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剿匪 - 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 - 许元宝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41章剿匪

敖县百姓只紧张了两日不到,县衙就放出消息让众人安心。

城外那些官兵是打着剿匪名义来的,明面上说的是敖县一带的山匪,实际上针对的却是身份不明、甚至人数也不明的疑似乱臣贼子。

饶是如此,敖县上下气氛还是空前紧张。

百姓们倒是愿意官兵真把躲在山里的贼匪给剿干净了,杏花村被抢掠的那事才过去没多久,谁也不想重现在自己身上。

但,谁知道来的这些官兵剿匪时路过自家会不会闹出什么乱子,亦或是,山匪们被穷追猛打了会不会反过来对他们这些小老百姓下手?毕竟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一时间,好些人大包小包跑到城里投奔亲戚,还有千方百计要在城里找个差事留下的,工钱减半都愿意。连李絮新置办的几间铺子、作坊都

收到了不少类似的请求,让她颇为唏嘘。

没办法,城里毕竟比城外有保障,外头各村镇即便已经迎来新成立的乡勇巡逻队,也各自挑了些青壮出来跟着练拳脚,对上有组织的山匪还

是如鸡蛋碰石头。

说起来,如果没有生那一场病,这会儿的她应该已经按计划回到甘泉了。

头批的乡勇巡逻队已经出师,徐大等人的职责已经尽到,按约定可以脱身离开。但恰好赶上李絮病了,不方便赶路,徐大等人就主动表态要

多教几天。现在李絮病好了,又来了这么件事,就更不好走了。

敖县地理环境特殊,粗略来看就是,县城被一圈村庄包围着,外头又是一圈山峦围着,要出去必须得走山路,而且是大段大段的山路。

调来的官兵驻扎在牛栏山,见天儿在城外各个山头跑,时而传回某某山疑似有山匪出没、某某山又有多少匪徒落网的消息,听着就觉得乱得

很。

虽然李絮知道实际上不是剿匪,但魏渠也劝她暂时别出城,可见外头确实不平静,这种时候自然不能给旁人添乱,还拿自己的安危冒险。

因着这事,她的原材料收购工作也遇到了些许挫折。

精油作坊这边倒还好,如今春夏之交,正是山花烂漫时,除了芦柑还有芍药、月季、鸢尾、槐花等,用来制作精油正合适。只是后者没有形

成大规模种植,数量较少,不如前者多。

先前她一声令下,不过两三日,就低价收回上百斤新鲜花瓣,其中芦柑花占了大半,整个作坊里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甜美舒适,闻着

心神都为之舒缓,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外头的紧绷气氛。

碍于工艺水平限制,李絮现在只能选择最简单粗暴的冷浸法,就是把清洗干净的鲜花瓣放橄榄油里泡着,密封瓶口,过上十天八天的,花瓣

褪色了,里头的精华也被萃取到了橄榄油里,再将花瓣夹出,留下的带有淡淡花香的橄榄油便是基础版的鲜花精油了。

百斤听起来不多,但用的既是冷浸法,对鲜花数量要求自然也不高。不像蒸馏、压榨等法子,一百斤鲜花怕是还榨不出半两精油。

纸坊的工匠虽然还没到,但李絮已经未雨绸缪地让人提前准备好原材料了,尤其是竹子得提前搁在石灰池里浸泡处理,她就让管事在纸坊门

口挂了个牌子,专门收购年份较新的青竹,也算是给敖县百姓添个新生计。

现在外头风声紧,竟没人敢出城砍竹子了。倒是住在城郊村庄的几个家中贫困的还想坚持,却架不住离县城近的山头嫩竹已经被砍得差不多

,再要砍只能往更远处去,可那里基本上都守着官兵,一个个大马金刀的,看着好不吓人。普通小老百姓哪里敢靠近呢,只能是望洋兴叹。

因官兵来剿匪前赵八达回了趟清溪,纸坊管事不敢擅专,还特地跑到精油作坊来回禀,生怕事情没办好惹了东家不快。

不像杂货铺已经开始盈利了,这精油瞧着工序流程也不是很长,唯独他们纸坊启动最早,却还要等不知多久才能有进项。同样领着工钱,却

没法给东家挣钱,难免心虚。

李絮并不在意这个。

纸坊本来就是长期投资,意义跟其他铺子不同,她还没急功近利到这种地步。

“无妨,左右不过耽搁个把月,这纸造起来可不是三五天的事。只要中秋前制出第一批成品纸张便好,可以的话,入冬前争取把竹纸也做出

来。”

时下造纸周期约三个月到半年不等,区别在于工艺水平高低、成品精细程度等方面。现在距离中秋还有四个多月,按另一位赵管事的说法,

工匠不日就到,前期准备工作又做了不少,李絮给出的时间不算紧迫。

管事这才松了口气。

只是,这口气还是松得早了些。

前脚刚从精油作坊这边离开,后脚回到纸坊没一会就听到了个坏消息,说是经常来卖竹子的城郊那家人出事了,为了砍竹子走远路,还绕开

了官兵驻守的地方,结果没能回来,家人后来去找,才发现人死在了半道上,尸身旁还滚落了一地的带血青竹。

虽说收购竹子是你情我愿的生意,这两天李絮还让人把收购的牌子收了进去没摆出来,那家人出事也不能怪纸坊,只能说是穷和倒霉凑一块

了,造化弄人。

但,这件事的发生还是给新成立不久、刚从白骨案中走出的纸坊又蒙上一层淡淡血色阴霾。

城里的人还不至于指责纸坊草菅人命,只是,言语间提及纸坊难免会伴随着一些不吉利的揣度,闹得沸沸扬扬。

纸坊的人听到了大都会出言辩解,却有两个雇工是奇葩,反其道而行之,说起那些神叨叨的话比三姑六婆还积极,大抵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让听众都追捧自己,却没想过这样会让传言变得更惊悚可怖,对纸坊的名声不好。

管事很不高兴,一气之下就把这两个蠢货解雇了,见到李絮时还有些自责:“都是属下识人不清,没看出林子他们俩生得人高马大,竟都是人云亦云的碎嘴婆子。”

有意思的是,他们俩还不是那日负责清理池塘、打捞的几人之一。那几人理应心理阴影更重些,也不知是不是拿了李絮大红包的缘故,每日

过来上工倒是一如既往积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