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李公甫问斩(中)
第二天,临近午时时分,钱塘县的县衙门口,已经搭好了一个邢台,邢台周围的内圈,有十几名金甲侍卫带刀围成一圈把守,邢台外圈有二十多名官兵手持长矛将邢台严密的包围了一圈。
县衙门口的邢台前面,黑压压的一片,站立了上千名钱塘县的百姓,这些百姓们都在对李公甫问斩的事情议论纷纷,隐约听到他们议论的声音:
“这么多官兵把守,这场面真是吓人!”
“可惜呀,李捕头是好人呐!”
“幸好李府的其他人已经逃掉了!”
“哎!当今世道变了,好人也不一定有好报!”
“这些朝廷官员,只顾自己淫威,平时作威作福,哪里会管我们这些小百姓的死活!”
“对呀!伴君如伴虎!太可怕了!”
“以后,我们钱塘县还会不会有李捕头在的那么安宁和谐了!?”
“哎!真是造孽呀!”
就在这个时候,林公公趾高气扬的从衙门走了出来停住了脚步,旁边跟着一位小太监怀里抱着圣旨,杨知县和师低着头也跟在林公公的后面,十几名衙役都持者刑棍和器械站立在两边。
这个时候,邢台下的百姓又议论了起来:
“一看这个朝廷来的公公,就不是什么好人,男不男,女不女的!”
“对呀,你看他那趾高气扬的样子,我恨不得一巴掌抽过去!”
“别说了,听说这个公公可是梁王爷的的人,他现在可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呐!”
“杨知县为什么就不帮帮李捕头求求情呢?李捕头可是一直为衙门卖命,是我们钱塘县的守护神啊!”
“梁王爷当初也是因为许士林一家而入狱,这个公公又岂会放过许士林和李公甫一家人呢?”
“杨知县也只是一个小官,哪里敢和朝廷作对!”
“朝廷官府的水很深,岂是我们这些老百姓能琢磨的透的!”
“哎!”
林公公见衙门前面聚集了上千名百姓,就故做声势的大声说:
“看来今日阳光明媚,是个好日子!呵呵,来人呐,将死囚带上来!”
随即李公甫就被从监牢里面带了出来朝邢台走去,只见李公甫被几名金甲侍卫押着,他被反手绑着,蓬头垢面的他面无表情如同死灰一般,他身上的囚服满是血渍,背上插着一块长条木板,只见木板上用黑墨画了一块圆圈,圆圈里面红墨写着一块大大的“斩”字,下面写着一排红墨小字,小字的内容是:
“钦犯,李公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李公甫脚上带着铁脚镣,艰难的一步一步向前挪,脚上都磨出了血泡和明显的伤口,鲜血一滴一滴的滴在地上,李公甫背后的金甲侍卫还在不断的推搡着他往前走,站在邢台上穿着请以大褂的壮汉刽子手都不忍直视,一抹眼睛,扭头看往别处。
李公甫就这样被推搡着上了邢台,他们面向衙门口林公公方向,背后的金甲侍卫走过来,一脚踹向李公甫的双腿,李公甫一阵疼痛难忍,当即跪在了邢台上。
上千名老百姓顿时又是一阵唏嘘和叹息声:
“啧啧,真没人性!“
“朝廷的人真是够狠的!”
“唉幺!真是造孽呀!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九爷和戚宝山,还有其他四位镖师从百姓当中不同地方冒出了头来。
他们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就又隐没在人群当中,九爷和宝山见到李公甫的惨状,顿时心疼了起来,他俩眼中闪烁着泪花,其他几位镖师,看到李公甫的惨状,眼睛里并射着仇视的目光盯着还在笑眯眯的盯着李公甫望的林公公。
这个时候,林公公从旁边随从的手中将圣旨拿了过来,林公公手中拿着圣旨大声的念说:
“宣旨!”
于是,衙门口在场的所有人全部顿时都齐刷刷的跪了下来,场面顿时也安静了下来,林公公佯装清了清嗓子,便大声的念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新科状元许士林,枉顾皇恩浩荡,逾期拒不回京述职,只顾儿女私情,与民间女子李碧莲私奔,因此,罢免许士林新科状元头衔,并以判逆朝廷之罪,发通缉令全国缉拿,钱塘县县衙捕头李公甫,身为许士林之养父,监督不力,无视朝纲,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贿赂朝廷命官,罪加一等,将李公甫一家抄家,李公甫于午时三刻在县衙门口问斩示众,特命钱塘县衙与御前侍卫联手执行,以此昭告天下,钦此!”
林公公读完后,只听到李公甫“呵!”冷冷的发出一声笑声。
现场所有人都低着头沉默不语,就在这个时候,林公公佯装大声的咳嗽了一声,杨知县才带头,全场的人一起呼喊着: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公公宣读完圣旨后,将圣旨交给旁边的随从小公公后,便大声的喊到:
“时辰已到,准备”
就在林公公还没喊完后面话的时候,林公公看到一把飞刀朝自己飞了过来,林公公一躲避,林公公急忙喊道:
“有刺客!!!”
只见飞刀径直扎在了林公公旁边的小太监胸口,小太监应声倒下,当场毙命。
顿时,县衙门口乱成一锅粥,上千名老百姓惊慌失措的四处乱逃,金甲侍卫和官兵都站了起来,四处探寻刺客的踪迹,就在这个时候,九爷和戚宝山与几位镖师黑巾趁乱蒙面,从人群当中越身而起,持器械将金甲侍卫和官兵打的落花流水,他们一边打,一边抽身往邢台旁边靠近。
林公公吓的连连后退,他连忙将身后的杨知县拉出来挡在了自己面前,大声的叫到:
“快来护我!”
只见十几名金甲侍卫一窝蜂似的冲向林公公去保护他,这时候,站在林公公旁边的县衙役们见状不知如何是好,杨知县急中生智,就喊了一声:
“所有衙役,尽快疏散百姓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