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章
方时榴是个刑事律师,接触的案子性质大多与真善美沾不上边,而她又是个工作狂,精神长时间高度紧绷。
所以,当她得知共同生活的母亲车祸去世的消息时,高度紧绷的神经霎时崩断,即便处理完了母亲的丧事又过了一个月,也仍然没有变好的迹象,为此不得不一再停止工作。
为了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方时榴选择了看心理医生,但她本能地排斥向人坦诚地剖析自己,于是看心理医生的行为不仅没有缓解她的情况,反倒让她开始失眠、经常整晚只能睡着一个小时,吃了安眠类药物虽然可以睡得更久了,但第二天她的状态会很差。
因此,方时榴暂停了和心理医生的会面。
但失眠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不过她已经可以强打精神、若无其事地回去上班了。
恢复工作的一个星期后,律所合伙人生病住院,方时榴在医院附近买花准备去探病,从而走进了卫繁的店。
“今天有插花送花束活动,要试试吗?”那是卫繁对她说的第一句话。
后来方时榴才知道,这人第一次见面就对她说谎——压根没什么插花活动,只是那时候卫繁自己正好在插花消磨时间,顺口说出来当了借口。
那天,在方时榴走进店里后,卫繁几乎是丧失自制力地陷入了那种叫一见钟情的情绪中。
方时榴对插花没什么兴趣,也不介意为了探病花一束花的钱,但那时候她还排斥着医院这个最后一次见到奄奄一息的母亲的地方,为了拖延时间,她点了头。
如果卫繁愿意,那么他会是个很擅长于聊天的人,这大概也和他曾经做过心理医生的职业经历密切相关。
那天插花的作品虽然不怎么样,但方时榴觉得和卫繁聊得很愉快,于是在卫繁提出加微信好友、方便之后花店有活动通知她时,方时榴没有犹豫地同意了。
卫繁虽然不爱把从前的职业习惯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但毕竟那曾是他人生的一部分,和方时榴多交谈一些时间,他就可以说是轻易地发现了方时榴携有的心理问题。
也发现了方时榴对心理医生的排斥。
正好,他已经不是心理医生了,心理医生的职业道德也不能允许他和自己的病人有私人的发展。
——幸好他已经不是心理医生了。
这算是他做出改行决定以来第一次体会到了真切的“庆幸”。
虽然已经不从业,但不妨碍卫繁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动声色地帮方时榴走出阴影。
在这个过程中,卫繁知道了母亲车祸离世对方时榴打击那么大的原因——当然,母亲离世本就是一件打击极大的事,不过在方时榴身上的性质相对更特殊一点。
方时榴出生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家庭。
因为父亲是中学老师,又是祖父母的独子,母亲在操持家务方面也勤劳精明,所以方时榴的家境和生活环境倒也谈不上穷困。但家里只有父亲这份收入来源,父亲就业的学校只是一所乡镇中学,所以也的确算不上富贵,不过在当地还过得去。
单从经济情况来看,似乎也说不上多“不美好”,然而事实上——
在这个非常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家庭中,有极度大男子主义和有绿帽癖一般极端疑心的父亲,有性格懦弱忍让成性似乎觉得眼泪可以冲刷掉苦难的母亲,还有一个受惠于独生子女政策但并不受重男轻女的父亲和祖辈喜爱的女儿方时榴。
方时榴从小到大几乎都没有见过慈爱的父亲,对父亲的印象只有严苛、冷漠、不近人情,会在她兴高采烈拿回优异的成绩单时说一句“你要是个儿子,在我的遗传下只会考得更好”。
有那么几年时间,父亲还总是怀疑母亲出轨、方时榴并非他的女儿,因为作为一个生物老师、他知道生男生女其实是由男人的染色体决定的,而他自信地认为:“我不可能生不出儿子,一定是你妈趁我在学校辛辛苦苦上课的时候偷人了。”
这样一个父亲,在学校里却十分温和慈爱,不论男学生还是女学生都敬重他,他从未在课堂上说过那些打压亲生女儿的话——某种程度上倒也算是他那些学生的幸事。
而母亲……方时榴对她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又忘不掉在那个所谓的“三口之家”里,母亲对父亲再如何伏低做小,却也总是护着她这个女儿的。
方时榴见过别的因为独生子女政策而被迫只有一个独生女的重男轻女家庭,那样的家庭里往往连本该最亲近的母亲都会对女儿埋怨说“你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可至少在这一点上,她的母亲从未伤害过她。
方时榴读书早,直到大二才满十八岁成年,而那年她生物学上的父亲表示:“按法律义务规定,我养你到成年就够了,我的义务已经履行完了,以后我不会再给你一毛钱,你那些学费、生活费自己看着办吧。”
好在方时榴十岁后就的确没再对他、对这个家有过不切实际的期待,上了大学后就开始勤工俭学攒钱,倒不至于因为父亲的釜底抽薪而陷入困窘。
但母亲为此数度以泪洗面、自责懊悔,甚至难得壮着胆子跟父亲唱了多次反调,而每次唱反调都往往以被殴打结束。
“石榴,妈妈对不起你,都怪妈妈没本事,手里没钱,让你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子自己打工,谁家的姑娘这么受苦啊,别人家那嫌弃姑娘的也没狠心到大学都不供了啊……我们家石榴怎么办啊,都是妈妈的错……”
方时榴曾经很讨厌“石榴”这个小名,因为她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所指的水果是在镇上一场婚礼上,人家说石榴是多子多福的意思。
当时方时榴已经知道自己这个女儿不受母亲以外的家里人待见了,他们都想要个儿子。
所以方时榴讨厌起了被叫“石榴”,闹起了别扭。
“不是的,宝宝。”母亲对她说,“你叫方时榴,时榴的意思是你出生的时候是石榴开花的时节,小名石榴也是因为这个,如果有不好的意思,就不会特意用时间的时,直接用水果那个石榴做大名了啊,是不是?”
年幼的方时榴勉强哼哼两声。
母亲接着说:“而且啊,宝宝你还没学到呢,石榴不只有多子多福的意思哦,它还有吉祥如意、平安美满的意思呢,象征着人生红红火火、生活蒸蒸日上,咱们是那个石榴。”
这下年幼的方时榴被说服了,很高兴。
后来她才知道,她的小名“石榴”是爷爷奶奶起的,的确是念多子的意思,本来甚至还想给她大名叫石榴,说是毕竟读书人家、就不起招娣盼儿那样的名字了,而且他们儿子工作重要、是别想要第二个孩子了,起个石榴就当满足一下老人家的念想了。
方父觉得老父母言之有理,但又觉得“石榴”直接当名字太俗,而且怕被人拿捏着多子多福的寓意说事,于是有些犹豫。没什么话语权的方母趁机提议,说女儿出生这会儿正好石榴树开花,要不就叫时榴吧。
于是,皆大欢喜。
——知道这个事实时,方时榴已经高中了。
对此,她反应平平。
她喜欢母亲告诉她的那个解释,她也会为自己的名字做注释,她就是繁荣美好的石榴。
古诗有云——
英英石榴花,不火而自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