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静 - 大唐元相公 - 萧小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元相公 >

第437章静

第437章静肃宗虽然不是庸主,但也只能算是中上之才。以至于后来的册封在思路上出了问题,直接导致藩镇割据的出现。

继其之后的代宗和元载,都将为对付藩镇割据而奋斗终生。

这些是后话,暂且说到这里。

且说肃宗道:“先生妙计百出,策略深远,功在众人之上。朕有意封卿为左侯,食邑千户,不知卿意下如何?”

李泌正襟危坐,脱下帽子,说道:“臣已经报答了陛下之恩,想请陛下依约,允许臣做个闲人。”

“哎呀!先生何出此言!”肃宗急忙挽留道,“我与先生相逢于危难之际,共同经历患难,正要同享富贵,先生怎忍心此时舍我而去。”

“臣此去有五大原因。其一,臣功劳太大,不能留。其二,臣深受陛下的隆宠,不能留。其三,臣本是布衣,却发迹太快,不能留。其四,臣任职太重,不能留。其五,臣与陛下相遇太早,不能留。”

李泌说完,拜伏在地。

肃宗再次挽留:“先生这五条,朕都不会记在心里。先生只管留下,朕一定会善待先生。”

李泌道:“陛下恩重,臣无以为报。天下虽然没有彻底安定,但胜利已经可期。臣已经无大用,请陛下放臣退隐。”

肃宗见李泌去意已决,只得点头同意。

李泌又把掌握禁内府库和兵马元帅府的宫禁契钥,当众交出。

肃宗把它转交给了李辅国,由李辅国代为掌管。

李泌刚从禁内退了出来,还没走几步,便见到一个人迎面走来。

“和政公主。”李泌躬身叉手施礼。

“先生要走?”李清漪问道。

“草民已经得到陛下恩准,退隐山林。”李泌道。

“先生可走的真快呀!”李清漪有些不满道,“我兄长、我夫君都仰赖先生出谋划策。”

李泌叉手道:“广平王聪慧过人,将军更是有大智慧,不需要草民再念叨。”

李清漪听出李泌对元载的评价,更高于自己的兄长,立时引起警惕。

按照一般的逻辑,上位者总是比下位者获得更高的评价。但在李泌这里,却完全反过来了。

“先生如此评价我夫君,莫非意有所指?”李清漪追问道。

“公主果然聪慧过人,一点就透。”李泌毫不掩饰道,“将来大唐天下,还要仰赖将军的担当。”

“国有长君,需要我夫君做什么事?”李清漪追问道。

李泌笑而不答。

李清漪再想追问,却见到一阵烟雾飘起。当烟消云散时,李泌已经不知去向。

这是一套高明的轻功,连李清漪都不得不佩服。

此间事已了,深藏身与名。李泌不久之后就离开长安,遁入山林,在衡山潜心修道。

此一去,等李泌再回长安,已是五年之后的事情。

九月末尾,元载追随郭子仪追击叛军,一直追到潼关。杀敌五千,成功收复华阴和弘农郡。

然而刚还朝,便受到肃宗的处罚,削去三百户的食邑,只留二百户的食邑。

元载不仅没有丝毫的怨言,反而上表谢恩。

李清漪担心元载心里不自在,等元载回府后便去找他。

当时元载在书房,耐心的写书法。

通篇只写了一个大字“静”!

李清漪随便捡起一张纸,看了眼赞道:“夫君书法越来越好,完全不像刚到长安时,笔走龙蛇,不知所云。”

元载笑了笑道:“公主瞧得分明,我这一笔字确实有很大的进步。”

李清漪总算安心,笑道:“见字如见人,能够写这样的字。说明夫君并没有被削减食邑,而感到不甘心。”

元载哈哈大笑道:“只要能回避兵刃相加,区区削食邑,何足道哉!”

李清漪跟着笑了。

但王韫秀却不这么看。

当她看过元载写的字之后,对薛瑶英道:“静的相对是动,意味着不动如山,动若雷霆。”

薛瑶英道:“你的意思是夫君不仅没有怨气,反而已经有了没有生气的想法。”

王韫秀点头认可。

薛瑶英大吃一惊道:“那夫君的想法,岂不是想要做……”后面的“权臣”二字不敢说出口。

王韫秀点头道:“这样看来,只怕元府将来的命运要变得扑朔迷离。”

薛瑶英不胜唏嘘。摸着自己逐渐变大的肚子,若有所思。

唐军在潼关积极备战,准备一举收复洛阳。

当前形势可谓一片大好,独有一个地方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个地方是睢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