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东征 - 大唐元相公 - 萧小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元相公 >

第434章东征

第434章东征

唐至德二载(757年)八月初五,肃宗于凤翔郡东城楼上,检阅唐军各路兵马。城楼上随肃宗一同检阅兵马的大将分别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天下兵马副元帅兼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元帅府长史李泌,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王思礼。

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李嗣业,朔方都知兵马使元载,朔方左武锋使、金微都督仆固怀恩,朔方右武锋使、兰州都督浑释之,回纥叶护太子等。

如此阵容,可谓是名将云集,璀璨若星辰。

唐军各路兵马依次整齐的从城楼前经过,阵势雄壮。

肃宗拉着郭子仪的手,鼓励道:“事情成败,在此一举。愿卿多加努力,朕每日盼着捷报。”

郭子仪撩袍,跪在肃宗面前,郑重地回道:“臣必当尽心竭力。此战若是不能收复长安,臣愿意以死回报陛下。

肃宗大为欣慰,又对诸将道:“愿众卿早日凯旋而归,朕在禁内静候佳音。”

元载随其他唐将一起回道:“臣等必尽心竭力辅佐李元帅和郭副元帅,共破叛军,收复西京。”

肃宗欣慰的点头。

唐军此次东征有兵马十五万,但是编制异常的混乱。士卒来自大唐各个边疆的节度使麾下,这里面需要调度的事情有很多。

除此之外,还有西域援军和回纥兵马,也需要调度配合。

自八月开始一直到九月十日完全准备完毕,竟然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用来统筹安排。

如此长的时间,自然给了严庄时间。

严庄将距离长安最近的兵马,尽数拨到安守忠的麾下,准备和唐军决一死战。

九月十二日,唐军从凤翔郡出发,东征长安。

那一日的清晨,元载早早起床,身着明光铠来到正屋。

王韫秀引一众妻妾和子女,在正屋送别元载。

国家多难,元载顾不得儿女情长。经常是与妻妾、子女们聚少离多,就算是相聚也是匆匆。

望着他们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元载不由得心生愧疚。

正妻王韫秀双手捧着唐刀,神情肃穆地高声道:“祝将军凯旋而归!”

元载郑重的点头。

王韫秀亲自为元载佩带唐刀,悬在腰间。

和政公主李清漪捧着头盔,来到元载面前,高声祝道:“愿将军武德昌隆。”

元载郑重的点头。

李清漪为元载戴上头盔,并系上系带。

又有人端来清水,用柳枝沾水再洒在元载的身上,祈求平安。

仪式结束,元载阔步来到府门口。

当着众人的面,翻身上马。骑着马在府外绕场三圈。再一扬鞭,拍打叱拨赤奔向唐军兵营。

不久之后,抵达中军帅帐。

郭子仪在帐内,面对着诸将高声道:“此战定要夺取长安,还于旧都。”

众将应道:“誓死达成。”

郭子仪开始调兵遣将,自引朔方主力为中军,以元载和李嗣业为前军,仆固怀恩和回纥叶护太子兵马为中军右翼,浑释之和西域兵马为中军左翼。王思礼为后军,起兵十五万余人,诈称二十万东征长安。

大军一路旌旗招展,遮天蔽日,似狂涛怒啸般直奔长安。

同年九月二十七日,各路大军进抵长安城西香积寺。

叛军闻知此事,由安守忠率军十万抵达香积寺以北,在那里列阵以待。

是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却有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四野。鼓声雷动,喊杀声惊破云霄。

安守忠看唐军阵容严整,命李归仁道:“我军兵少,不利于久持。彼军虽多,但编制繁杂。将军可速带一部人搦战,诱唐军出击,我军再一起杀出逼退唐军。只要唐军一退,我便借机冲击唐军阵地,可获大功。”

李归仁于马上拱手道:“末将领命!”遂引本部兵马,在阵前叫阵。

元载望着李归仁急切的神情,对李嗣业道:“此必是安守忠的诡计,妄想诱我等出击,再全军一起杀出。只要我军稍退,则很有可能成为溃逃之势。”

李嗣业笑道:“元将军对此早有防备,不然也不会如此从容。”

元载哈哈大笑,命传令兵去报主帅郭子仪,说可以将计就计,不动如山。

郭子仪在中军得到元载的汇报,仔细思索片刻,便命传令兵道:“命元李二位将军务必谨慎,千万不要心急。”

传令兵得到答复,飞马回报元载。

此时,李归仁还在阵前叫骂,骂的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

元载只是冷笑,并不生气。

不一会儿,传令兵到来,并转达了郭子仪的嘱托。

元载和李嗣业相视一笑,引兵出击。

李归仁看唐军动了,大喜道:“唐军一动,便落入我军的算计之中啦。”当看到唐军不是以圆盾兵为前阵,而是以陌刀营为前阵的时候,有些愕然。

元载和李嗣业早年曾在高仙芝麾下,担任陌刀营前锋出征小勃律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