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我们要不惜1切代价
“三国从江东开始()”!
建安五年上元节后,于琦终于从黎丘大营搬进了襄阳城中的府邸。
与此同时,于琦也派出了水师都督、偏将军甘宁率领水师船队前往南昌,接于琦及一众文武的家眷前来襄阳。
在此期间,各地捷报频传,荆北三郡的大部分地区都被纳入于琦的控制之中,反倒是早早落在于琦手中的荆南四郡,尤其是武陵郡内有些地区迟迟不能攻取,究其原因,还是当地汉人豪强跟武陵蛮互相勾结,迟滞了攻取的进度。
在考虑了一番之后,于琦干脆把攻略武陵的大军撤了回来,委任鲁肃为武陵郡守,董袭为武陵郡尉,将武陵交给他们两个。
除了武陵之外,于琦还调整了零陵郡的主要负责人,将李通从庐陵郡尉的岗位上调到零陵,担任零陵郡守之职。
这么做,也是为了保证对交州战略的一惯性,毕竟李通已经在庐陵干了一年多,对交州的情况非常熟悉,他去零陵,还能跟吕范形成配合,他们两个,一东一西,吕范通过大庾岭中的古道,李通则通过零陵境内的灵渠,共同对交州施加影响。
其实职务调动的又何止他们几个,这段时间,于琦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新一轮的人事安排上,除了以上几人,还涉及到于琦麾下的多个高层岗位:豫章太守孟建调任南阳太守,会稽太守王朗调任丹阳太守,会稽南部都尉贺齐升任会稽太守,屯田都尉郑浑升任豫章太守,长沙郡丞桓阶升任桂阳太守,徐盛调任江夏太守等。
经过这么一番调动,于琦对其麾下的人才规模还是比较满意,从六年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人才济济,尤其是集齐了四大嘟嘟、五虎之二等超强组合,更是让于琦成就感满满,让于琦更加高兴的是,这期间又有不少荆州豪杰来投,其中不乏如文聘、廖化、傅巽、李严、韩嵩、向郎、伊籍等历史名将。
不过也有遗憾,那就是于琦没等到,也没有找到魏延。
是的,时至今日,于琦终于有底气派出使者,按照记忆,去一些历史名将的老家寻访、征募这些历史名将,可惜开局不利,竟在魏延这里碰了壁。
莫非是之前刘备驻军复阳的时候,把魏延给拐走了?
许是去年的征战太过顺利,建安五年的开年,竟让于琦接连受挫。
除了寻访魏延无果之外,年前秘密出使关中的贾诩也带来了让人失望的消息——同为武威姑臧老乡的段煨竟然拒绝了贾诩的劝降。
“君侯息怒,段煨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一身黑衣的贾诩风尘未洗,就急忙忙的来向于琦汇报解释:“段煨与属下明言,他本董相部属,董相故去后,又归李傕统属,后杀李傕而投曹操,虽曹操与其并没多少恩情,但若再叛曹操而投君侯的话,岂不是一叛再叛,与那三姓家奴何异?还有何脸面苟活世间?”
这倒不是贾诩在替段煨美言,实际上段煨也确实是这么跟贾诩说的,只是有些话贾诩没有说出来罢了。
段煨尚有另外一番言论:其兄段熲晚年阿附宦党,名声败坏,累及姑臧段氏名声,他身为姑臧段氏如今的家主,焉能再因一人之苟活而累及家族百世之名?
听完贾诩的解释,于琦点点头表示接受,其实这个时代对于降将的态度是非常包容的,但是这个包容是有限度的,只有一次而已;对于那种再叛再降的,世人的接受程度就会大大降低,譬如历史上于琦的某同姓名将。
“段煨手下的将校们是个什么态度?”
“君侯容禀,属下接触了几个在军中的乡人,倒是所有意动,不过自君侯攻取荆州后,曹操就加强了对关中的控制,不仅派出了钟繇为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事,并在军中遍布耳目,所以属下的那些乡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文和辛苦了”,于琦招呼贾诩入座,随即问起其他的事情:“这次关中之行,依文和之见,关中的情形如何?”
想到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贾诩唏嘘不已:“好好的一个关中,被这十几年来的战乱糟蹋的不成样子,不过关中毕竟是天下之枢,人口、财货依然为天下重,纵然去年才大体安定,如今已然恢复了三分生气,若无战乱,与民休养生息,假以时日,定能恢复到十几年前的繁华。”
“最关键的是,关中为汉家四百年气运所钟,凝聚了天下的民心、人望”,贾诩望着于琦肯定的道:“得关中者,得天下!”
于琦点点头,算是认可了贾诩的话,随即话锋一转:“听说关中的马匹及牲畜交易甚是火爆,正好军中缺少战马,民间缺少耕牛,我打算派出商队前往关中进行牲畜买卖,文和可有门路介绍啊?”
贾诩瞬间接话道:“当然有了,除了在关中从军的乡人,凉州那边属下也有不少熟人,君侯打算拓展商路的话,属下愿意随行。”
咦?
于琦诧异的瞥了一眼贾诩:贾诩这态度不对啊,是不是太主动了点?历史上不是说贾诩在投靠曹操之后比较消极吗?现在怎么这么积极?甚至可以说是拿命在拼啊。
于琦沉吟道:“文和有大才,我打算留你在身边参赞军机的,而且凉州战乱不休,所谓刀剑无眼,万一有个意外,我岂不是要痛失贤才了?”
“君侯信重,属下无以为报,唯有此身耳,君侯也知,属下在凉州还有几分薄面,到了凉州,属下便跟到了家一样,君侯无须担心。”
说着,贾诩离席伏地道:“自本朝以来,朝廷对凉州的政策一直有失偏颇,以致凉州战乱不休,至今已百年有余,朝中公卿,对我西凉亦多有鄙薄,凉州百姓,受的苦难够久了。”
说到最后,贾诩已经有些哽咽:“属下曾经两度前往南昌,虽君侯的行事有些见闻,如今又在君侯帐下多日,深感君侯之仁、之明、之志、之胸怀;如果有谁能视西凉为中国,能使西凉安定、富强者,唯君侯一人耳!”
“君侯明鉴,属下非为君侯,亦非为自己,实为西凉万民,实为西凉之子孙后代,若能为西凉搏一出路,属下何惜此身。”
这竟是个有故园情怀的贾诩?
不过西凉竟然跟朝廷离心到了这般境地,这是于琦没想到的。
于琦下意识的认为,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凉州的安定以及它的重要性应该被朝廷重视,没想到竟然是这个样子。
不过贾诩的观点于琦是认同的,如今天下,除了他之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像他这样对凉州、对羌胡一视同仁,都不可能像他这样大力推广教化。
凉州边地,民风酷烈,从来不缺勇于厮杀、不惧牺牲的武夫,却缺少有头脑、有智慧的智者,凉州十郡数十万人口,出的武夫不计其数,但却只出了贾诩这么一个智者。
如今贾诩对于琦坦白,于琦非但不恼,反而很是欣赏:段煨之义只是小义,贾诩之义,方为大义。
善!
三国从江东开始最新章节地址:https://
三国从江东开始全文阅读地址:https://
三国从江东开始txt下载地址:https://
三国从江东开始手机阅读:https://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87章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三国从江东开始》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