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姜还是老的辣
钱得金为父母上完坟后,在从三角荒回村的路上,忽然想到了年迈的爷爷,心想自己出去打工不知何时归来,爷爷毕竟年事已高,应该再去探望一下。于是他并没有急于回家,而是走到村里的小卖部又买了两袋糕点,然后径直向姑妈钱梨花家的方向走去。
此时,钱德金的爷爷钱春山,正盘腿坐在自己房间的小土炕上,身边放着一个圆形的,装着一半碎烟叶的烟簸箕,老人正恣意地吸着旱烟袋,约一尺半长的紫红色烟杆伸出了炕沿,烟锅上的一窝火炭,也在老人的一呼一吸之间忽明忽暗……
尽管钱春山老人已八十高龄,头发花白,脸上爬满了皱纹,但他并不糊涂。老人坐在土炕上腰杆依旧挺直,在略显浑浊的双眼中,不经意间会露出一丝机敏和威严。钱春山老人年轻时头脑灵活,点子多,口才好,在村里属于“大爷级”的人物,每当村民家有个大事小情,都要请老人去帮助参谋一下。特别是有的夫妻矛盾激化,甚至要闹离婚时,面对这样的棘手问题,只要一经钱春山老人说和,夫妻矛盾马上就会烟消云散,破镜重圆了。因此,钱春山老人一直颇受村民的敬重!
自从钱春山被女儿接到家中养老后,老人很快就从丧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女儿钱梨花家经济条件比较好,对待老父亲也非常孝顺。每天早上都会给老人冲上一碗鸡蛋水,每周还会单独给老人吃一次小灶。姑爷李玉对此也从无怨言,每当寒冬来临,姑爷总会把岳父住的小炕烧的有些烫手,防止老人着凉。女儿女婿的孝顺体贴,让钱春山老人感到晚年非常的幸福。因此,此时的老人脸庞红润,腿脚硬朗,头脑依旧灵活,很少有感冒发烧的时候。
这时,女儿钱梨花走进小屋,给老父亲倒了一碗白糖水。然后,轻柔地对父亲说:爹,今天是周末,您中午饭想吃点啥可口的,我去给您做?钱春山老人呼出一口烟后,从口中拿下长烟杆,把烟锅里的烟灰,轻轻地在炕沿上磕了磕,随口对女儿说:不用单独为我费心,我吃啥都行!女儿钱梨花听后,笑着对老父亲开玩笑地说:你这老头啊,想吃啥从来不明说,和自己闺女还外道个啥!行了,甭管了,我知道您爱吃啥,现在就给您做饭去……
钱梨花说完,转身刚走进外屋的厨房,这听见房门一响,钱得金提着两包糕点走了进来:“姑妈,我爷爷在屋里吗?”钱得金一进屋就表明了来意。“大侄儿来了!在的,在的。”钱梨花忙热情地和侄儿打招呼,随后把钱得金引进了爷爷住的小屋。
钱得金一走进钱春山老人居住的小屋,马上亲切地喊了一声:爷爷!接着,快步走到炕沿边,左手抓住爷爷的手臂,右手把两包糕点随手放在了土炕上!
此时,钱春山老人正低着头,用手指往烟袋锅里按着碎烟叶,忽听到钱得金的呼叫,马上抬起头,老人褶皱的眼脸中,顿时漾出了慈爱的笑容!钱春山马上充满关爱地说:“大孙子来了,吃饭了没?”还没等钱得金回答,站在门口的姑妈钱梨花马上接过话头,微笑着说:正好,你大孙子来看你了,中午陪爷爷吃顿饭,就不要走了。我去把冻着的小鸡拿出一个,咱今天中午就吃小鸡炖蘑菇!姑妈钱梨花说完,就转身进厨房忙着去了!
此时,钱春山老人又点燃了一锅烟,他把火柴杆吹灭后,微笑着对孙子说:“爷爷知道你日子也不宽绰,来就来呗,还拿啥东西啊!再说了,爷爷啥都不缺,吃的好,住的暖的。想吃啥啊,你姑父,姑妈就给做啥;想吃个零嘴,你姑父,姑妈就给买啥,在你姑妈家这呆着,可是逞心享福了,不用惦记爷爷!”钱春山老人见到大孙子后,马上打开了话匣子,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
此刻,钱得金却感觉鼻头有些发酸,他坐在炕沿上,左手挎着爷爷钱春山的臂弯,有些动情地说:爷爷,您先在我姑妈这住着,维护好身体,等我出去打工赚了钱,回来盖个三间大瓦房,再给您接过去,让您也享受一下孙子的福!
