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灭灯(三)
“阿嚏!”林烬满头满脸全是灰,吸了一鼻子一肚子都是,刚落地就打了个喷嚏。
看了头顶左右两边一眼,上方还有部分镶入穹顶的石块,没有掉下来。
左右两侧的边箱,已经被轰然倒塌的两根琚凤柱,砸碎开来。
边箱里头同样是两尊呈跪姿的人形晶体,被石块砸压碎裂开来,现出两具白骨。
林烬的目光在断骨上停留了一秒后,就移到了石块上雕刻着的禽类图腾。
要不是《万物之书》提示,还真看不出来那比野鸡还草率的图案,竟然是凤凰。
‘离谱个鬼啊,东南亚邻居们的审美,这么另类的吗?怕不是把经费都用在铸造地宫上,刻石柱的时候钱不够,随便找了几个便宜的工匠凑合着瞎刻?’
林烬在心底吐了句槽,扭头看向四重棺椁后头,金光宝座左侧那根最为粗壮的石柱上。
先前在找真正的【长生盏】时,曾粗略看过地宫内的一切布置。其中当然包括四十二根石柱。
经‘书哥’这么一提示,他想起来,从最外圈的石梯开始,越往里石柱越粗壮。
他注意到了这个小细节,但一开始还以为那是建筑设计需求,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多门门道道。
不过,再怎么集中目力,如何细致判断,林烬还是看不出来,那根最粗的石柱上到底雕的是什么玩意。
【无穷柱,上头刻着的是能量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由生至死、由死再生的轮环往复。意指生生不息,永生无死。】
‘呵,呵呵~~’
林烬嘴角抽了两下,这随意到毕加索直呼内行的意识流抽象艺术,就是给他再多时间也欣赏不了。
‘九矅、八莲、七星、六芒、五情、四元素、三往世、两龙凤、一无穷。啧,听上去跟道家的一些理念,很相似啊。’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大意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变幻,九九八十一后又再循环,归一’。
这就是,九九归一、周而复始。
不过,道家认为的九九归一即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回到本初状态。是一种升华、再造,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涅槃。
这里的循环,也不是原地轮回,而是由起点到终点、再由终点到新的起点,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对于林烬心底的疑虑,《万物之书》给出了明确的提示。
【我主多虑了,地宫内的一切布置与华国道门没有任何一丁点关系。天地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上古以前对自然现象的畏惧与崇拜,是无比一致的。因而,在将这些当时无法解释的现象神格化的过程上,就产生了不谋而合的思路。】
‘你这么说的意思,是指上古时期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神明存在,一切都是普通人想象出来的?’林烬心底疑道。
【关于古神祇的事情,将来你会了解的。】
‘切,又用这种官方措词打发我。’
暗怼一句,林烬又听到‘喀嚓’一声。
下意识抬头望去,只见嵌在穹顶的两截断石,摇摇欲坠还未坠。
他立马转身,看向那堵已经满布坑洞的斑驳石墙上。
只见,整个人深陷在墙体里的苏旺提耶,不知何时醒过来,并且凭着一股蛮力,已经挣脱出一条比成年人大腿还粗的胳膊来。
苏旺提耶挥起一拳,砸在墙上,顿时碎石迸裂。紧接着,又是一拳…
看这架势是想把墙体打碎,好将自己整个人解放出来。
‘这家伙到底什么材料做的,不死就算了,怎么还有这么大劲?!’
林烬一阵无语,心底急问‘这四十二根柱子这么讲究,肯定不是随意摆的,有什么讲究?’
‘书哥’虽然很贫,时不时还很爱用林烬大脑里的词汇和各种老梗、新梗、半老不新梗,揶揄diss他,但关键时候都是很靠谱的。
所以,刚刚进到的那串数字,一定意有所指。
而这,极有可能就是解开‘如何灭灯’这个难题的关键所在。
【由一至九,共四十二根柱子,组成了[永恒四十二柱]。别误会,这不是什么阵法。古印度有一个宗派,名叫坦瑞斯玛。这个教派信奉永恒真神,笃信人类通过储存能量,可以与宇宙中的能量共鸣,从而达到永生不死。】
《万物之书》提供了极为详实的信息——
【经过三千多年时间,坦瑞斯玛教派从古印度流传开来,南亚地区有几个国家至今还有这一教派的教义流传。
而东南亚诸国,则将这一教派与佛教及本土鬼神崇拜的习俗相结合,产生了一个新的信仰——母神教。
母神崇拜,在东南亚地区一度非常盛行。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家,早年大多依靠种植生活,大地被民众赋予了人性化的神格,暨大地母神。
坦瑞斯玛教与母神崇拜的结合,简单粗暴,就是把两种信仰无缝拼接,演变成供奉大地母神,照母神旨意生活、祭祀的子民,就可以得到母神庇佑,成为大地上的永恒者。】
‘永恒者,我还永恒族呢。’
林烬吐槽了一句,当接收到【我主睿智】这四字提示后,一个念头自脑海中划过,整个人顿时风中凌乱了。
‘什么情况?这个地宫,这四十二根抽象派柱子,也是为了制造一个不死人?’
【大胆点,把‘一个’去掉。】
“什么鬼?!”
顾不上‘书哥’在这种情势下还不忘皮一下的贱属性,林烬惊诧得脱口而出。
一种极其不好的预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林烬蓦地扭头看向四重棺椁正中间那架主棺,浑身寒毛不由自主地倒竖而起。
摩利教,陀门宗,母神教,这三者之间到底什么关系?难道说,陀门宗不仅仅只是摩利教在曼谷的大号马甲,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