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炊事班 - 我的抗美援朝 - 上阵莫回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我的抗美援朝 >

第三百四十六章炊事班

我们的敌人似乎并不想跟我们过多纠缠,一上来就投入了重兵集团。

大批的步兵,黑压压着,在最起码两个重迫击炮连的掩护之下,冲着三处小高地攻了上来。

先是迫击炮压制射击,在步兵逼近到两百多米的时候,炮火开始向后延伸。

当我们的人和美军步兵交上火之后,美军的迫击炮甚至不惜炮弹的向我们前沿部队的身后进行火力覆盖。

这样的火力覆盖不会伤害到友军,也杀伤不了我们的人,但是却彻底将前沿和后方的联系切断。

伤兵送不下来,我们后续的补充力量也上不去。

刚一开始,美军就投入了包括重机枪、重迫击炮、坦克、喷火兵,甚至还投下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

青山烧成焦土,连山上的石头都被烧的崩碎。

炮弹在山坡上炸开,简单的野战工事在坦克炮面前显得无比脆弱。

猛烈的攻势和投入的火力比起以往任何一次进攻,都更加猛烈。

我们面对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从这次进攻的一开始,就提出了火海战术。

即不惜代价的使用空军、炮兵和装甲兵,在最短的时间内,力求打破所有来自志愿军的阻击。

从战斗开始到现在,敌人的迫击炮和坦克炮就没停过火。甚至山下美军的重机枪,都打红了枪管。

头一次看见美军这样悍不畏死,几乎是顶着伤亡数字在进行强攻。

这样的打法我从来没见过,我能想到的只有一个词——不惜代价!

这样的不惜代价,速战速决的心理就非常明了。

可我们才不会给敌人速战速决的机会,尽管敌人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三处小高地就这么芝麻绿豆大小的地方。

即便是投入一个集团军,一次进攻也就只能摆的下两三个步兵连。

虽然美军没法在这里投入更多的兵力,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条件之下,我们每一处阵地都在同时面对四五倍以上的敌人的进攻!

尤其是美军坦克仗着自己装甲厚实,直接就开到山坡底下,仰起炮管抵近射击。

311高地的正面坡度大,敌人坦克还能稍微离的远一点。

但是2号高地的南边山腰以下是比较平缓的山坡,美军的坦克甚至直接开到山坡上,用坦克炮和重机枪向我们的人疯狂射击。

坚守2号阵地的是2排,已经组织了两轮反坦克小组前出,想要炸伤或者炸毁敌人的坦克。

只是敌人的坦克单独行军的时候还能有点机会,缺乏掩护的坦克毕竟存在太多视觉盲区。

可一旦车队停下来变成战斗状态,部队展开阵型,步兵和坦克部队配合在一起,再想要以爆破小组的方式炸坦克,就几乎不可能。

反坦克小组手上没有现成的火箭筒,就只能用炸药包和飞雷,但还没等靠近敌人的坦克,就已经被敌人步兵的机枪发现。

牺牲了两个反坦克组之后,二排不再尝试炸毁敌人坦克,而是退守山腰以上的区域。

我看见袁大志端着步枪向山下敌人射击,并且甩了两颗手榴弹之后,背起一旁受伤的一个战友,往山上跑。

他一跑,敌人机枪就找到他,调转枪口对着他扫射。

子弹堪堪从他身边几十公分的地方簌簌飞过,但并没有打中他。

二排的退守,引起了连锁反应。

但这样一来,敌人的坦克就可以从侧面射击311高地。为了不腹背受敌,一排也只能向后撤。

连长带着一排剩下的人,退守山脊棱线的时候,原本将近五十人的一排,就只剩下了不到十五人。

加上其他排伤亡的数字,短短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连里就丧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战斗力!

这其中的一大部分,都是敌人重迫击炮和坦克炮造成的。

战斗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候,我们的人和美军一度陷入诡异的僵持。双方都承受着巨大的伤亡和压力,但是谁也不肯后退。

武器的交锋,变成了意志力的直接对抗。

甚至在美军坦克的疯狂射击下,我们的人只能一点点后撤,局势陡然危急起来。

我们没有纵深,防线也没修好。一旦正面阵地崩溃,那就彻底败了!

野战医院会怎么样我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六连可能活不下来几个。

我们想要上正面阵地支援,但是被指导员拦了下来。

我们的任务是修筑工事,如果说连长他们的拼死决定了前一两个小时的战斗,那么我们现在的土工作业则决定了六连到底能够坚持多长时间!

尽管所有人都饿得手脚疲软,但是每个人都还是拼了命在挖!

谁都知道,我们的每一秒时间,都是战友们拿命换来的!

指导员带着炊事班、工兵和后勤队的人顶了上去,这才将岌岌可危的战局稳定了下来。

最显眼就是老程班长,以前都是吃他做的饭,也觉得老程班长是个很和蔼的人。

但上了前线才发现,老程班长的枪法竟然也不赖。一出手就连着开四枪,四发子弹打死了两名美国兵!

另一个炊事班的大刘,平日里看着闷不吭声,有些憨憨的。一上战场,标准的战术动作几乎能给新兵当教员。

美军两挺轻机枪硬是没压住大刘,反而让他换了三处射击阵位。

这把我看得眼睛都直了,炊事班一上去,竟然直接缓解了前沿的压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