔三差五就看到姚珞把郑玄气个半死,而郑玄又把姚珞噎得只想耍赖的模样时,实在是觉得两个人真是出奇得像。

郑玄死活不肯出仕,只想着教育世人多写点书传阅给更多人看;而姚珞似乎也坚持着什么,至于到底坚持的是什么……

她模模糊糊能够感觉到,却又说不出口。

在姚珞跟着郑玄学习经文的时候也偶尔会被郑玄带着去见客,有几次郑玄都会问起自己学生所求是什么,哪怕是他的儿子也只是认真回答“报效国家”之类的话,每一次姚珞却只是在那边笑,也不介意郑玄为什么故意没去问她。

而就在宾客散去,她做好了一份排骨准备去给两个人当晚饭的时候,却在门外听到了郑玄带着点不满的声音:“所以你呢,一直都不说,跟着我到底是想学了之后做什么?”

“嗯,这个嘛,我倒是觉得我只要有的学就行了。”

“就这点觉悟?”

“康成公啊康成公,我能够在你这儿学习说明什么?说明我是先例。”

她稚嫩的声音里带着些笑,说话的语气却显得格外成熟,甚至于带了点老态:“我既然是先例,那么先例自然要走得越高越好。这并不是什么能用‘想做什么’来概括的事情,你若是还想让我继续说,那我……”

“行了闭嘴吧你!把你手上的《论语》先给我抄一百遍!!”

“您这是虐待!”

“都说出这话我还虐待你了?快点抄,抄不完别想吃如容做的排骨!”

高如容在外面微微低下头没有任何表情,心里却在砰砰狂跳。是啊,姚珞还是个小姑娘,只有五岁的小姑娘,却是已经能够与郑玄吵得有来有往,也只有将这些经文都融会贯通了才有话可说。她说她想要当先例……

先例,先例,她才五岁,不一定真正能够成为“先例”的。

但是高如容依旧把姚珞这个时候的话放在了心里,在姚珞即将被桥玄领走之前郑玄又一次问了她这个问题。而她这回却将目光放在了她的身上,露出了个灿烂的笑。

“现在的话,我还想让容姨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她想做饭就做饭,想认字念书就认字念书,想习武便习武。世间万物,俱可试遍。”

她口中的“容姨”不是只有她,是这个世上千千万万的“容姨”。

所以她让太慈跟着她走,跟着她,代替她看着这位“先例”到底能走到多远。如今姚珞从一郡掾到一州别驾,现在寄来的东西居然让郑玄这么失态……

“不知先生还记不记得当年的阿珞口中的‘先例’?”

郑玄走得急,但郑家一向都是以他为先,在他的大声嚷嚷下迅速帮他和诸葛亮打包好行李。郑玄带着诸葛亮与高如容,还有几名挑好的绣娘侍女跟着名叫石羽的姑娘朝着廪丘直奔而去,剩下的郑家人则是拖着一大堆书跟在后面慢慢走。

本来郑玄还有些顾虑书怎么办,但看到跟着石羽过来的人各个运书经验丰富也就安了心,随便让他们去折腾。如今诸葛亮也算是个小大人,高如容扭头看着都有些坐立不安的郑玄,主动开口找起话题:“康成公,你说阿珞她现在,可算是‘先例’了?”

“算算算,先先先,不能更先了。就是这小崽子脑子太精,我又要被她算计了。”

郑玄愤愤地开口,看到诸葛亮有些惊讶的表情时又立刻和小孩子告黑状:“小亮啊,我和你说,你那么聪明,千万别和你那鬼精鬼精的师姐学。”

“啊?”

“你看看她,就知道给我出难题。以前变着法儿气我和我作对,现在又拿着好东西来诱我过去,还说什么成婚?我呸!她还嫁人呢,我看她就是娶个回来,也比她要嫁明辰孙子可信得多!”

诸葛亮默默地拿起郑玄刚才丢给他的包裹,小心翼翼地端起手里的“书”,很是羡慕地摸了摸却也不敢翻开。听着郑玄的骂骂咧咧不知道什么没了他才转过头,就看到郑玄又沉着脸在那儿生气。

“老师为何生气?”

“小亮啊,你说她嫁了人,是不是就会不出来了。”

郑玄似乎也并不是想要从诸葛亮口中得到答案,只是接过他递过来的书本翻到最后,看着上面印出来的“监察:正熙”时突然笑了起来:“明明都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敢打徐荣又骂刘备,结果做个纸还隐姓埋名,生怕被别人看出来是她。”

别人不知道这个正熙,他能不知道这是桥玄悄悄和他商议,两个人一起给姚珞取好后封起来的字么?

《道德经》所写不欲ff如玉,珞珞如石,他们也同样希望她得偿所愿,灵心通明。①

“应该是不会的。”

想到当年那个少女蹲下与自己平视,眼睛中有着光亮的模样,诸葛亮十分认真地摇了摇头:“若是姚别驾,她哪怕在成亲后所有人都反对,也依旧会直走她所求之道。”

“嗯?这又是为何?”

“大约是……”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抬头看向高如容又立刻低头,声音却低了许多:“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②

当郑玄的学生有多难?诸葛亮虽然聪慧,却也能够从他的功课中察觉到几分吃力。就在他觉得郑玄是来为难自己的时候,高如容却总是会送来些好吃的,在他问起当年姚珞如何时带着些怀念与他说,这些功课姚珞在六岁时就已经全部习完、还能和郑玄中气十足吵架。

坚持了两年下来他才隐约明白姚珞当时到底是有多强,而当年郑玄在听闻姚珞荥阳受伤时急得差点就跑去济南,还是太慈给了高如容信说她无碍才缓和下来,又在家把姚珞隔空骂了个狗血淋头。

那段时间郑玄时不时的嘀咕听得诸葛亮嘴角直抽,只想去信问问自家师姐自己老师这性子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就这么别扭呢?

藏着掖着又不喜欢说好话,只在背地里干事又心疼自己喜欢的小辈,表面上都是骂着人,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听到屈原的《离骚》,郑玄表情更加复杂了许多。诸葛亮不知道姚珞生于五月初五,现在用屈原的诗,在这个日子一生一死的两个人,居然出乎意料地契合。

“嚯,我倒是还没你了解她了?”

就算如此,他还是不高兴!

诸葛亮听着这句话嘴角抽了抽,自家老师这酸的,可真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小少年一张俊秀的脸上透露出些许看破世情的沧桑,郑玄也立刻反应过来,讪讪地抱着《熹平经注》坐在旁边,翻阅后再次眯起眼睛:“蔡伯喈之女倒也是得了他几分真传,这字也确实不差。我和你说,别老觉得英存那丫头厉害,这崽子算计起来可是连自己的婚事都能一并给算进去。”

“那不也免得您跑两趟了么……”

好你个诸葛亮,到底哪边的?

郑玄气呼呼地侧过身去不想理自家小弟子,诸葛亮无奈地转头看向高如容,却见到这位容姨飞快地绣着一副帕子,仔细看过去竟是给帕子上绣出了个篆体的“珞”。

行,行吧,他看书就好。

等进到兖州,诸葛亮才惊觉进入兖州瞬间马车都平坦不少。两侧道路也都宽阔了许多,让他都没忍住撩起帘子,看着满山翠绿出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