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长安,长安
夜色苍茫,火光冲天。一行百余人,仓惶奔逃。
十四岁的鸠摩加利,回头看向被火海吞没的白马宗普寺,心底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很久以后,他才知道,那种感觉叫做哀伤。
最后的藏身之所也被毁掉了,曾经的龟兹国名门鸠摩氏一族,就这样成了居无定所的丧家野犬。
戈壁的风沙很大,大到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
所有人都裹着厚重的头巾,脸也捂得严严实实。但还是没用,风沙迷眼,寸步难行。
他们没有骆驼也没有马,族人中有一半是老弱妇孺,只能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这样的行进速度,很快就被吐蕃士兵追上了。
他们不明白,珠宝、玉石,大唐皇帝赏赐的绫罗绸缎、锦衣华服,甚至连族里的年轻女孩,都被这些吐蕃士兵抢走了,为什么还要追杀他们。
为什么?
残忍的吐蕃士兵,不会告诉他们答案,挥向他们的只有沾满族人鲜血的弯刀。
“逃啊,快逃!”
“别管我们了,就算你们留下来,也活不成。”
“快逃,带着孩子们逃,一定要活下来,一定要给我们鸠摩家留下血脉…”
“走啊!”
拼死一搏,或许真的会让最普通的人变得无比悍勇。
族中最壮实的男人们,用血肉之躯拖住了吐蕃士兵的追击。
余下的族人,在呼啸的西风中,四散而逃。
被两个兄长抬着逃出刀光血影的鸠摩加利,直到听见母亲低声呜咽时,才醒过神来。
父亲,再也回不来了。
他们躲在一个小小的岩洞里,外边隐约还能听到战马的嘶吼声。
这样的声音,久久不曾散去。
他们不敢出去查看,靠身上带着的一点干粮和水,勉强度过一天一夜。
很快,最后一滴水也被喝光了。就算不被吐蕃士兵杀死,也会被渴死饿死。
利动不便的鸠摩加利提议,由自己出去打探情况。如果被吐蕃士兵发现了也没关系,反正他是一个残废,活着也只会拖累家人。
母亲和三个兄长不同意,七岁的阿丽娅却很认真地说,我跟哥哥一起去。
当然不可能让他一个连跑都跑不了的瘸子和一个孩子去,最终,大哥以一家之主的身份,挑起了担子。
所幸,吐蕃士兵在附近游荡了一天,已经走了。
一家六人,这才离开山洞,沿着漫漫黄沙路,漫无目的地走着。
就在一家人渴得嗓子冒烟、快要脱水而死时,终于看到远处似有一座坊镇。
强大求生本能,支撑着他们来到坊镇。母亲用一块绣帕换了些食物和水,又饿又渴的一家人,狼吞虎咽起来。
仓惶出逃他们身上都没带什么钱,只能用仅有的饰品和衣服换吃食。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
自从龟兹国归属于大唐天朝后,他们鸠摩一族就从原本居住的府邸,搬到白马宗普寺旁的供院寄住。
鸠摩加利就在是供院里出生的,妹妹阿丽娅也是。
虽然吃穿不愁,但兄妹俩从来没享受过身为名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鸠摩氏的老祖宗如何德高望重,他们一家以前多么被龟兹国国王看重,多么受百姓爱戴,这些事,鸠摩加利只在父亲、母亲和大哥的口述中听到过。
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彻底从没落贵族,辗落成泥。
一家人全身上下掏空也凑不出几两银子,最后,只能把妹妹阿丽娅从小戴到大的一块护身玉卖掉,租下一间民宅暂住。
三位兄长挑起养活一家人的担子,各自在坊镇上找活干。母亲也时常接一些缝缝补补的营生,日子好像步上了正轨。
只有鸠摩加利心里始终有一种悬浮在半空中的不踏实感,他说不清那是什么。他想,可能是因为只有自己无事可干吧。
他努力想学一技之长,但坊镇上没有一家店铺会要一个瘸子学徒。
每当他沮丧地呆坐着望天的时候,阿丽娅就会凑过来用毛茸茸的小辫子,调皮地扎他的脖子。惹得他哈哈大笑着,和妹妹互相挠痒痒。
逗闹一通后,阿丽娅总会埋怨哥哥把自己编好的辫子都弄乱了,不好看了。
而每当此时,鸠摩加利就会一边给妹妹梳头一边笑着说,我们阿丽娅是最好看的姑娘。
阿丽娅就问,有多好看?
鸠摩加利会捧着妹妹的小脸,认真地说,我们的阿丽娅就像蓝天白云一样好看。
鸠摩加利长得像极了父亲,细长眼,笑起来就会眯成一条缝。阿丽娅则像母亲,一头浓密的长发微微卷曲,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就像两颗黑水晶般,通透明亮。
家族发生巨大变故,连番奔波的苦难,小姑娘原本圆润的小脸,在短短半年间瘦得快要脱了相。但她还是像以前一样,笑得像晴空上最明媚的太阳。
连年风沙的地方,坊镇上的孩子们,大多都是脏兮兮的,但鸠摩加利就是忍着干渴,也要省出水来给阿丽娅把小脸抹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