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三方敲打
第325章三方敲打
窗外灰蒙蒙的天,代表着元载此刻的心情。刚才宫里来人带来了皇帝的旨意,旨意内容大致如下:
皇帝先自我表白一番,这些年对元载是如何不薄。接着夸元载尽忠职守,不负所托。夸完话锋一转,说右羽林军缺乏合适的将领,问元载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补缺。
这哪里是问元载右羽林军是不是缺乏将领,而是变相的要他交出右龙武军和飞龙禁军,这两支长安城最有战斗力的禁军。
如此一来,元载的以退为进算是毫无用处。
君命不可违,元载面对着妻妾,无奈的说道:“我明日进宫面圣,当着陛下的面交出右龙武军和飞龙禁军的印信。”纵然有些不甘心,也只能承受。
李清漪安慰道:“凡事有得必有失,夫君别太往心里去。夫君没了两支禁军,杨国忠也折了陈希烈这个走狗,陛下命杨国忠重新举荐左相。如此算,也算是平局。”
元载有些不高兴,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自己折的可是两支最有战斗力禁军,杨国忠不过是少了条走狗,怎么能算平局。
诸位看官一定很奇怪,久闻朝廷禁军是精锐之师,杨国忠怎么就单单在意龙武军呢?这里面一项很重要的原因,禁军大多数不行了。
话说唐代有著名的北衙六禁军,分别是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合称北衙六军。其中羽林军资格最老,战斗力最弱。军队里几乎是功勋子弟充任。神武军最没存在感,因为没有出色且受皇帝信任的将领担任大将军,成了摆设。
仔细一算,大唐都城唯一的拱卫部队只剩下左右龙武军和飞龙禁军了。
王韫秀也看出元载脸色难看,便道:“君命不可违,夫君再不愿意也要交出来兵权。这样也好,兵权再次回到陈玄礼的手中,陛下也少了攻击你的心思。”
元载自己也是这样想的。俗话说“赏无可赏,便是杀”。这样一支劲旅,始终握在自己的手里。就算不是为了这件事,迟早要被皇帝找个机会换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次晨,元载手捧官服、佩剑、鱼符、印信,前往兴庆宫觐见皇帝李隆基。
见到陛下的瞬间,元载免冠跪拜,请罪道:“臣元载自右龙武军大将军和飞龙内使任上,自认有亏职守。故而战战兢兢,唯恐陛下见罪。今陛下咨臣谁可担任右羽林军大将军,臣以为自己能够胜任,求陛下恩准。”
元载说完跪伏在地,不敢抬头。
只听李隆基笑道:“元卿于任上多有功勋,怎么能说是有亏职守呢。朕询问卿家谁可担任右羽林军大将军是真的询问,绝不是让元卿自请前往的意思。”
元载听了,吃惊不小。心里在想:“皇帝这是玩的哪出啊?难道是欲擒故纵,撇清关系。”于是又道:“陛下,臣句句出自真心,求陛下恩准。”
李隆基沉声道:“既然元卿实在不知道谁可以担任右羽林军大将军,朕便不问你就是。你去吧,好好在自己任上做事。”说罢,转过身去。
这是叫人出去的动作。
元载尽管被皇帝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是只得从殿内退了下来。退到殿门口,再转身离开。骑在马上,苦苦思考刚才的事情。
“皇帝会有心逗我玩吗?”元载摇了摇头,不相信这是真的。若是仔细追究,又猜不透皇帝的心思。
正苦恼之际,李俶来了:“方才听宫里来报,妹夫在陛下面前自请开缺,却为何没有成功。”言语里颇有些高兴的意味。
元载听了,回道:“我也不知道。”
李俶笑道:“我却知道是为什么。”
元载竖起耳朵听。
李俶道:“你真的以为陛下是闲着无聊在戏耍你吗?才不是。”
“陛下这是在敲打三方,一是警告你,不要偏一方,否则立马将你打回原形。二是告诉杨国忠,朕要留下的人你不能动。三是吓一吓我父亲,让我父亲老实点,不然我就让你瞬间变浮萍。”
元载听罢,恍然大悟。苦笑道:“陛下用心真是叫人难以捉摸,一个不小心恐怕就要……”后面的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俶却不再继续就这事说话,而是向元载说起另外一件事。
“今日早晨,我叔父寿王专程到我父亲府上拜见。并向我父亲表明心迹,说自己无心大位,请父亲一百个放心。”李俶说完,等着看元载的反应。
元载一点都不感到意外,笑着说:“杨相公有意扶持寿王继承大位,才会在昨日的酒宴上指使陈希烈试探各方的反应。我猜寿王刚开始还没明白,但回去想一想就明白了。立刻吓出一身冷汗,今天早上来找你。”
李俶点头道:“八九不离十。不过细想还真后怕,如果皇爷爷当时真的有偏向寿王,我们的日子可就难受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将来的路还长着呢。”元载好心宽慰李俶,“从昨天的事情来看,太子殿下的位子似乎是十拿九稳,目前唯一要注意的是一个字‘稳’。”
李俶深以为然的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有稳下来才能等待天机到来。”
两人相对一笑。
随着玄宗皇帝李隆基的年龄越来越大,移储的心思也随之越来越小。只是时不时敲打太子,再没有大的动作。至于杨国忠比起李林甫又差了一截,面对元载和东宫的以静制动策略,显得那么的笨拙。
时光转眼即逝,来年李清漪为元载诞下一女,取名元淑仪。这样算来,元载也算是儿女双全。
但,元载的心思却更加沉重。因为时间磕磕绊绊的来到了天宝十五载,这一年便是安史之乱的开局之年。
大唐的历史,乃至整个华夏的历史即将出现巨大的转变。大唐由盛转衰,由此开始了。
元载望着压枝欲折的瑞雪,眼神变得冷冽。既然无法改变,那么就尝试着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