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尸开道
你言之凿凿,是因为知之甚少。西方国家有一位首相兼政治家、历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如果总是笃定相信自己确信的事情,是因为这个人的知识面狭窄,对事物的认知很浅。
究其深意,就是由无知带来的固执。
固执,利好的一面是性格坚韧,在受到挫折和打击的情况下,依然能坚持自己的追求,不会轻易改变;
而弊端的一面则是冥顽不灵,撞了南墙也不知悔改,认定自己的失败是外力原因,并不是自己的错。
这是把双刃剑,拥有这种特性的人,往往能在某个专业领域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同时,也会令其止步不前。
更糟糕的是,如果一开始的方向错了,那就是在往一条错误的道路上飞驰,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林烬曾无数次审视过自己。
可以确定,他不是个固执的人。
对世间一切事物,他从来都是抱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因为,他深知一个道理,一切事物都不是亘古不变的。
变化,才是宇宙间唯一的不变量。
这是一个悖论。
《万物之书》一反常态地没有给出提示、信息或者线索,而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一针见血地提出灵魂拷问之时,林烬心底某个角落,蓦地震了一下。
信任?!
他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更没意识到自己最缺乏的,就是信任他人的能力。
导师在专业课上教导的内容,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求证。在尸检科打工的时候,他偶尔会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做时实记录的工作。法医的检查结果,他也会再三提问,搞得法医都有些不耐烦。
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例举。
总而言之,他的的确确不容易对他人产生信任感。
但事实上,林烬置疑的对象,也包括自己。
在他看来,只有找到无懈可击、驳不倒的绝对正确,才值得被完全信任。
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固执?
心性过于谨慎,日常却很散漫,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感觉,这两种矛盾的特性,在林烬身上相融。
令身边关系最亲近的同学,都觉得和他之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壁垒,似乎永远都不可能走进他心里。
这一点林烬自己也知道,只是他不在乎。
反正,他也从没想过要与什么人建立起极为亲密的关系,更没有蓬勃的倾诉欲,需要一个能接纳他的倾听者。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死后也将是孤独的。
这是林烬心底最真实的想法。
并非矫情,用一句曾流行于网络上的话来来概括,他就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人类不过是沧海一粟,也许就像某本科幻小说里描绘的那样,人类的思维与自认为灿烂的文明,在浩瀚宇宙中只是被高等文明随手便可湮灭的灰尘。
虽然有这种认知,但在生活中,他极少会产生失落之感。
像每一个普通人那样,他每天都在认真地活着,喂饱自己、取悦自己。
然而,此时此刻,这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心底深处那个最真实的想法竟然松动了。
……………
‘小鬼,通知瑶和竺风,三分钟后让她们进入陀门宗。’
签定契约后,林烬可以通过精神连接感知到所有附属所在的方位以及生存状况,并在意识中下达指令。
【我主一小步,真是事务所的一大步啊!】
《万物之书》不失时机地揶揄了一句,林烬几乎能脑补出一个语重心长的老者神态。
‘你不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真是屈才了。’
林烬回怼了一句,书哥用他的经典名言【谢夸】二字作为回敬,尔后又补充道【距离任务时限还有十小时,看上去很富余,但如果找不到长生盏的使用者,那就等死吧。】
悬挂着长生盏的那根石柱,上头必然安装着连接燃油添加装置的管子,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取下长生盏的时候,里头还是满满的酥油。
打翻是不可能打翻的,这玩意本来就不是普通青铜灯,狂风都吹不熄,更别说进了盏里的油能倒出来了。
不过,此时那点儿酥油已经燃尽,但焰芯并没有出现任何要熄灭的迹象。
显然,在断油的情况下,灵器还能持续燃烧。
书哥明确提示,时间是二十四小时。
所以,想以不变应万变,在这儿耗着熬灭青铜灯是不可能了。
因为,一旦超过任务时限,林烬的灵魂点就会以每小时10点的频率下跌。
而之前在[定·风波]阵局,疯狂吸收红衣僧哈农的能量与罗刹姐弟化魔后的魔气,以及萨尔曼、苏旺提耶、乾达婆三人同时出手的能量之时,林烬的身体与灵魂都出现了过载现象。
他的身体虽然扛住了常人根本难以想象的剧烈痛楚,但灵魂点却暴跌了一波,从原本的412跌到168。
十小时后,如果还没能熄灭长生盏,完成回收任务。那么,他就只剩下16个小时的存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