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知祸福(上)
我的家乡坐落在湖北黄冈的某处县城,这里充斥着半城镇化以及所有村镇的共同特点,即时髦的半都市生活和淳朴的农村风气相结合。生于斯而长于斯,因为从小在乡村长大,我自然的亲近树木,花草,昆虫,作物,这也养成了我温和待人,富有同情心的人格。
父母感情并不很好,母亲总是迁就于父亲,父亲在外风流债难偿,在我初中时,父亲因婚外情并和女人抚有一女,最终落得我单亲家庭的下场,不过很快父亲再婚,继母我难以喜欢,新的妹妹因为血缘和继母的关系,多有隔阂。我那个时候木讷怕生,大概源于此吧,初中娃娃内心的自卑难以言说,更何况,谁会在意初中娃娃内心的想法呢,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自己都顾不着,能有心情顾及他人的,实在太少,我总相信温良的人格是自己为人的准则,故而我始终待人如君子,时至我现在仍未改变。
我在镇上一所私立初中上学,学费相比于镇上的公办高中,确实较贵,在私立中学住宿,有生活老师照看,并且学校放假时间相对很少,可以说我自立的作风在这里得到很好的锤炼。
当然,上的起私立中学的学生并不一定家庭富裕,比如我,家境并非很好,只是爷爷奶奶忙于农务,父母远在上海务工,家中实在无他人照看我,再加上镇上此中学教育以“双语”闻名,我的堂哥哥也在此念书,有个照应,仅此而已。后来我的双语并不太好,我一直怀疑这个学校仅有双语的招牌,因为,似乎它们的英语课程极为无聊和无趣,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十分参差。当然我在这里确实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的三观,为人,一点点顺着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合格的学生改善。
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从小我就患有多动症,然而,老师和我母亲谈到此的时候,母亲坚决不相信。也由于此,我上课十分好动,喜欢积极回答问题,有时老师尚未提问,我便嘴快将问题说出来。当然,部分老师和同学会接受这样的我,我当时尚小,不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因此,并不知晓这样会让干扰别的同学认真听讲,因此,内心时常愧疚万分。这个坏习惯到我大学都尚未改正。
我收回纷飞的思绪,视线从窗外的夕阳回到自习的教室,教室里的风扇在呲呲的吹着,由于一次换座位的事故,老师在给全班排座位的时候唯独漏了我的名字没有安排,以至于全班都在忙碌的搬桌椅的时候我一个人茫然无措的站在放置垃圾桶的角落当中。当然,这次事故也间接反映了我在老师心里的本能不讨喜,因为我并不太活泼,而且平时喜欢和我那几个好哥们在楼道里闲逛,我们总因此在教室外罚站直到上课。后来我班长,也是以后陪伴我最长时间的好友和老师提议,不如把我安置在老师讲台两侧,老师思虑片刻,看了看我,就答应下来了,我不知道他在那瞬间想到了什么,也许是为了化解尴尬,避免打击我的心灵,因为据我所知,老师两侧的位置并不好得到,因为班上坐在两侧的同学无一不是和老师关系好或者家长塞钱给老师过,我一直看不惯老师私下收钱的行为,因此,我这种作作的道德感让我不是很喜欢大多数老师,当然,在这方面,我很难理解大多数朋友将它看作一个常态,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至少在我年少时的此刻,我并未被这个小环境同化,我坚持着自己的准则,我保持自己的棱角,所以我从小就因为人情世故而自己撞的头破血流。
我始终相信,我的那位班长给了我另外一个选择道路的方式,这将影响我的人生轨迹。
由于在老师左右落座,我将不再有机会上课和同桌说悄悄话,我只能将无趣的讲课认真听起来。但这并不足以改变我对学习毫无兴趣的现实。这是源于一个个段落,我的爷爷穿着磨破了的草鞋骑着破旧的电瓶车送我上学,在家里喝多了酒的他低语要是我能考上县重点中学,死了就可以闭上眼睛了,还有我那个并不太对我负责任的父亲, 在一通电话里像个孩子般的哭泣,但是我记得当时自己很冷漠,很平静。这些记忆在某个我不知道的时间里,突然爆发,化作一股顽强的动力让我去好好念书,让我不干于平凡。
这个时候我初三,离中考还有三个月。这三个月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怀,因为我人生轨迹从混子到平凡是这样改变过来的。我的改变是从早读开始的,我开始站着背书,并且高声背诵,我开始吃饭速度飞快,我开始习惯在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做题,写错题本,上课不在有多余的小动作,而是侧过头看老师的板书,我开始适当的拒绝哥们的邀请去楼下的小卖铺买我们最爱吃的老北京和双胞胎辣条,我开始不在总是盯着八九年级的漂亮学妹看,我开始不在和我喜欢的女孩子保持暧昧,我开始不在晚上不好好睡觉跑到哥们的床上一起玩手机,看小视频,看电子书。
我站在记忆的长路上,我转过身背着那遥远无边的未来,向着那十五年的有限光阴挥了挥手。我知道我告别了一个无忧无虑,不顾及未来,浑浑噩噩的生活,轨迹。我并不知道在前面等我的是什么样的人生,但我知道,自从我在那三个月作出改变的一刻起,我和过去的自己早已形同陌路,选择意味着失去,也意味着获得,我知道自己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年少时最淳朴的感情,哥们之间的信任,和喜欢女孩之间过分的稚嫩好感,我最天真烂漫的想法,我对自己未来的无限憧憬,我的兴趣爱好,我的玩耍,都像一阵风里的烟雾,我再也抓不到了。