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老村小孩
我们要去的地方叫做鹿鸣,在云南大山的深处呦呦鹿鸣,很美的名字,只不过名字和那诗没干系,那地方似乎也和山外面没干系。
“这事儿本来不必要做,更不该我做。”副校长坐在马车上,说话的声音跟着马蹄上下抖动。
“这也不是我当年那会,现在辍学有谁会多说半句?只怪是我班上的学生,学习不错,辍学,可惜了。”
“当年不能辍学吗?”
“我读书那会?不行!”副校咀嚼着以前的日子。
在副校读小学的时候,国家刚刚推行义务教育没多久,对下面要求极其严格,每个孩子都得去上课,本来是好事,奈何在山里不少父母无意让孩子去读书,父母不在意孩子也就懈怠。副校家就这样,小时候虽是住校,每到农忙时候总得逃几天学,老师知道这情况,打声招呼也不会说什么。
六年级那年,副校回家晚了,到家时活计早已完成大半,把他老子气得不行,操着乡间脏话臭骂他一顿后,就说不准再去读书。
本是气话,副校当了真,回到学校就收拾铺盖卷,老师看见,副校把他老子的话又学了一遍,你妈和他妈不绝于耳。
这气话老师也当了真,让副校晚一天走,当晚便和几位校领导召开了会议,会议上又把话学了一遍,不过少了你妈和他妈。
第二天副校依旧踏上回家的路,不过带的不是铺盖,是老师。而老师口袋里是用报纸裹住的一块肉,不多,切碎了炒进菜里也只能闻见个肉香。
娃娃必须留下,这是校领导开会的结果,义务教育不是开玩笑,不能说不去就不去,所以得派个老师去谈判,当时的校长说,大家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得讲礼节,讲礼节得带东西。
坏就坏在知识分子的礼节。
白花花的猪肉摆在副校家碗里,老师说什么他爸都点头答应,顺便把老师学校夸上天。老师很满意,走了。
从此只要副校想吃猪肉就问他爸:“不去读书了?”
他爸也想吃猪肉就说:“不去了罢。”
过几天,老师带着猪肉来,和副校一家吃完,再带着孩子走。
“现在不兴这么做了。”副校感叹,“谁还有闲心管这破事儿?”
颠颠簸簸终于到那孩子的村里,从村公所找个人把我们带过去后,才算是到达目的地。
家里有他和他爷爷。
“我是xx小学的副校长,也是他的班主任,小孩子突然不去上课,我们这边想了解一下情况。”副校指着孩子说。
“副校长啊,副校长好,副校长进来坐吧!”爷爷佝腰仰头,惶恐的把副校迎进院子,倒碗茶水又拉过板凳候着他坐下,自己站在一边。
现在不比以前,即使眼前俩人年纪均是不大,但爷爷依旧不敢怠慢——他们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可是大人物,爷爷知道这点,大山里都知道,只是不认为自家娃娃会是知识分子。
孩子也不打招呼,倚着房门,坐在槛上,低头摩挲鞋帮的尘土。
“大爹,坐下吧。”副校看了孩子一眼,摆摆手转头说“我来其实就为问一下,你家孙子为什么不读书了。”
“唉~我想他读书,他不想,也不说为什么。他爹妈早早出去打工,几年都不回来,家里没年轻人,有什么话他也不对我说,嫌我不懂。”
“由着娃娃自己来可不行,怎么不说他?”副校问。
“一开始不舍得,后来也骂,他却不和你吵,你骂他,他就躲山里。”爷爷叹气,“自那以后就不敢再骂了,人别出事就好。”
“大爹,你先忙去吧,我来和他聊聊。”看来不去读书是孩子的想法,副校说完,走到孩子面前,“为什么不去读书了。”
“不想去。”
“为什么不想?”
“……”孩子没出声,只是摇了摇头。
“知不知道你父母在外面,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不回家为的是什么!”副校声音忽然变高。
孩子被吓一跳,埋头往外跑出去。
“回来!”
孩子被吓得顿了顿,还是往大山的方向跑去。
“你……唉!”大爷一句话憋在喉咙,看着副校光亮的衣裳还是憋了下去,朝孩子方向跑去。
“你也去追一下吧,把那小子追回来。”
“好!”我也担心孩子,便追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