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黑夜将至(中) - 诡异侦探事务所 - 林中有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22章黑夜将至(中)

凭空出现的碎尸块,模糊的血肉,无法确定是什么器官的不明物体,陆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被发现。浓重的死亡阴影之下,曼谷城的旅游业首当其冲遭受到了致命打击,各大型营业场所被迫关停。

紧接着,学校、酒店、商业街、游乐园等人流密集地,全面封禁。

只有各大职能部门、医院,部分银行以及与境外存在商业往来的公司,还在勉强运营中。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政府干预所致。

一半原因是这座城市的主要经济依托于旅游业,游客作鸟兽散后,与此相关的从业人员就失去了收入来源;

另一半原因,则是惜命。

绝大多数人都害怕自己在上下班途中遭遇不测,害怕孩子去了学校就再也回不来了。

说到底,惜命是表象,害怕爱着的、在乎的那个人,突然消失的绝望,才是底色。

不愿意与家人分开,担心一转身就再也见不到对方,即便心里还有一丝活下去的希翼,却还是怕极了那个万一。

就像所有未世灾难电影里一样,绝大多数普通人,在这个时刻都非常清楚自己只是狂澜巨浪中的一只小纸船。改变不了任何事情,也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

能做的就是在最后的时光里,与所爱之人在一起。

偌大的城市,似乎瞬间被摁下了静音键。

曾经车水马龙的街道,突然安静下来。不再有车来车往,偶尔驶过的车辆,基本都是警车、救护车,和极少数的私家车。

曾经承担了一大半游客运载工作的嘟嘟车,像搁浅的渔船般,停靠在大街小巷的角落里,无人问津。

人们紧闭家门,小心翼翼地活着。每天都期盼着有谁能站出来,救救他们。

关于死亡波的各种传说,在网络上疯狂流传,并极速发酵。

物极必反,人也一样。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似乎是为了印证这句话,曼谷城,这座曾经无比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经历了死一般的寂静之后,迎来了无法想象的灾难。

与工作生活在曼谷城的常住民不一样,原本想留下来再观望一下,拍点惊悚素材吸粉赚流量的游客,不是本地人,对这个国家这座城市没有丝毫归属感。

他们当然不想无端端死在异国他乡,他们想逃。

但是,无处可逃。

因为‘死亡波’早就蔓延至整个国度,无论是最远的北府、与海域相接的岛屿,还是渺无人烟的山野密林,都无一幸免地被完全覆盖。

整个国度被死亡阴影所笼罩,切断了所有通往外界的通道。

禁空、禁海,连去往邻国的陆路也被浓雾封锁,生人勿近。

成为了真正的神弃之地。

游客们在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成为了第一颗引爆曼谷城的惊雷。

来自各洲各国、肤色各异、语言也不同的游客们,惊恐地联系各国大使馆,但警力本来就严重不足,根本不可能为他们提供任何保护。

他们无法回到家人身边,只能用视频电话的方式,向家人报平安。

在惊恐、孤独和自我安慰的反复煎熬下,游客们终于坐不住了。他们组团拉起横幅,走上大街,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给个说法。

这一幕幕都在刺激着默默忍受的本地居民。

大家都是人,都怕死,也都怕失去亲人。只不过,本地居民对这座城市比游客多了一层归属感。

但这又不是战乱年代,人们并不会产生‘与自己的家园共存亡’这种崇高信念。

人们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会是什么,只知道并不是飓风、火山喷发、海啸,这些肉眼可见的灾难。

人们想活着,但越来越浓重的血腥气息,却像在对他们说‘你们逃不了,你们会死’。

然后,被切成十七、八块,或者索性被搅碎成肉泥。

在希翼着一线生机和无时无刻的死亡威胁之下,人们漫无目的地忍受着,期待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室、贵族老爷,或者军队、警方,能给自己一个安慰。

哪怕是听到最不好的消息,也比在这种反复的、无望的煎熬中,战战兢兢地活着强。

然而,并没有。

皇室发言人很官方地表示会彻查到底,贵族们都躲在各自的庄园里,不敢露头。

皇家警署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公开发布了对此事的调查进度。然而,那些听上去极其有力的说词,换作是以往或许能糊弄过去,但眼下之事与每个人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网络上充斥着人们对皇家警署无能的愤怒和质问。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普通人容易被愚弄,并不是真的有多么愚蠢,而是‘愿意’。

生活只要还过得去,人们就算心里清楚自己看到、听到的,只是那些上位者想让自己看到、听到的,也并不是很在乎。

但当突破了‘只是活着’这条底线后,人们就不再装聋作哑,不再视若无睹。

有样学样地效仿游客自发组织起来的游行团队,一条条巨大的手写横幅,出现在城市的各处。如同春天的野草般,从黑暗的地底破土而出,想要重见光明。

人们也走上街头抗议皇室的不作为,青年们围坐在皇家警署大楼前,要求知情权。

终于,人们等来了军方的回应。

然而,却与想象中的不一样。

那一个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的不是夺走亲人好友生命的未知所在,而是那些走上街头抗议的人们,是那些要求知情权的青年。

…………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