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绝才二士
“请名师,我是非常支持的,仇九渊和戴延君两个人有大才,性格却是出了名的怪异乖张,有多少家族要么是邀请不得,要么是不堪其辱,你觉得两个人合适吗?”
李老夫人的担心不无道理。
仇九渊和戴延君是太安城的两个异类,甚至是整个大晋国的异类。
仇九渊推崇“经世致用”之学,认为读书是用了“用”,无用则不读书,也不能仅仅把读书范围放在四书五经这些经典上,而是要博学多识,并把所学用在生活中。但是,他曾九次科考,九次不中。他的学说被许多寒门弟子推崇,被大儒以及世家大族所嘲讽。
戴延君更传奇,十五岁便连中三元,是大晋国最年轻的状元,皇帝问他想要什么官,他说想入文渊阁读书。皇帝便赐他文渊阁学士之职,一读书便是四十年。其后,辞官游历天下十年,寻访民间遗漏之书,被称为:天下之书,无有不读;天下之学,无有不知。回太安城后,许多世家贵族邀他做先生,但没有一家人受得了他怪异的脾气而作罢。
此二人可谓大晋国绝才二士,又是悲才二士。
李婳笑道:“奶奶,我知道您的担心,我是这么想的。”
“现如今晋国是九国最弱,与贵族崇尚空谈,寒门入朝无门不无关系。我希望咱们李家子弟能够去除这种浮夸之风,务实不务虚,学以致用,方能在任何领域有所作为。”
“另外,我想立下一条规矩,凡是李家子弟年满十六岁,除了参加科考外,按照所学,让他们或入军中,或入士农工商等百业历练,已成其才。”
李婳的想法,是李家当下,乃至千百年的延绵而考虑。哪怕李家真的覆灭,子弟也会因有一技之长,在各行各业立足,不灭。
李老夫人抿嘴,想了好一会儿,这才握住李婳的手,语重心长道:“婳儿,你这是为李家百年计,不,千年计啊。我替李氏先人,乃至后辈子孙,谢谢你!”
“祖母,我也是李家一份子,理应承担李家兴盛之责。”
“好好好,好孩子,”李老夫人老泪纵横,她从李婳这番话,几乎看到了李家往后的荣光,“家仆之子入学,想必你也有自己的看法。”
“是的祖母,”李婳接着说,“家仆以培养专才为主,以后咱们可能会在各行各业施展手脚,一方面要吸纳更多人才,另一方面培养人才更为重要,家生子,更可靠。”
李老夫人不禁为李婳的胸襟和思虑的长远而折服。
想做成任何事儿,都需要人才的支撑。
“好,祖母全力支持你。”李老夫人放心了,已经看到了家族的希望,“婳儿,这二位可都不是好相与的人,你准备怎么邀请他们?”
“祖母,您就放心吧,我已经有想法。”
翌日,李婳带着唐诗、宋词来到城南。
时值仲夏,城南陌上花开艳。
一片农田中,左有果园,桃儿杏儿栗子李子梨,硕果累累。
又有庄稼地,糜子、高粱、谷子等由青转黄,快要成熟。
当中有一小院,院中菜蔬茂盛,鸡鸭呈鸣,有一草堂,名曰:游就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