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试心意,曹彰杀贼显实力 - 穿越三国乱世逆天,曹植王者归来 - 吴钩随笔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4章试心意,曹彰杀贼显实力

曹操站在府邸的书房中,手中拿着一卷尚未展平的兵书,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他一直没有摆脱内心的忧虑。

曹丕与曹植的争斗,表面上看来似乎暂时平息,但实则已经撕开了曹家根基的一道裂缝。

而在这场权力斗争的背后,他一直未曾完全将曹彰纳入视线。

曹彰,曹操的第二子,虽然年轻,但身上散发出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气息。

他不仅武艺高强,且逐渐展现出非凡的政治眼光,甚至开始在许昌城内,暗中联络军中的重将,将自己推向曹家的接班人之位。

这一点,曹操看在眼里,却始终没有表露过多的关注。

“丞相,您说的这次军事部署,是否有变动?”程昱低声问道,打破了室内的沉默。

曹操抬起头,看向程昱,沉默片刻后缓缓答道:“曹彰……这个孩子,虽然武勇过人,但终究少了一些为政之道。他那股子干劲儿,是我早年在战场上所缺少的,但若要让他继承我的大业,恐怕还需得多磨练。”

程昱微微点头,“丞相的意思是,要将曹彰推向更多的军事一线?”

曹操点了点头,“正是。既然他有意展现自己的能力,那就让他去征战一番,看看他能否承受得起这个重任。”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曹彰的成长速度太快了,我不能让他轻易过于自信,若他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恐怕会做出让人难以预料的举动。”

“丞相的忧虑不无道理。”程昱低声答道,“但曹彰如今在军中已经有了广泛的人脉,他的军事才能虽然尚未完全展现,却已经得到不少名将的支持。”

“这就是我最担心的。”曹操皱眉,“军中重将徐晃、张辽等人,虽然效忠于我,但在他们眼中,曹彰却是个年轻有为,且极具潜力的接班人。他们的支持,会让曹彰的心变得愈发膨胀。”

程昱沉吟片刻,“或许,可以利用这点,将曹彰暂时推上前线,以考验他真正的能力。”

曹操思忖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可以。正如你所言,既然曹彰已经有了自己的野心,那就让他去实践,让他看看真正的沙场和将军之间的差距。”

几天后,曹彰在父亲曹操的安排下,得以亲自带兵前往许昌不远的地方,指挥一场对叛贼的讨伐行动。

这不仅是对他军事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意味着曹操开始主动将权力逐渐移交给他的第三子。

曹彰率领着一支精锐的部队,穿越层层山岭,来到叛贼据点外。

他挥手示意停下,抬头望着远处的敌营,眼中满是冷静与决心。

作为曹操的儿子,他从小便在父亲的教诲中成长,武艺超群,且机智果断。

他深知,只有在沙场上真正立下赫赫战功,才能在父亲心中获得足够的分量。

“将军,前方的敌人已经布下重重陷阱,是否要先行探路?”身边的亲卫低声询问。

“敌人虽强,但若不采取果断措施,迟早会让他们聚集成势。”曹彰的语气坚决,“传令下去,全军整顿,速战速决。”

曹彰的指挥风格干练而果断,他的命令简短而直接,毫不拖泥带水。

随着号角声响起,军队迅速展开,精锐的骑兵队在前方开路,步兵紧随其后。

曹彰领着部队攻入敌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面对叛贼的顽强抵抗,曹彰沉着应对,他的战术部署精准无误,最终将叛贼压制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战报传回许昌,曹操端坐在书房中,眉头微蹙。

他心中清楚,虽然曹彰展现出了不小的能力,但他依旧感觉到,这个儿子并非完全可控。

“他果然有些本事。”曹操的目光沉静,“不过,若他过于自信,难免让人担忧。”

程昱听罢,低声道:“丞相所虑不无道理,曹彰若继承了过多的兵权,和曹丕、曹植之间的关系,恐怕还会更加复杂。”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曹丕、曹植,那两人早已不是我可以轻易左右的棋子。如今曹彰显露出野心,更让我不敢轻易放手。”

与此同时,曹丕暗地里也开始与曹彰保持着某种微妙的联系。

他早已意识到,曹彰并非一个简单的存在。

在曹操的支持下,曹彰若继续稳步成长,势必会威胁到他自己在曹家中的地位。

于是,曹丕采取了一种隐蔽的策略,通过自己的手段,拉拢了曹彰的一部分军中支持者,意图通过结盟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一次,曹丕与曹彰在许昌的一家酒楼中秘密会面。曹丕表面上谈笑风生,但言辞之间却透露出他对曹彰的推崇和亲近。

“二弟,听说你最近征战有功,真是令人钦佩。”曹丕端起酒杯,温和地说道。

曹彰微微一笑,眼中却透出一丝警惕,“大哥言重了,都是父亲的恩赐。若不是有父亲的支持,我又岂能如此顺利?”

曹丕的目光闪烁了一下,随即笑道:“不管怎么说,二弟的才能毋庸置疑。你在军中的威望,也逐渐超越了许多人。若你能在父亲身边更多地担任要职,曹家未来的兴盛,必定离不开你。”

曹彰挑了挑眉,心中却已经有所警觉。

他深知,曹丕言辞之间的夸奖与亲近,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算计。

他并未马上回答,而是低头思索片刻,轻声说道:“大哥的意思我明白。父亲的决策,我一向无异议,但我也清楚,曹家未来的统治,需要更年轻、更有冲劲的力量。如果能与大哥合作,共同推动一些变革,岂不更好?”

曹丕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光,随即露出一抹微笑,“二弟,真是懂我。”

两人之间的对话,表面上看似和气,实则暗藏刀光剑影。

曹彰虽然表面上与曹丕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他心中早已决定,哪怕与曹丕结盟,他依然会随时准备背后出手,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司马懿则在暗中观察着一切。

他并不急于表态,而是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每当与曹操的谈话中,司马懿总是适时地提出一些关于国家未来的战略意见,试探曹操的态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