钱得金的说话风格也许遗传了爷爷钱春山,“含糖量”也比较高。听着很是让人受用。爷爷钱春山尽管老迈,但对孙子钱得金的家境还是比较清楚的。自己指望在有生之年,能住上孙子盖的红砖大瓦房,并享受孙子养老送终的福分。对于他这样一位耄耋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甚至是幻想,就像隔着山头看月亮一样地渺茫!但是,孙子的这番话还是让他内心充满了暖意。
想到这,钱春山老人笑着说:孙子啊,我在你姑妈这呆习惯了,哪都不想动了,你们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爷爷能看到,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了!
钱得金听懂了爷爷的言外之意,坚定的向爷爷点了一下头!
接着,钱春山老人又向孙子讲起了钱家的光辉家史,以示对孙子的激励。
钱春山老人深吸了一口烟,透过缭绕的烟雾,他凝神片刻,开始追忆起那些值得炫耀的陈年往事……
他动情地对钱得金说:大孙子你知道吗,我听你太爷说,我们钱家这一脉,是在宣统二年进的仁和村,刚进村落户时,你爷爷我才一岁。岁月不饶人啊,一晃80年过去了!
钱春山老人感慨了一句,接着声音沉缓的说:那时的仁和村仅有二十几户人家,村子的四面都是荒甸子,那是真正的北大荒啊!人烟稀少,野狼遍地,而且经常进村祸害人,当时的狼群,要比现在要多出好多倍啊!很多农户家养的猪啊,羊啊,甚至还有一些牛马,隔三差五的就会被一些狼群吃掉,非常的不安全!
钱春山老人说的这儿,顿了顿,接着话锋一转,有些自豪地说:当时咱们钱家就不一样了,当时是赶着四架马车进的村,在村里是响当当的大户。你太爷他们哥五个,当时是人丁兴旺啊!
老人接着回忆说:解放前那阵子,咱家在仁和村有一个高大的门楼,盖了二十几间房子,房子四周都砌上了青砖围墙,为了安全起见,还养着十几个家丁护院。当时,很多长工都给咱家扛活,村子四周有很多荒甸子,咱家都开垦出来种上了庄稼!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咱们钱家是肉满缸,粮满仓,富的流油啊!那时在十里八村,都管咱家叫钱家大院!
说到这,钱春山老人马上提高了嗓门,接着说:就是有些胡子骑马路过咱钱家大院,只要咱护院的家丁朝天放上两枪,那些胡子也要躲得远远的,吓得赶紧逃走……
讲到这儿,钱春山停了下来,此刻,老人嘴里含着烟袋嘴,微闭双眼,面带幸福的浅笑,再次沉浸在了对荣耀家史的幸福追忆中……
此刻,钱得金首次听到爷爷讲的家族发展史,也不禁热血沸腾,他坐在炕沿上,情不自禁地把腰杆向上挺了挺,仿佛自己忽然成了清朝的遗老遗少,身上马上拥有了贵族血统!自豪感过后,钱得金马上又耷拉下头,觉得惭愧起来!
爷爷钱春山注意到了孙子的微妙变化,又接着开口说:大孙子,爷爷相信你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不要灰心,只要坚持正道,就没有不成的事儿。
钱春山接着说:我听你姑妈说,最近你要进城去打工,爷爷支持你!年纪轻轻的就应该敢做敢闯!钱得金听到这,充满感激的把爷爷的手臂抓的更紧了!
最后,钱春山话锋一转,开始向孙子面授机宜:大孙子,爷爷年纪大了,经历的事多,你要进城打工,我嘱咐你几句话,应该对你有用。钱得金听后,马上诚恳的说:爷爷您说吧,您的话就是金口玉言,指路明灯,孙子一定会照做!
钱春山老人略一思考,郑重地对孙子说:
这第一句话,就是要学会识人。城市人口多,人心复杂,所以不要太实诚了。看人不要看表面,要善于观察细节,再决定交情的深浅,这样啊,就不容易看错人,防止吃亏;
这第二句话。要学会恼在心,笑在面。心理不痛快,也不要挂在脸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别人看不透,就不会欺负你。
这第三句话:就是不要蛮干,一味出苦力不会有太大出息,要学着多和领导靠近,多做一些领导喜欢的工作,这样发展的机会就会多,起码,不会干太累的活,钱也不会少挣。
爷爷说的这三句话,大孙子如果做好了,我看将来就错不了!
钱得金听后,暗自佩服爷爷的睿智和事故,同时连连点头,并再次向爷爷表示,孙子一定会全部照做!
这时,令人垂涎的小鸡炖蘑菇香味,已经从姑妈家的厨房内溢进小屋,馋得钱得金几度暗咽口水。姑妈钱梨花很快走进屋来,笑着说小鸡炖蘑菇已经好了,而且还给老父亲做了鸡蛋羹,请祖孙俩马上入席……钱得金忙扶起爷爷起身,一起来到餐桌前……
这个中午,钱德金就与爷爷和姑妈一家,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