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釜底抽薪 - 红楼庚子纪实 - 山岩尽美色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红楼庚子纪实 >

第130章釜底抽薪

第130章釜底抽薪

诗曰:浮天大江白,发地群山苍。

江山环挹处,一鹫栖宝坊。

偶从红尘中,与客分僧床。

却窥红尘底,纷作磨蚁忙。

无锡灵山祥符寺,宝钗诚心敬意的上香拜佛。李想在殿外和住持闲聊,说起自己的往事,指指不远处的那座凉亭笑称:“这灵山却是我的福地。想当初就是在这里,我带着遭逢大难的英莲遇见了我恩师。从此后,我这个孤零人,才在这里有个家。再然后发生的种种事端,犹如梦里一般。”

住持宣声佛号,笑对李想说道:“一饮一啄都是因果,动心起念间,因果就缠上了。不在此时了,就在去时了。”

“你这个大和尚说话可不实诚,明知我要来查寺产,就用因果二字绊住我是不是。”

住持笑而不答,李想问道:“有些田亩保着比丘僧尼一顿饱饭是允许的。我要查的是假寄在庙产之下的那些,为了一己之私逃了国家税法,怎能容他。大和尚,我给你出个生财的办法,你把无锡乃至金陵庙产如实报给我好不好?”

住持笑得如同弥勒:“渡众生先渡己,愿闻高见。”

“香火钱只是有数的,你们就不想着佛驻万家吗?”说着话,从兜里摸出一个小巧的玻璃佛像来递给他:“瞧瞧这个,不捉金钱只送佛。要多少有多少,经文、菩萨、罗汉都可的。”

“这个.老衲看不明白啊。”

李想嘿嘿一笑,确实难为大和尚了,这开发周边的思维,他怎能一下就明白。

“药师琉璃佛最能拔除世间恶毒,我特意送了一尊给贵寺,大和尚随我来看。”领着住持进了一间被看守严实的偏殿,推开门进去后,只见一尊七彩琉璃药师佛像供在佛案上,竟是魏晋之风。

住持不由心中大喜,连连宣着佛号,仔细观瞧。李想让谷初九关上门,掏出一个火折子说道:“大师,这一步才是关键!”

寻到藏身背后的灯芯,点着了它。再看佛像,生出七彩放出大光明。映得满室生辉,耀人眼目,心生敬畏者不敢多看。

一个简单的光线折射用在这里,就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简直就是祥瑞升腾。不由得住持心旷神怡,凑到近前一闻:“寻常灯油?不好不好,要用香花灯油才是最妙。”

李想愕然:“您还真是一法通万法通啊!不过,凭借着这些物事,可能养寺否?”

“养的养的。只是造价几何?”

李想低声说道:“就是个工钱,先期我送你万余,打造一个琉璃万佛殿。你且等着有上门来请的,让他估价。一文钱不少,百万贯不多,随缺随补。这时再谈价不晚。做的越多越便宜。”

住持哈哈一笑:“果然是金童送瑞!王爷且去大殿稍等片刻,老衲去去就来。”

就等着这句呢,南朝四百八十寺,只有少说没有多报。因寺观道场不入税,多少士绅假造名册,或威逼或同流,将好好的田亩算进了庙产。

李想来祥符寺,就是要釜底抽薪的。这些不都是庙产了吗,僧尼又不从事生产,留下口粮田后,全都献给国家。你来找就先说清假寄之事。时有律法,田亩必须造册于当地,如有隐瞒不报、假报者充公.

李想又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之辈,讲究个有来有往。对祥符寺感情颇深,又是在东林腹地,故此先从这里开刀。只要无锡查清了,江南田亩事就成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着落在甄家。

等了一会儿,莺儿兴高采烈的跑过来说道:“恭喜王爷!我家小姐抽了个上签,必得贵子的。”

东林书院时没有带她和雪雁,一个被安排在此看护佛像,另一个去了故人之家,请人来此相聚。

李想看着满脸红云的宝钗跟在后面,打趣道:“我送他们万佛,他们才给你一个贵子。这买卖亏了啊!”

宝钗捂着胸口说道:“快别说了!就是个心诚的事,让你说成这样,我我还要不要活。”

李想却说:“那就多生几个呗,反正都是当娘的家产,又不是养不起。”

宝钗拉住他袖子撕扯他:“不许乱说了!都是你的轻薄,让她们愈发不尊重我了。先紧着正事吧,我等着去见见甄家太夫人呢!”

住持此时拖着一卷厚厚的地契而来:“王爷所求之物具在此了。”

李想接过来说声谢,忽然有个大胆的想法:“大和尚,丛林当中可有专门研究佛法的学院?”

“这倒是没有,各家有各家的法门,轻易不会示人的。”

“那要是灵山有大佛,重演灵山讲法的事,你看.”

“阿弥陀佛!”住持实在是念我佛慈悲了,这天大的机缘就要落在灵山了吗?

“我这可不是随便发心。那年去大同的时候,看着佛窟佛像就想着能不能仿着它们也建这么一个。正好此处又是灵山,我看就在这里吧。一应勘探筹建自会有人找您商议,所需款项我来兜底。”

宝钗一愣,为何如此大张旗鼓的兴建佛寺?等会要问个明白。

住持抬手指指一处山峰:“那里就是灵鹫山,有山不可无佛,只要您发了善心,老衲这就托钵化缘去!”

李想连忙说道:“误会误会了。不是让您去化缘。我是想让您就着建佛的事,办起一家佛学院。以后的比丘僧尼,都要从灵山开示才能拿了度牒去。朝廷上我会说的明白,僧录司给您留个位子,专办这项事体。”

住持一想就明白了,这位顺王是想仿科举制衡寺观,如此一来必能控制寺观发展,也能朔本清源。最要紧的是,自家可就是除了那些祖庭之外的第一禅院,名副其实的灵山胜境。这还有什么不肯就范的呢?

李想叫来吴梅村:“你去写封信回学校,找师娘给你用印。把建筑科的学子并教喻全都召集到此,边学边干,实验出真知。”

吴梅村嚷道:“我家要入股!这么大的工程,只要参与进来就能青史留名的。出粮出人都行!”

李想心满意足同意了他,一同去了客舍品茶坛经。

为何要在此建佛呢?除了上述制衡的意思外,还有一件事就是筑城!

浩浩荡荡三万六千顷太湖就在灵山脚下,立下水寨码头,就能直驶运河;修建城墙就能俯瞰无锡。这样一处形地,不做成脱身所在岂不浪费,依着灵山胜境修个自家的宅子也是极好的事。况且,这无锡城不日之间,就是自家的地了。

故友嘉兴何轩昱已随着雪雁前来,无锡改县称府,直属中书省管辖,第一任府台就是他。

为何如此大费周章?无锡此时产棉布占据全国百分之七,李想的江南布行不抢占这个生产基地,怎能说布控全局呢。

金陵就让给宝钗给自己攒嫁妆了,无锡必须收在王府产业之中。如此一来,煤、铁、盐、粮、布全都涉猎其中,纵是身处西域又能如何?产业布局之完整合理,就连最知道实情的黛玉都感叹,师哥可随时裂土而去,朝廷还无可奈何。

天子接到无锡的信报,也是如此对忠信王和李进忠说的:“中原不可让他染指,西域随他去罢。信王,你在河套日久,可能看出他下一步之所为?”

忠信王点点江山图上的兰州:“欲进西域必控甘州。我们抢还是不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