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危机逼近 - 大唐元相公 - 萧小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元相公 >

第392章危机逼近

第392章危机逼近

九月望日,肃宗抵达彭原。鉴于彭原的防御不及灵武城,肃宗重新做了兵力部署。以飞龙禁军宿卫宫禁,左神武军负责巡视街道、执行宵禁,右神武军驻扎城东,拱卫彭原。又派建宁王李倓招募健壮士卒,组建新的羽林军驻扎在城西。

尚未安顿完毕,便接到太原派来的密使送来李光弼亲笔书写的紧急军情,内容大概如下:

史思明集结叛军十余万,粮草无数,准备大举进攻太原。

肃宗看完塘报,惊得面色苍白,额头直冒冷汗。

淑妃张氏挺着大肚子,来看望肃宗,见到这一幕,忙问原因。

肃宗道:“李相公在塘报中说,太原只有守军两万,且多是老弱残兵。如何敌得过史思明十余万大军!太原为我李家龙兴之地,一旦落入敌手,对我大唐士气民心打击甚大。再者史思明取得太原,必然顺道西进,夺取灵武城。”

张氏听出肃宗话语中的恐惧与无助,安慰道:“安西军等大唐兵马都在来援的路上,第五琦也赶赴江淮筹措赋税,天下民心皆归大唐,还大有可为。陛下不宜过早垂头丧气,让列位臣工看见,动摇军心。”

肃宗长叹一声,握着张氏的手叹道:“天下之大,群臣之众,也没有一个人能像你这样无时无刻开解我。”

张氏羞涩的低下头。

这时,有宦官来报: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赵国公元载和银青光禄大夫李泌在外求见。

张氏为避嫌,在宫女的搀扶下退了出去。

紧接着,四人入内,拜在君前,口呼万岁。

肃宗赐平身,并命李辅国将李光弼所写的塘报拿给他们看。

传阅完毕,李辅国收回塘报放回龙案。

肃宗问道:“众卿对此有什么看法?”

李泌出列奏道:“太原之战胜负难料,往坏处想是太原失守。有鉴于此,必须提前行动。”

肃宗深以为然,追问道:“如何行动?”

李泌回道:“回纥素日与我大唐交好,且盘踞北方势力庞大。不如遣使往回纥借兵,如此便有二利一害。”

“详细说明白。”

“一利,我大唐得到强援。二利,可以断了回纥和逆胡安禄山结盟的可能性。”

“一害呢?”

“回纥必然漫天要价,甚至狮子大开口。同时北方边疆,再难安宁。”

肃宗听罢,长出一口气,来回踱步。

最后,肃宗咬牙道:“温故而知新,好,你这番话甚好。但逆胡安禄山势力委实太大,若不断了他和回纥联盟的可能,终必为患。既然借兵之事有二利,仅有一害,朕当为之。”

肃宗拍板,同意向回纥借兵。并拟定了借兵的策略,一是借兵,二是联姻。通过这些手段,将两国结为一体。

接下来,关于出使回纥的人选。

最先确定的是仆固怀恩出使,他是铁勒部九大姓之一,与回纥大汗葛勒可汗是同根同源,是十分合适的人选。

至于正使,肃宗起初打算用敦煌郡王李承寀(cai)。

李承寀是唐高宗李治曾孙,章怀太子李贤孙,邠王李守礼之子。李守礼生前与肃宗交好,李承寀又作为宗室追随肃宗到了灵武城。无论是忠心,还是亲疏都很合适作为出使回纥的正使。

有人却不这么看,站出来反对。

肃宗一看反对的人是李泌,便问原因。

李泌道:“臣有一个比敦煌郡王还要合适的人选!”

“谁?”

“赵国公。”

肃宗看向元载,大感意外。

元载也是一头雾水,寻思着这种事干嘛让我去。忙出列奏道:“臣婿虽然很想为这件事尽力,但臣婿身兼保护陛下的重任,不敢轻言离开。”

肃宗点头,认为大有道理。

李泌却道:“赵国公乃是陛下女婿,是皇亲国戚,担任正使不算看低了回纥,此其一也。其二,回纥重勇士,赵国公号称万人敌,前往最合适。其三,回纥到底是异族,必须有人既能攀交情,又能震慑其众。何况……”故意停顿了一下。

肃宗听出李泌话里有话,忙追问道:“何况什么?”

李泌道:“赵国公曾经极爱用剑,一代铸剑大师张鸦九的杰作,用陨石铸造而成的鸦九剑,曾是赵国公的佩剑。”

这件事,肃宗很清楚,元载为这把剑几次被冤枉。

元载听了,脸色变得苍白。

李泌道:“赵国公把这柄剑送给了回纥的公主,葛勒可汗之女。”

肃宗大吃一惊,从来没听元载说过,不由得看向元载。

元载最怕的也是这个,忙解释道:“当时臣婿因鸦九剑屡次受冤枉,不得已将剑送给别人。”

肃宗却笑着摆手道:“不必解释,贤婿确实是最佳人选。”

元载只好遵旨,同时扭头看了李宓一眼。

李泌无奈的耸了耸肩。

肃宗另有要事商议,元载和李泌先退了出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