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官家赵煦
融融春光中,只见年仅二十二岁的官家赵煦,被一众内侍宫人簇拥着,高视阔步而来。
他身着赭黄色四方如意团花纹大袖常服,头戴软脚幞头皂纱冠,腰束通犀金玉环带,脚登皂文靴,更衬得他丰神俊朗,气宇轩昂。
只是孟姝抬眼细看之下,发现他眉宇间萦绕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病气,似乎身有隐疾。
她清楚记得,皇姑丈是在元符三年正月感染风寒,药石无医后驾崩,庙号宋哲宗。
因事发突然,他当时又膝下无子,最后便由向太后说服群臣,力荐端王继承了大统。
而孟姝竟一夜之间,从名不见经传的端王妃,荣升为母仪天下的大宋皇后。
原来早在现下,也就是元符元年正月之时,官家的隐疾便已初见端倪……
赵煦身侧跟着一位身形清瘦颀长的俊美男子,便是让孟姝避之不及,却又心底莫名悸动的申王赵佖。
他身穿一袭孔雀蓝竹林压花纹锦袍,腰间悬着一枚色泽温润的和田玉璧,更衬得他鹤骨松姿,清风霁月。
孟姝知晓,那枚和田玉璧正好能与自己闺房枕下的那颗白玉珠,凑成一对。
申王自从武贤妃薨逝后,便患上强烈畏光的眼疾。
此时他依旧用群青色遮光带蒙住幽深双眸,更为他增添几分清冷禁欲之感。
向太后不禁朝他们招了招手,笑问道:“哎呦,这是什么风把官家和申王一起给吹来了?”
官家赵煦和申王赵佖走到近前,一起给向太后恭敬行了揖礼。
官家和煦一笑,“太后娘娘,这宫中如今可都传开了!”
“说您庆寿宫梅园的梅花开得争奇斗艳,煞是喜人!”
“恰逢今日九哥进宫与我讨教棋艺,我便做主带他一起过来,跟众女眷们凑个热闹。”
向太后用丝帕掩唇一笑,“看官家说的,是老身今日考虑不周,没有差人邀请官家一同赏梅!”
这时,孟皇后牵着福庆公主上前,端王也主动上前,齐齐给官家和申王行礼。
“爹爹,九皇叔,万福金安!”
而后福庆公主非常主动地抱住赵煦的大腿,奶声奶气地撒娇,“爹爹,小福庆可想你了!”
官家赵煦虽然对毫无情趣的孟皇后不喜,但很疼爱自己的长女福庆公主。
他俯下身,一脸慈爱地摸了摸福庆公主的发髻,“好,爹爹也一直念着咱们小福庆呢!”
孟姝和孟媖两姐妹,此刻施施然上前行万福礼。
“臣女孟姝(孟媖),拜见官家,拜见申王殿下。”
“官家,申王殿下,万福金安!”
赵煦的目光不由落在孟家姐妹身上,眼中闪过一抹惊艳之色,随后温声道:“你们既是圣人的嫡亲侄女,那便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
而这位本就喜好美色,在后宫搜罗众多美姬妖妃,经常纵欲无度的年轻帝王赵煦,此时不禁在心中赞叹道:“好一对绝色的双生姐妹花!”
一旁的申王察觉到官家不同寻常的眼神,轻咳两声以示提醒,又对孟家姐妹点头示意,“嗯,免礼。”
而后他微微含笑道:“孟大姑娘,好巧,咱们又见面了……”
因为有群青色遮光带挡着,众人并未看见他眼底翻涌的浓烈爱意。
但身为对孟姝一见钟情的端王赵佶,此刻却能隐隐感受到申王也对孟姝有意。
并且他九哥今日看向自己的目光不如以往和善,甚至还有些冷淡疏离。
这让端王不禁怀疑,自己最近是哪里得罪九哥了吗?
赵煦的目光在盛开的梅花上扫过,又看向端王,笑道:“十一哥倒是孝顺,知道太后娘娘喜欢梅花,便费心弄了这一园春色。”
端王闻言回过神来,赶紧恭顺道:“臣弟近日偶得府中老花匠的启发,这才用草木熏烟之法,提前为太后催开这满园春色!”
赵煦和向太后都颇为欣慰地点点头,这时却见孟姝上前一步,神色认真地开口。
“官家,太后,臣女以为,端王殿下此举的确孝心可嘉。”
“只是这草木熏烟之法,虽能催花早开,却也损耗梅树元气,来年只怕开花会更少。”
端王脸上的笑容一僵,他没想到孟姝会在官家和太后面前说出这番话来。
其实府中老花匠也跟自己提过此法坏处,但他为了博取向太后的欢心,还是固执地选择使用。
如今被当众揭发,端王顿时有些下不来台。
赵煦听后,饶有兴致地挑挑眉,眼中带着一丝探究,“哦?孟大姑娘是如何得知的?”
孟姝垂眸,不卑不亢道:“回官家,臣女跟随身为知名道医的大姑母学过药草培植之术,在草木这方面略知一二。”
赵煦点点头,对她的回答很是满意。
端王赵佶讪笑着,在一旁为自己开脱道:“孟大姑娘今日若是不说,本王还真不知道此举会对梅树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他朝众人作揖道:“还望太后和官家见谅,毕竟不知者不怪嘛!”
申王倒是乐得看端王当众出丑,感到心情颇好,禁不住赞叹道:“孟大姑娘博学多才,真是令人佩服。”
而后他又看向孟媖,温声问道:“不知孟二姑娘,可也精通此道?”
孟媖明丽一笑,“臣女愚钝,不及家姐涉猎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