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旗鼓相当的对手
年过四十的技术组高级警司,忙着联系两个分管地铁建设的部门,调看十三、四年前的地铁设计图。其余刑事组组长也没闲着,当即调配人手赶赴环城大街,逐间店铺进行排查。
未与警方平台联网的监控,不在少数。虽然希望渺茫,但哪怕是大海捞针,他们也得捞一捞。
此时网络上,不,应该说整个曼谷,乃至网络覆盖的清迈、芭堤雅、巴厘岛等府城,都已经轰动了。
各大媒体记者,有门路的纷纷给警局内部的朋友打电话询问情况,没门路的则直接杀到各个警局。
此时缉侦局大门前,就已经停了数辆采访车。
各路网络大v、网红、主播、up主,有关系没关系的,全都一哄而上,争先抢后地就死亡直播一事,展开评说和讨论。
办公室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连巴坤都接到了好几个来电。
此等丑事,缉侦局一把手自然是不可能现身的。那位曾因陈洛案,对巴坤下达5天破案通牒、两鬓灰白的翁沙副总督察被迫上线。
没办法,警方总得站个人出来发声。事件上升到这种程度,社会影响面已无法估量,几位刑事组组长不够格、镇不住场子。秃头副局长形象欠佳,也就只能让这位还有一年就退休的老督察,抓紧时间发光发热了。
外边闹哄哄,办公室内同样也没得安静。
但,林烬的心,却静极了。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就像一个天生的猎手,只有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才会生出那种需要极致认真对待的颤栗感。
不是因为恐惧,也不是因为激动,更不是因为兴奋。
而是最纯粹的交锋。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有了《万物之书》的提示,令他在破解悬奇谜案时,少走了很多弯路。
但同样,这也令他失去了很大的乐趣。
就像看一部电影,开局就被剧透,知道了凶手是谁。
多么的索然无味啊!
不过,这个案子不一样。
虽然他同样获知了答案,但与以往不同,凶手是谁并不重要,破解整个布局与过程,找到几乎不可能存在的证据,破坏对方精心布局想要得到的效果,才是乐趣所在。
林烬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
脑海中将所有一切已知信息,快速复盘一次。
兰实酒店案在前,密室直播在后。换而言之,这个布局精巧的死亡游戏,前后准备时间不过就是这一周以内。
或者,可以直接锁定在这三天。
因为,目前可以明确的执行者之一——高平,就是在两天前离开家,与妻子失联的。
虽然此案的执行者极有可能不止他一个,但要在短短一周内,准备密室、装置、道具,不是说做不到,只是势必会留下很多痕迹。
以这个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料的完备,不可能查不出来一丁点儿蛛丝马迹。
即便是都会区、兰实区,这两个在建的新兴区域,没有登记的中大型车辆,一样会被拦截。
而登记在册的建筑运输用中大型车辆,只需要核查车牌,就能通过监控覆盖和车载gps找到其所有行踪轨迹。
所以,这些体积都不算小的装置,很大概率不是在几天之内赶制出来。
想到此处,林烬抬头看向直播画面。
此时,普姆已经进入那堵红色铁皮门里边的微型密室,并小心翼翼地检查那台动感单车上面,是不是还存在别的什么装置。
接连被耍,想不学精都难。
“奇怪。”
“怎么了?”巴坤轻声问。
“放大直播画面,不锈钢箱底部,再放大。”
巴坤照着林烬所说,操作平板电脑,将画面拉到极限大。
“太大了,画面都糊了,往回缩点。好,就这样,停。”
林烬盯着投影墙上被放大近五倍的画面,轻声道:“这台装置面上有明显的擦拭痕迹,应该是之前录这个示范视频后清理过。
底部也有冲洗过的水痕,但是,你看,那缝隙里是什么。”
巴坤仔细一看,茫然道:“灰尘,看上去,好像积了不少时间。”
“对,就是灰尘。不觉得奇怪吗?”
巴坤一张脸皱成包子,搜肠刮肚琢磨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明白。
“这台装置如果是近段时间内制造的,缝隙里不可能有这么重的积灰。”
巴坤顿悟,惊诧道:“所以说,这台要命的玩意,是早就做好的?”
“我之前的思路是对的,这些装置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
但却因为这些装置南辕北辙,互相之间没有半毛钱关系,导致我的主观判断向错误的方向跑偏。
这些东西根本不是通过运输送进密室所在地,而是原本就在那里。
可能,借用电影桥段这个点子,也是受到这台电锯箱的启发,偶得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