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联考
“喵~”
“干嘛,你也饿了!”
李宁坐在房间里刷着题目,外面雨雪交加。
“喵~”
“咿呀!”李宁猛的抱起它来往脸上一顿操作,最后换来了她那一脸嫌弃的表情。
时间是一条往前的线,永不回复。
在经历了七次月考之后,复读班年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也就是摸底考试,终于来了。
这次考试采取的是苏省联考的试卷。联考泛指两所或两所以上的学校共同开展的联合考试,如“期末联考”、“名校联考”等,艺术生招录考试一般也称之为“联考”。
毕竟是全市联考,容城的所有高中也想要通过这次联考,证明自己的实力。
一般这种联考,考卷的质量和高考相差无几,所以很多学校也把这次联考称为“第二次小高考”,为什么是第二次,因为第一次在高二下学期开学没多久就已经考过了。
苏省不同于其他城市,采取的是自主命题,在李宁的记忆中,自主命题的13年间,苏卷的命题有过不少大胆尝试,例如取消选择题、提高语文数学分数、降低英语分数等,也经历过将材料作文改成命题作文、又改回材料作文的反复探索。
苏省是从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2008年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考改革——这一率先开展的改革,正是如今推广全国的新高考改革的前身。
不过后来,苏卷语、数、英的“入闱”结束了。自主命题17年后,高考苏卷于2020年7月初高考结束后谢幕。从2021年开始,苏省语数英高考将启用全国卷。
苏卷在符合全国高考出题要求的背景下,一度被认为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能反映出较为先锋的教育理念,但又因其种种改革创新而备受争议。在许多学生家长、老师专家眼中,苏卷的难度在全国排名靠前。高考后,即使邀请现代文阅读篇目的原作者来解题也有可能“答不到点子上”。
从题型上看,苏卷有别于全国卷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取消选择题。一名参与过2014年数学命题工作的老师则指出。以数学科自主命题为例,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减少选择题的比重。自主命题的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取消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分数的比例。2006年,选择、填空、解答题量由2005年的“12+6+5”,调整为“10+6+5”,总体量减少了两道,同时减少了客观题(选择题)的分值,增加了主观题分值。
2008年是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年,选择题正式退出苏卷。考试说明明确指出,2008年高考苏数学卷的必做题部分(文、理都做)只由填空题与解答题两种题型组成。语文卷亦是如此,将考察语言基础知识的选择题改成了表述题。
这项改革至今颇受争议。取消选择题意味着考卷难度加大,这在全国高考试卷中尚属首例。
当时多位命题人回忆,取消选择题无论在数学命题组还是语文命题组都是一件“顺理成章、大势所趋”的事。前述数学命题人表示,当时命题组认为选择题对学生的考查不够真实,一部分学生连蒙带猜可能就选对了。这对真正“懂”的学生来说,就有失公平。
但也有命题人提出,取消选择题可能让考试时间变得更紧张。后来,命题组达成共识,通过设定题目难度更有层次来避免这一问题。
也是在2008年,苏卷迎来了赋分权重上的重大变革,这是受到了高考改革指挥棒的影响。
这一年,苏卷的总分由750分调整为440+40分,其中语文、数学总分从150分提高至160分,英语总分从150降至120分。另外有40分的附加题,根据学生选文理科的不同,分别放在了语文和数学卷的最末。
多位命题人均表示,分值的增减是“跟着制度变的”,是受到新高考改革的影响作出的调整。这一年,苏省经过此前长达三年的研究,开始推行普通高考改革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3”即语数英三科,学业水平测试即“小高考”。高考总分仅仅由语数英三科相加,其他科目打等级。
有人说苏卷好,有人说苏卷坏,这些都不是李宁能够回答的,无论是好是坏,这条路他一定会一路走到底。
一月26号,寒假放假的倒数第十二天,苏省联考开始了。
第一场考试,语文
李宁拿到语文试卷浏览了一遍后,就发现这次试卷有些难。
没有开考前李宁看了一下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这道文题,命题者暗示了两个话题,一是“个性”,二是“创新”,考生可以从这两个话题中选一个进行写作,或将二者糅合在一起,但一定要联系前面所给的材料来写,切忌不可抛开所给材料,只写“个性”或者“创新”。
除此之外,这则材料还包括“长与短”、“见仁见智”、“勇气”等隐性话题。可跟“个性”“创新”相结合来写。创新除了技术层面的创新,思维层面同样存在创新。“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找到别人没有看到的角度,讲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这就是创新?在一片相同声音当中,发出不同声音,亮出不同观点,就是彰显个性。
“个性”确实有好有坏,坏的个性需要摒弃,好的才可提倡。创新也是,并非所有东西都需要创新,有的只要我们默默传承即可。但这个作文题并没有要求你一定要从正面去写“个性”与“创新”,要求的是自选角度。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甚至可以反向立意,为守旧辩护。
“答题开始!”
第一题依旧是熟悉的词义填空: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a不可理喻体察踩踏
b捉摸不透体谅踩踏
c捉摸不透体察作践
d不可理喻体谅作践
首先解析词义
1【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捉摸不透】捉摸:猜测,预料。透:透彻,明白。猜测不清楚。
2【体察】体会和观察,考察。【体谅】为别人着想而给与宽恕或同情。
3【踩踏】踩,欺侮。【作践】糟蹋,浪费,摧残。
综合以上选项,答案呼之欲出,c。
······
等到李宁把作文的最后一个字写完,距离下课还有10分钟,李宁检查了一遍答题卡,确认无误后坐在座位上等待着考试的结束。
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李宁走出教室去吃中午饭,等李宁回到教室,班里一如既往的安静,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就算不看书,有的人也会安安静静尽量不去打扰别人。对于早上的考试,众人一字未提,语文考试就是如此,考的好与坏,一概不知。不像其他学科可以明显感觉到它的难易程度。
下午两点,数学考试正式开始,从前十道题做下来的情况,感觉是还可以,但从填空题第十一道开始李宁明显感觉到了出题者的恶意,平时出题者给设一个陷阱就已经是顶天了,这家伙喜欢让你走弯路,即便是最后算出结果,那个奇奇怪怪的数字也会让你有一种是不是自己算错了的错觉。
最后一场英语,前面李宁依然是该做的做,不懂得跳过。
请阅读下面短文,并以ourliferestsonourchoice为题,用英语写一篇150词左右的文章。
lifeisamatterofchoice.seemingly,itmeansachoiceofconcrete(具体的)things.butinfact,itmeanschoosingawayoflife.lifeistobelivedandenjoyed,nottobewastedor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